在遼寧全面振興的偉大征程中,民營企業是時代機遇的受益者,更是發展動能的創造者。我們要以信心為紙,以實干為筆,讓民營經濟蓬勃生長,讓民營企業創新活力進發,寫出壯麗的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章。
讓民營企業在全面振興中大顯身手,是遼寧未來有效拓展經濟空間、激發強勁內生動力的優先選擇,這對推動遼寧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核心方法:堅持問題導向
近年來,遼寧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差距。只有找準問題、精準施策,才能使遼寧民營企業突破瓶頸制約,才能通過破解矛盾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正視遼寧民營經濟自身的“短板”所在。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以國有企業為主導,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未能充分發揮其對經濟增長的有效拉動作用,已成為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之一。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歷史原因,也受現實條件制約。主要表現為民營經濟產業結構大多集中在傳統制造業和資源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產業鏈協同性較弱。融資渠道偏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與成本攀升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營商環境仍需優化,通過市場環境激發民營企業活力方面有較大改善空間。外向型經濟活力不足,遼寧雖處東北亞樞紐位置,但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比例較低。品牌影響力不夠,缺乏全國性或國際知名民營企業品牌,一些企業附加值低。
部分遼寧民營企業家,還缺乏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等創新創業、品牌意識和市場開拓能力。
要正視遼寧民營經濟與發達省份的差距所在。與發達省份相比,遼寧民營經濟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經濟總量占比小,發展速度較慢。發達省份的民營經濟在地區生產總值(GDP)中占比普遍超過 6 0 % ,而遼寧民營經濟占比通常在 5 0 % 以下。遼寧民營經濟的短板是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需通過系統性改革、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逐步破解。
依托路徑:借助優勢資源
民營企業只有借助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積淀、區位特點和資源優勢,才能實現乘勢而上。
借助遼寧工業基礎的產業資源優勢。遼寧工業體系完整、門類齊全,形成了以傳統產業為支柱、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民營企業可通過技術嫁接、產業協同、數字賦能等路徑,深度融人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賽道布局,實現從配套協作到價值主導的躍升;可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國有企業合作,在裝備制造、石化產業、冶金深加工等領域配套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整體經濟效率。
借助遼寧沿邊沿海的開放開發優勢。民營企業應充分利用我省沿邊沿海的地緣優勢,實現開放型經濟突破性發展。借助東北亞開放窗口的區位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與日、韓、俄、朝、蒙古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借助省內國家自貿區、RCEP國際貿易等對外窗口,開拓國際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參與省內區域經濟合作,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遼寧中部城市群,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借助遼寧科研院所的教育人才優勢。民營企業要想大顯身手,人才是核心驅動力。遼寧擁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金屬所、自動化所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等“雙一流”領銜的114所高校。遼寧民營企業應充分利用省內豐富的教育資源,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共同推進技術和商業模式雙輪驅動,大幅提升科研成果向新興產業轉化應用的效率,走出一條科研賦能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振興新路。
借助遼寧沈大“雙核”協同的驅動優勢。民營企業可借助沈大在戰略定位上融入“雙核”發展主軸,在產業協同上嵌入雙城產業鏈,在創新聯動上構建雙城科創生態,在開放合作上借力陸海雙通道,在政策紅利上釋放雙城疊加效應等一系列區域協同的合作紅利,不斷搶抓發展機遇。
優先選擇:立足重點領域
當前,遼寧以新時代全面振興為引領,正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與開放合作,為民營企業創造多維發展機遇。
讓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領域大顯身手。民營企業吸納就業應從被動承接國企溢出勞動力轉向主動創造技術型崗位,從分散式用工轉向產業鏈集群式就業,從成本依賴型發展轉向人力資本增值型成長。支持民營企業向制造業轉型升級要崗位,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縣域梯度轉移實現就近就業。讓民營企業進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海洋經濟開發等新興產業領域,開發新職業,拓展新崗位。
讓民營企業在產業轉型領域大顯身手。在技術、數字、綠色生產改造進程中,民營企業可參與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等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在金融、旅游等領域發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引導民營企業增強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培育自主品牌。推動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協同創新,破解成果轉化率低、利益分配難、供需匹配差的核心矛盾。
讓民營企業在擴大消費領域大顯身手。在餐飲、交通、物流等傳統領域繼續發力的同時,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擴展消費市場,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制造業 + 服務業”聯動等跨界融合探索,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開發低空經濟、銀發經濟、冰雪經濟、高端農副產品等消費市場,支持民營企業通過智慧農業、三產融合等新模式向三、四線城市滲透。
讓民營企業在遼寧綠色發展領域大顯身手。民營企業可以參與環保技術研發和污染治理,推動綠色經濟發展。遼寧正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民營企業可以參與相關項自的投資和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動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實現遼寧經濟與生態雙贏。開放民企參與充電樁、換電站、氫能加注站等基礎設施運營。
在遼寧全面振興的偉大征程中,民營企業既是時代機遇的受益者,更是發展動能的創造者。在遼寧這片沃土上,只要以信心為紙、以實干為筆,就能讓民營企業活力進發,就能譜寫出壯麗的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章。
(作者系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智庫專家)
本欄編輯/肖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