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過程中,患者會流失部分蛋白質,所以保證充足蛋白質攝入極為關鍵。通常,每日每公斤體重需攝取1.0~1.2克蛋白質,且50%以上應為優質蛋白。優質蛋白來源豐富,如瘦肉(雞肉、豬肉、牛肉)、魚類、蛋類、奶制品及大豆制品等。它們含必需氨基酸種類全、比例佳,更易被人體吸收。充足攝入優質蛋白,能維持氮平衡,減少肌肉消耗,增強抵抗力,助力患者對抗疾病。
充足熱量攝入可避免患者體內蛋白質過度分解,利于維持理想體重。輕體力活動患者,每日每公斤體重需攝入30~35千卡熱量。熱量主要源于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面食、土豆等,應占50%~60%;脂肪占30%~40%,包括植物油、動物油脂。患者要避免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酸,以防血脂異常、增加心血管病風險,可適當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如橄欖油、魚油等。
限制水分攝入是血透患者飲食管理的關鍵。多數患者少尿或無尿,透析期間水分攝入過多,易水鈉潴留,引發水腫、高血壓甚至心衰。一般每日水分攝入量以前1日尿量加500毫升為宜。水分涵蓋飲用水與食物隱性水分,如粥、湯、果蔬等,像200毫升稀粥約含150~180毫升水,中等西瓜一片約含200毫升水。患者可通過含冰塊、小杯多次飲水、口含檸檬片來緩解口渴。
鈉和鉀攝入對血透患者極為重要。高鈉飲食易引發口渴,加重水腫與高血壓,每日鈉攝入應限2~3克(食鹽5~7.5克),像加工、腌制、快餐等高鈉食品,如100克榨菜含鈉2000~3000毫克,要盡量避免,可用天然調味料替代。腎衰竭時排鉀能力弱,高鉀血癥會危及生命,每日鉀攝入宜控在2~3克,高鉀食物需謹慎,蔬菜先焯燙,水果選低鉀的,依血鉀水平調整。
透析患者常出現鈣磷代謝紊亂,高磷血癥可引發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性骨病等并發癥。因此,需限制磷攝入,每日不超800~1000毫克。動物內臟、堅果、奶制品、加工肉類等含磷高,要控制食用。可選用磷結合劑,如碳酸鈣、醋酸鈣,餐中與食物同服,減少磷吸收。但使用磷結合劑應遵醫囑,根據血鈣、血磷水平調整劑量,以改善鈣磷代謝,降低并發癥風險。
血透患者受飲食限制與透析損耗影響,常缺乏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像維生素B族、維生素C、葉酸、鐵、鋅等。患者可遵醫囑口服復合維生素制劑來補充。日常飲食中,要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青椒、西蘭花、草莓,烹飪時別過度加熱。缺鐵性貧血患者,可適量食用動物血、紅肉等含鐵食物,必要時補充鐵劑,從而改善營養缺乏,增強自身抵抗力。
規律進餐對血透患者至關重要,需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這能維持胃腸道正常功能,減輕腎臟負擔。患者免疫力低,易感染,務必保證食物新鮮、干凈,防止變質、不潔食物引發胃腸道感染,影響內環境穩定和營養狀況。此外,因患者年齡、性別等差異大,飲食方案要在營養師或腎內科醫生指導下,依個人實際制定并動態調整,如此才能滿足機體需求,保障患者健康。
血液透析患者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管理,能有效改善營養狀況、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從而提升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患者及家屬應充分認識到飲食控制的重要性,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共同做好長期的飲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