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小鵬半個月前曾罹患流感。最近幾天,媽媽發現小鵬似乎有些“遲鈍”——對家人的話充耳不聞,看電視、玩手機時喜歡把音量調得很高。小鵬媽媽便帶小鵬來到了醫院的耳鼻喉科就診。
醫師經過檢查發現,孩子的左側耳膜呈紅腫、充血的狀態,外耳道有少許耵聹(俗稱耳屎),聲導抗檢測結果為雙耳B型,電耳鏡檢查顯示鼓室內積液明顯,最終診斷小鵬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醫師推測,誘發中耳炎的“罪魁禍首”是之前的流感。小鵬媽媽有些疑惑,流感為什么會導致中耳炎呢?
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誘發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不伴有急性炎癥表現的中耳積液,以鼓膜完整、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病程<3個月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3個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相較于成年人,分泌性中耳炎在兒童中的發病率較高。超過50%的1歲以內嬰兒有過相關病史,約90%的學齡前兒童至少罹患過一次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比較復雜,它的發生與兒童獨特的咽鼓管結構、上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肥大等多種因素相關。中耳腔唯一與外界相通的管道是咽鼓管,咽鼓管一端開口于中耳腔前下方,另外一端開口于鼻咽部頂后壁。與成年人相比,兒童的咽鼓管相對較短,寬而平直。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炎癥分泌物更容易從咽鼓管進入中耳鼓室中。同時,當孩子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鼻咽部黏膜會充血、水腫,可能壓迫鄰近的咽鼓管,使中耳內形成負壓,這會增加中耳黏膜血管的通透性,形成中耳積液。
此外,有些孩子在擤鼻涕時,習慣用雙手同時捏緊兩側鼻翼使勁。但是,這樣擤鼻子,很容易讓鼻腔內帶有病原體的分泌物逆向流入鼻腔后部的鼻咽部,順著咽鼓管直達中耳,進而導致中耳炎。
患兒會發生永久性聽力損失嗎?
分泌性中耳炎的肉眼可見癥狀不明顯,而且,低幼兒童無法用語言清楚描述自己的不適癥狀,患兒的病情很可能被延誤。提醒家長朋友們,如果孩子出現下列癥狀,應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1.聽力下降
聽力下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癥狀之一。外界聲音在進入耳朵后,需要經過聽小骨來進行傳導。聽小骨位于中耳腔,如果中耳腔有積液,就會影響聽小骨的振動,從而引起聽力下降。
當孩子對別人的呼喚聲不予理會;在嘈雜的環境中反應遲鈍;經常要求家長復述同一句話;和他人交談時,如果不和對方直視,就聽不清楚對方在說什么;看電視、手機時,總是將音量調得很大,家長就應該注意了。以上表現說明孩子可能發生了聽力下降,需要盡快就醫。
2.耳鳴
部分中耳炎患兒可能有耳鳴癥狀,孩子可能會這樣表達:自己的耳朵里有“噼啪”“咕嚕”或“嗡嗡”聲。
3.一過性耳痛
部分患兒可有一過性耳痛癥狀,耳痛常在夜間發作,一般持續1~2天后消失。低齡兒童發生耳痛可能會持續哭鬧、搖頭拍耳。
此外,分泌性中耳炎也可能引發睡眠障礙、耳朵悶脹感、平衡障礙等不典型癥狀。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病程在3個月以內且不伴有高危因素的患兒,應避免不必要的醫學干預,定期復診即可。對于分泌性中耳炎導致的聽力下降,隨著中耳腔的積液排出,患兒的聽力一般會恢復正常。因此,家長不必過于擔心,該病不會對孩子造成永久性的聽力影響。只要盡早進行規范治療,大多數患兒可達到治愈目的,聽力可恢復至正常水平。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措施
雖然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觀察隨訪是首選策略,但是,如果患兒病程超過3個月且伴有聽力減退,鼓膜或中耳發生結構性損傷,病情反復發作,應遵醫囑對癥進行藥物或外科手術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嚴重損害患兒的聽力,影響語言能力發育和日常學習生活。
1.藥物治療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可選擇抗生素、黏液促排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抗生素僅限合并急性細菌感染的患兒使用,且必須嚴格遵醫囑使用,避免濫用。黏液促排劑如桉檸蒎腸溶膠囊、歐龍馬滴劑等可降低積液黏稠度,促進中耳積液排出。病情持續沒有改善的患者排除禁忌證后,可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改善癥狀。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過敏性鼻炎患兒需聯合應用抗組胺藥或進行脫敏治療。
2.手術治療
如果經保守治療沒有明顯效果,且伴有聽力下降,鼓膜明顯內陷、粘連或積液,病情反復發作等情況,應及時進行鼓膜置管治療,使中耳內壓力與外界平衡,引流中耳積液。腺樣體肥大兒童若反復發作分泌性中耳炎且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進行腺樣體切除術。
分泌性中耳炎的預防建議
1.規避誘發因素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誘發因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肥大、變應性鼻炎等。家長應及時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流感季節少帶兒童去人群密集處。讓孩子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以增強抵抗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若罹患流感、腺樣體肥大、變應性鼻炎等疾病,應及時帶孩子就醫治療,以免繼發分泌性中耳炎。
此外,嬰幼兒發生嗆奶時,奶液容易流入咽鼓管并引發中耳炎。家長給孩子喂奶時,應避免使孩子呈仰臥姿勢,最好使其身體略微傾斜,頭部高于身體。喂奶速度不宜過快,避免發生咳嗆。
2.正確擤鼻涕
引導孩子采用單側交替的方式擤鼻涕,即頭略微向前傾,先用手壓住一側鼻翼,堵住鼻腔,然后輕輕擤出對側鼻腔的鼻涕,清理干凈后換另一側。這樣做可以避免鼻咽部分泌物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同時,擤鼻涕不要過于用力,以免損傷鼻腔黏膜。
3.保持外耳道清潔干燥
洗澡或游泳時應使用防水耳塞等工具,結束后用干凈的毛巾輕輕擦干耳朵,避免污水入耳。如果耳內進水,可以稍微傾斜頭部,讓耳朵朝下,然后單腳跳躍,使水流出。
4.及時就醫
如果孩子罹患感冒、腺樣體肥大等疾病,并伴有耳痛、聽力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醫師會排查孩子是否罹患中耳炎,并根據病情給予相應的治療建議。家長切勿自行使用抗生素,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