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izationofExtractionProcessof PolysaccharidesfromWaste Black FungusBran
CHU Panpan, LIU Yingjie,LIU Chengwei, HOU Tianjing (Lyuliang University Departmentof BiologicalandFood Engineering,Lyuliang,Shanxi O33OOo,China)
Abstract:Inordertooptimizetheextractionconditionsofpolysaccharidesfromwasteauriculariaauriculariabantheauriculariaau riculariabranwasusedasthematerialandtheyieldofpolysaccharidewasusedastheindex.Hotwaterextractionmethodandenzyme-ssistedextractionmethodwereusedtoextractpolysaccharidesfromauriculariaauriculariabran,andtheoptimalextraction processf polysaccharidefromauriculariaauriculariabranwasobtaindbysinglefactortestandresponsesurface method.Theresults showedthatthotialprosscodiiosofotateretationereasfls:soldqdati:4etrctioti3tue 81
,so that polysaccharide yield was 5.251% .The importance order of influencing factors was C (extraction temperature)gt;A (solidliquid ratio) gt; B(extraction time).Theoptimal conditions of enzyme
assistedextractionwere:pH value4.4,solid-liquid ratio 1:15, temperature
,time4h,so thatpolysaccharideyieldwas 13.642% .TheimportanceorderofinfluencingfactorswasA (pH) D (time) gt; C(extractiontemperature)gt;B(solid-liquidratio).Theresults showed thatthe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 wassuperior tothehotwaterextractionmetodinextractingpolysaccharidesfromfungusbranInconclusion,itisfeasibletoextractpolysahrides from black fungus bran,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waste edible fungus bran.
Keywords:blackfungusban;olacchadeield;otwaterextractiometod;zeaistederactomeod;tractiotolg
廢棄黑木耳菌糠是種植黑木耳產生的剩余固體培養基,不僅含有大量的多糖粗纖維、木質素等成分,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我國每年產生數量龐大的廢棄黑木耳菌糠,由于缺乏大規模處理方法,黑木耳菌糠被隨意丟棄于田野間,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因此,如何實現黑木耳菌渣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廢棄黑木耳菌糠內含有豐富的菌絲體,這些菌絲體是提取食用菌多糖的寶貴資源。通過利用這些廢棄菌糠,可以有效降低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成本,從而為食用菌多糖在農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創造條件。國內外研究學者針對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較多,但從黑木耳菌糠中提取多糖鮮見報道。目前,關于從食用菌或食用菌菌糖中提取多糖的方法主要包括熱水提取法2-7、酸堿提取法8-生物酶提取法[I0-I]、超聲波提取法[12-13]、微波提取法[14]、復合提取法[15-@等。其中,熱水提取法最為傳統,通常是借助熱水的熱力作用使細胞內部發生質壁分離,細胞中的水溶性物質得以穿過細胞壁并分散到外部溶劑中。此方法工藝簡便、設備需求較低,適用于工業化生產,但是操作過程需高溫環境和較大的料液比,這會導致能源消耗增加,耗時較長,提取率相對較低。生物酶提取法是通過酶(單一酶或復合酶)的水解作用破壞細胞壁結構,增強細胞外膜的通透性,使多糖完全暴露并溶解在各種溶劑中,提高多糖提取率。生物酶法提取在時間、溫度和能耗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提取效率高,但存在酶的成本較高,易失活以及工藝條件要求相對苛刻等問題。
因此,筆者以黑木耳菌糠為試驗材料,采用熱水浸提法和酶輔助提取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通過單因素試驗和響應面法優化,研究不同因素對黑木耳菌糠多糖提取效果的影響,確定兩種黑木耳菌糠多糖提取工藝的最佳條件。以多糖得率為指標,對黑木耳菌糠多糖的兩種提取方法進行比較評價,以期為廢棄食用菌菌糠的資源化利用指明方向。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試驗材料:黑木耳菌糠,購自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試驗試劑:木聚糖酶,酶活力為
