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康復是腦梗死患者康復訓練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根據(jù)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可劃分為三個關鍵時期。
早期臥床期:在腦梗死發(fā)病的早期,患者通常需要臥床休息。這一階段,家庭成員或護士的推拿按摩和被動運動至關重要。由于癱瘓肢體血液循環(huán)不暢,推拿按摩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縮,維持正常的肌肉張力。被動運動則涵蓋屈伸膝、屈伸肘、彎伸手指等大、小關節(jié)活動,有助于防止關節(jié)僵硬,為后續(xù)康復奠定基礎。
輕微活動期:當病情穩(wěn)定后,患者進入輕微活動期。此時,床上訓練成為主要手段,包括翻身、躺坐轉換、平衡三級訓練等。進一步可進行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肩、踝等關節(jié)搭橋訓練以及抗痙攣訓練。這些訓練不僅能增強肌肉強度,還能為站立和行走做好準備。有能力的患者還可在家屬或看護人員協(xié)助下,坐在凳子上進行踢腿、伸膝、扶物站立等動作練習,提升關節(jié)靈活性與穩(wěn)定性。
整體活動期:當患者身體狀況進一步改善,可進入整體活動期,進行全身活動訓練。步行訓練需在患側負荷能力較好的情況下開展,患者先借助雙上肢支撐床沿或周邊固定物體,進行雙膝交替屈曲、髖關節(jié)交替向上頂及足尖不離地的踏步運動。隨著訓練深入,逐步過渡到自主步行,直至恢復正常步態(tài)。同時,生活能力訓練也不容忽視。初期以被動訓練為主,如進食、漱口、換衣、走路等;病情改善、肌肉力量增強后,逐步過渡到主動訓練,如自己吃飯、洗漱、穿衣等,最終實現(xiàn)部分或完全自理。上肢功能恢復對腦梗死患者意義重大,通過練習雙手靈活性與協(xié)調(diào)能力,可完成梳頭、穿衣、解扣子、敲鍵盤、寫字、洗臉等動作,還可進行打乒乓球、拍皮球等運動,進一步增強上肢功能。
重度腦梗死患者常伴有嚴重語言功能障礙。在癥狀得到控制后,早期進行語言訓練十分必要。訓練可從簡單單詞、句子入手,逐步深入到復雜句子或會話。例如,先針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進行單詞訓練,如吃飯時教患者說出“米飯”“青菜”等詞語,再逐步進行語句訓練,如“我要吃米飯”。通過不斷練習及與家庭成員溝通,患者語言功能將得到明顯改善。
腦梗死還會引起患者注意力、記憶、思維等認知功能損害,因此認知功能恢復同樣重要。通過解謎游戲、數(shù)學運算等方法,可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復。在康復訓練過程中,適當進行語言刺激,如詢問生活問題、進行簡單計算等,也能改善認知功能。
需要注意,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訓練是一個綜合性、系統(tǒng)性過程,需結合多種康復訓練方法。患者需積極參與康復訓練,配合合理飲食、生活習慣,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同時,患者要定期接受營養(yǎng)狀況評估,包括體重、體質(zhì)指數(shù)、生化指標等,根據(jù)結果調(diào)整康復及營養(yǎng)方案,確保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