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一段充滿喜悅和期待的旅程,但有時也可能伴隨著一些挑戰,常見的有——
1.妊娠劇吐
惡心、嘔吐是孕早期常見的早孕反應,俗稱“害喜”。當這些癥狀持續,影響到孕婦的正常進食和日常生活時,就可能已經發展為妊娠劇吐。妊娠劇吐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妊娠反應,其特點是孕婦會出現持續的惡心、嘔吐,且癥狀隨妊娠進展而逐漸加重。這種情況下,孕婦無法正常進食,日漸消瘦,常常感到疲乏無力,干嘔不止。嘔吐物中可能含有少量胃液、膽汁,嚴重時還會刺激咽喉部,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嘔吐時伴有少量血絲。長時間的嘔吐不僅會讓孕婦感到身心俱疲,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頻繁的嘔吐會導致脫水,使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失衡,進而引發電解質紊亂。長期的嘔吐還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過程。這些并發癥不僅對孕婦自身的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影響胎兒的發育,增加早產、低體重兒等風險。
面對妊娠劇吐,許多孕婦可能會誤以為這只是正常的“害喜”,認為忍一忍就能過去。然而,這種輕視的態度可能會讓孕婦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甚至危及母嬰安全。因此,一旦發現妊娠劇吐的癥狀,孕婦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治療和護理。醫生可能會建議孕婦進行補液、補充維生素B6等治療,從而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保證母體和胎兒的健康。
2.妊娠合并心臟病
妊娠合并心臟病是產科領域中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包括妊娠前已患有心臟病,或妊娠后發現或發生的心臟病。在我國,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發病率約為1%,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合并心臟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妊娠和分娩過程中給心臟帶來的額外負擔。隨著妊娠期的進展,孕婦體內的總血容量逐漸增加,心排出量也隨之明顯增加。特別是在孕32~34周時,心臟的做功達到高峰,這一時期對心臟的壓力尤為顯著。同時,隨著子宮的增大,橫膈膜會上升,使得心臟位置向上并向左移動,這種物理性的變化進一步增加了心臟的負擔。對于那些本身就有心臟疾病史的孕婦來說,這些生理變化無疑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可能導致心功能進一步減退,甚至引發嚴重的心力衰竭等并發癥。這種情況不僅危及母親的生命安全,還可能對胎兒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3.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是孕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以高血壓、蛋白尿及其他全身功能紊亂為特征,發生率約5%~12%。目前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概括為4類,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以及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和妊娠合并高血壓,是孕產婦和圍產兒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妊娠高血壓輕者可以沒有明顯癥狀或者表現為頭暈、血壓輕度升高,伴有水腫或者輕度蛋白尿;重者表現為頭痛、眼花、惡心、嘔吐、持續性右上腹痛等,還有血壓升高明顯,蛋白尿增多,水腫明顯,甚至昏迷、抽搐。妊娠高血壓不僅對母親的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胎死宮內或新生兒死亡。因此,有發病風險的人群應在妊娠前做好專科評估,評估妊娠風險,共同制定保健計劃。
4.妊娠合并慢性腎炎
妊娠合并慢性腎炎是孕期比較多發的一種疾病,它是由多種不同的疾病侵犯腎小球引起的慢性疾病。在臨床上,腎病通常表現為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等癥狀。其發病方式各異,病情持續且進展緩慢,可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腎功能下降。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終有可能演變為慢性腎衰竭。
5.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兒分娩史、BMI>28、年齡>35歲、不良孕產史、多囊卵巢綜合征都是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孕婦及寶寶并發癥的風險,包括孕婦子癇前期、高血壓、終身糖尿??;寶寶早產、肩難產、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先天畸形等。
6.妊娠合并肺結核
婦女在妊娠期間發生結核病或育齡婦女在結核病未愈時出現妊娠稱為妊娠結核病,最常見為肺結核。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妊娠期間合并肺結核的發生率大約在5%~7%之間。對于非活動型肺結核或者結核病變范圍較小的情況,其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影響相對有限,不會顯著妨礙孕婦的身體健康以及胎兒的正常發育。然而,如果孕產婦患有活動型肺結核,并且已經出現心肺功能不全的癥狀,那么妊娠可能會加劇病情,甚至導致嚴重的后果,包括生命危險。此外,由于活動型肺結核會導致缺氧和營養不良,這可能進一步影響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發育,增加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胎兒死亡。
7.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綜合征是一種病因尚不明確的疾病,可能與女性激素、免疫、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患者會出現難以忍受的皮膚瘙癢癥狀。這種瘙癢往往首先出現在手掌和腳底,隨后可能會蔓延至四肢乃至面部。部分患者會經歷皮膚黃染的情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明顯的黃疸現象。對于大多數受影響的孕婦而言,除了上述癥狀,她們的整體健康狀況通常不會受到顯著影響。然而,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綜合征對胎兒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由于膽汁酸代謝紊亂,這些有害物質可能會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從而干擾正常的胎兒發育過程。研究顯示,患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孕婦所懷嬰兒發生宮內窘迫、早產、新生兒呼吸困難甚至死胎的風險明顯增加。
以下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的防治措施——
1.定期產檢與監測
早期診斷是預防妊娠并發癥的關鍵。通過定期的產前檢查,醫生可以及時發現孕婦可能存在的健康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例如,如果檢測到孕婦患有妊娠高血壓,可以建議改變生活方式,增加休息時間,甚至使用藥物來控制血壓,從而避免子癇前期的發展。加強對胎兒宮內情況的監測也是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監測方法包括超聲檢查、胎心監護和羊水穿刺等。通過這些檢查,醫生可以評估胎兒的生長速度、羊水量以及胎兒的心跳情況。
2.合理飲食與營養補充
準媽媽們應該保證攝入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必需的脂肪酸。同時,應補充鐵劑及葉酸,以預防貧血和胎兒神經管缺陷等健康問題。還應多攝入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和綠葉蔬菜,以促進胎兒骨骼的正常發育。準媽媽們還需要注意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以預防便秘。為了確保營養均衡,建議咨詢專業的營養師,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
3.注意休息與適量運動
在孕期,準媽媽們應該注意休息,特別是在孕晚期,以預防早產、增加胎兒體重和減少胎兒死亡率。然而,完全臥床休息并不是最好的選擇。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準媽媽們保持活力,改善睡眠質量,緩解背痛和水腫。散步、瑜伽和水中健身都是適合孕婦的低強度運動方式。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幫助準媽媽們控制體重,增強體質,還能提高分娩時的耐力。
4.控制感染與預防疾病
孕期感染是引發妊娠并發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準媽媽們應該積極預防各種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生病的人群,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在孕期進行任何小手術或外傷后,都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廣譜抗生素以防止感染擴散。對于已經存在的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也應該在孕期進行積極的治療和管理。患有糖尿病的孕婦需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以減少胎兒出現巨大兒和新生兒低血糖的風險?;加行呐K病的孕婦需要定期接受心臟功能的監測,從而確保母嬰安全。
5.合理用藥
對于孕期出現的任何不適或異常癥狀,如陰道出血、劇烈頭痛、視力模糊等,應立即就醫,不可自行用藥或忽視。任何藥物的使用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避免藥物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對于孕期的疫苗接種,如流感疫苗,也應咨詢醫生,根據個體情況決定是否接種。
孕期健康無小事,希望準媽媽們能夠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采取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從而確保母嬰健康,平安地度過整個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