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纖維素酶,酶活力為 50U·mg,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2主要儀器與設備
儀器與設備:HH-S8A電熱恒溫水浴鍋,購自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L550高速離心機,購自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VIS-723N可見分光光度計,購自北京瑞利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FE28pH 計,購自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1000Y高速多功能粉碎機,購自浙江鉑歐電器有限公司;RE-3000A旋轉蒸發儀,購自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DHG-9145A電熱鼓風干燥箱,購自上海凱鵬儀器設備廠。
1.3試驗方法
1.3.1葡萄糖標準曲線的繪制及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的計算采用苯酚-硫酸法繪制葡萄糖標準曲線。線性回歸方程為
。
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為標準曲線得到的黑木耳菌糠多糖的質量濃度,
為黑木耳菌糠粉末質量, g;N 為溶液最終的稀釋倍數;V為定容后的體積, mL 。
1.3.2 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 (1)提取方法。黑木耳菌糠
烘干 → 粉碎過 0.25mm 篩 → 加蒸餾水,以一定料液比加熱提取
離心
取上清液,
旋轉蒸發濃縮
條件下,用4倍體積 95% 乙醇沉淀
離心 10min ,留沉淀 → 沉淀使用Sevag試劑除蛋白,干燥后即得黑木耳菌糠粗多糖。
(2)單因素和響應面法優化試驗設計。試驗分別對料液比
、提取時間分別為 (1、2、3、4、5h) 、提取溫度(60、70、80、90、
)進行單因素試驗。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Box-Behnken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時間、提取溫度3個因素作為自變量,分別用
來表示。以多糖的得率設為響應值,進行響應面試驗優化設計,以期得到最佳的試驗條件和最高的多糖得率。
1.3.3酶輔助提取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 (1)提取方法。黑木耳菌糠
烘干 → 粉碎過0.25mm 篩 → 木聚糖酶、纖維素酶酶解
離心
取上清液,
旋轉蒸發濃縮 →4 倍體積95% 乙醇,
沉淀
離心10min一沉淀使用Sevag試劑除蛋白,干燥后即得黑木耳菌糠粗多糖。
(2)酶的篩選。試驗以黑木耳菌糠作為原料,分別測試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的單一作用以及將二者按照1:1比例復配的效果。試驗中,在固定料液比為1:20、酶的添加量為底物的 1%.pH 值為4、提取溫度為40℃條件下,對黑木耳菌糠酶解 2h ,計算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
(3)單因素試驗及響應面法優化試驗設計。試驗分別對木聚糖酶與纖維素酶配比(1:3、1:2、1:1、2:1、
值(2、3、4、5、6)、料液比(1:10、1:20、1:30、1:40、1:50)加酶量 (0.5%,1.0%,1.5%,2.0%,2.5% )、提取溫度
提取時間(1、2、3、4,5h )進行單因素試驗。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Box-Behnken方法,固定了加酶量,并以pH料液比、提取溫度、提取時間4個關鍵因素作為自變量,分別用 A,B,C,D 來表示。以多糖的得率設為響應值,進行響應面試驗優化設計,以期得到最佳的試驗條件和最高的多糖得率。
1.3.4數據分析與處理本研究趨勢圖利用Origin-Pro 2024軟件完成,響應面設計利用Design-Expert8.0.6軟件完成,方差分析利用IBMSPSSStatistics26軟件完成,每組試驗均進行3次平行試驗。
2 結果與分析
2.1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工藝優化
2.1.1不同因素對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的影響由圖1可知,隨著料液比的增加,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上升。當料液比為1:20時,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達到峰值,隨后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下降。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上升。當提取時間為 3h 時,多糖的得率達到峰值,隨后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下降。隨著提取溫度的升高,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呈上升趨勢。當提取溫度為
時,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達到峰值,隨后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下降。

2.1.2響應面法優化黑木耳菌糠多糖提取工藝結果(熱水浸提法)對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工藝進行響應面分析,試驗設計見表1、試驗結果見表2。
表1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工藝影響因素優化響應面試驗設計


運用Design-Expert8.0.6軟件,以A(料液比)B(提取時間)C(提取溫度)為因素,多糖得率Y為響應值,得到17組試驗條件與響應值之間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方程公如下:
Y=5.22+0.33A+0.20B+0.34C-0.52AB-0.20AC- 
由表3可知,模型的
值為0.9945,決定系數R2=0.9875,證明該模型可以反映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擬合程度較高,試驗誤差小,能很準確地反映實際值,可以對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最優工藝進行分析和預測。模擬項中,
具有極顯著性( Plt;0.01 )。 F 值越大,表明該因素對多糖提取效果的影響越顯著。由分析可得,影響因素大小排序為C(提取溫度)
(料液比)gt;B(提取時間)。

表示差異極顯著 (Plt;0.01) 。下同。由圖2可知,陡峭的坡面可以反映出各因素值變化對多糖得率的顯著影響。同樣,等高線的密集程度也揭示了影響的顯著性。圖形顏色的快速變化,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當等高線形狀更接近于橢圓時,它暗示了2個因素間存在強烈的交互作用,故其因素間具有顯著的交互作用,以料液比與提取溫度間交互作用最突出。
響應面優化后,得出熱水浸提法最佳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14.10、提取時間 3.06h 、提取溫度
,預測值為 5.262% 。修正后的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14、提取時間
,提取溫度
,并進行驗證試驗,重復3組平行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按照最佳工藝測得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平均值為5.251% ,此平均值接近理論值 5.262% ,試驗結果與預測值相接近,說明該模型可靠。
2.2酶輔助提取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工藝優化
2.2.1 酶的篩選 由圖3可知,添加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后,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分別為 7.714% 和6.941% ;添加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進行1:1復配后,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為 8.808% ,其為最優。因此,單因素試驗選擇兩種酶復配添加。
2.2.2不同因素對酶輔助提取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木聚糖酶與纖維素酶配比為1:3\~1:1時,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呈上升趨勢。當酶配比為1:1時,多糖得率達到峰值,之后隨著酶配比的變化,多糖得率呈下降趨勢。原因可能是隨著木聚糖酶量的增加,黑木耳菌糠中的木聚糖發生降解,生成小分子木糖或寡聚糖。
酶的活性受環境 pH值影響顯著,這種影響會進一步作用于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當pH值為2時,溶液的酸度過大,酶的催化活性受到抑制,黑木耳菌糠多糖的得率較低;當pH值為4時,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達到峰值,隨著pH值的增大,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減小。


隨著料液比的增加,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呈上升趨勢,料液比為1:20時,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到達峰值,之后隨著料液比的升高,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呈下降趨勢。原因可能是在一定的加酶量下,料液比達到某一數值后,酶促反應達到最大限度,或是反應體系黏度的變化使酶促反應速度降低
加酶量不同導致黑木耳菌糠多糖提取效果也不同。其中,當加酶量為 1.0% 時,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達到最高值,為 7.732% ,之后隨著加酶量的升高,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下降。原因可能是酶解產物與酶結合為復合體,使酶不能與底物結合充分,從而產生競爭性抑制,酶解速率下降,導致多糖得率下降。
提取溫度對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影響較為顯著。隨著提取溫度的升高,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上升,提取溫度為 50% 時,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達到峰值,之后隨著提取溫度的升高,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下降。
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酶降解完全,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逐漸上升,提取時間為
時,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達到峰值,之后趨于下降。由于反應時間的延長,底物不斷被消耗,多糖得率趨于平衡,達到飽和狀態。

Fig.4Influenceof diferentfactorsontheyieldofauriculariaauricularesiduepolysaccharidesextractedbyenzyme-asisted extraction method
2.2.3響應面法優化黑木耳菌糠多糖提取工藝結果(酶輔助提取法)對酶輔助提取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工藝進行響應面分析,試驗設計見表4、試驗結果見表5。
由表6可知,運用Design-Expert8.0.6軟件,以pH(A)料液比(B)提取溫度(C)、提取時間(D)
為因素,多糖得率(Y)為響應值,得到29組試驗條件與響應值之間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方程公式如下:
Y=13.54+0.32A-0.15B+0.15C+0.17D+0.042AB+ 0.79AC+0.22AD-0.27BC+0.25BD-0.017CD-1.16A2- 1.67B2-0.38C2-0.91D2

Tab.5Experimentalresultsofoptimizationof influencingfactorsinthe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forextractingauriculari auricula residuepolysaccharides by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method

模型的
值為0.9816,決定系數 R20.9631 證明該模型可以反映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擬合程度較高,試驗誤差小,能很好地反映實際值,可以對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最優工藝進行分析和預測。模擬項中,
有極顯著性中 (Plt;0.01 )。 F 值越大,表明該因素對多糖提取效果的影響越顯著。由分析可知,影響因素大小排序為pH)gt;D(提取時間)
(提取溫度) 1gt;B (料液比)。

由圖5可知,料液比與時間、料液比與提取溫度的曲面平緩,等高線近圓形,交互作用較弱;提取溫度與 $\mathrm{\pH}$ 、提取溫度與提取時間的3D曲面坡度陡峭,等高線近橢圓,交互作用較為顯著。
響應面優化后,酶輔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藝條件為pH值4.35、料液比1:15.60、提取溫度
)
提取時間 4.12h ,預測值為 13.657% 。修正后的工藝條件為pH值4.4、料液比1:15、提取溫度
/提取時間 4h ,進行驗證試驗,重復進行3組平行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按照最佳工藝測得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平均值為 13.642% ,此平均值接近理論值13.657% ,試驗結果與預測值相接近,說明該模型可靠。



3討論與結論
3.1 討論
在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食用菌產業有效帶動了各地經濟發展。然而,在采摘子實體后,菌糠當作廢料丟棄,造成了極大的環境壓力。如何高效處理廢棄菌糠并有效實現資源再利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很多學者以廢棄食用菌菌糠為原料提取多糖,多糖得率范圍為 2%~30% 。侯軍等采用響應面法優化了杏鮑菇菌糠多糖提取工藝,熱水浸提法得到的多糖得率為 6.43% 。馮遼遼等采用熱水浸提法提取北蟲草菌糠中多糖,多糖得率為 13.95% ,多糖含量為279mg1kg-1 。張良等采用響應面法優化金針菇菌糠多糖提取工藝,熱水浸提法提取的多糖含量為
。趙春艷等采用響應面法優化提取香菇菌糠多糖,多糖得率為 5.61% 。姜慧燕等4采用微波輔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多糖得率為 5.92% 。趙澤文等采用熱水浸提、超聲浸提、稀酸水解3種方式提取茶樹菇茵糠,其中稀酸水解法提取的多糖得率最高達到 29.29% ,分別是熱水浸提和超聲浸提的6.72倍和13.88倍。在多糖提取的眾多方法中,熱水浸提法具有操作簡便、設備要求低等優勢,已廣泛應用于廢棄菌糠多糖的提取,但存在多糖提取效率較低的缺點。因此,目前通常采用酶解、微波、超聲、稀酸水解等輔助手段來提高多糖得率。
3.2 結論
本研究以黑木耳菌糠為原料,采用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通過單因素及響應面法優化試驗,確定熱水浸提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14,提取時間 3h ,提取溫度
,以多糖得率為指標,為 5.251% ;采用酶輔助提取法提取黑木耳菌糠多糖,通過單因素及響應面法優化試驗,確定黑木耳菌糠多糖酶輔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藝條件為pH值4.4料液比1:15、提取溫度
、提取時間
,以多糖得率為指標,為 13.642% 。對熱水浸提法與酶輔助法比較分析可知,以黑木耳菌糠多糖得率為指標,酶輔助提取法提取多糖顯著優于熱水浸提法。原因可能是酶可在短時間內促進反應的進行,酶解木聚糖與纖維素,使得多糖的提取更加高效,也可能是在酶解反應過程中,其他物質轉化為多糖,進而提高了多糖的含量。從經濟角度出發,酶輔助提取法成本遠大于熱水浸提法,熱水浸提法更適用于大批量處理廢棄黑木耳菌糠;從便捷性角度出發,熱水浸提法要求較低、較為便捷,而酶輔助提取法由于酶的特性,則需要時刻控制溫度、酸堿度等條件,技術性較強。綜上所述,從廢棄黑木耳菌糠提取多糖將有效提升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為食用菌菌糠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新技術。
參考文獻:
[1]楊啟航.黑木耳菌糠多糖的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分析[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9.
[2]CHENNN,ZHANGH,ZONGX,etal.Polysaccharidesfrom Auricularia auricula:Preparation,structural featuresandbiological activities[J].CarbohydratePolymers,2O2O,247:116750.
[3]侯軍,林曉民,李瑛,等.響應面法優化杏鮑菇菌糠多糖提取工藝[J].食品科學,2010,31(24):155-158.
[4]馮遼遼,馬一翔,劉廣平,等.北蟲草菌糠中多糖的提取及成分測定[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2(3): 29-34.
[5]姜明,候安妮,畢銘鈺.平菇菌糠中多糖提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檢測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24):194-196, 200.
[6]張良,劉洋,康競芹,等.響應面法優化金針菇菌糠多糖提取工藝[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16):3886-3889.
[7]趙春艷,熊勇,高觀世,等.應用響應面法優化香菇菌糠多糖提取工藝[J].中國食用菌,2015,34(5):63-67.
[8]HE PX,LIFL,HUANGL N,et al.Chemical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extract from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J]. 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2016,69:48-53.
[9] ZENGZH,LVWJ, JINGYS,etal.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andbiological activitiesofa novel polysaccharidefromPhyllanthusemb lica[J].Drug Discoveriesamp;Therapeutics,2017, 11(2): 54-63.
[10]張穎,曾艷,張麗姣,等.蛹蟲草菌糠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構組成分析[J].食品科學,2014,35(13):54-58.
[11]黃藝寧,陳國平,柯麗娜.響應面法優化白背毛木耳子實體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藝[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2(4): 6-10.
[12]劉瑩瑩.金針菇菌糠多糖的提取及保護鉛損傷的作用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23.
[13]吳玉柱,崔維建,李妍.超聲波輔助提取玉木耳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工業科技,2020,41(23):142-148.
[14]姜慧燕,林茂,邵平.微波輔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工藝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24):34-36.
[15]秦令祥,周婧琦,崔勝文,等.動態超高壓微射流法提取黑木耳多糖工藝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9,40(19):155-159.
[16]郝慧敏,縱偉.超聲波協同半仿生法提取黑木耳多糖工藝優化[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8):109-112.
[17]趙澤文,馬雅靜,潘起濤,等.提取方式對茶樹菇菌糠多糖提取效率及生物學活性的影響[J].核農學報,2021,35(9): 2172-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