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5.04.01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curity Standards System for Smart Communities
LI Tong
(Xiame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bjective]Achevingintercnectivitydatasharingandmprensiveapplicatiofmartmmunityciy systemsrequires 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echnologies and standards.Asatop-leveldesign,thestandards system will guie the development of asafe,harmonious, andeficient smart securitycommunitywith multi-system integration,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acomprehensivepublicsecurityprevention andcontrol system in the information era.[Method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urent state of smart community security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in China. Basedon the standards system construction modelandthelogicalarchitecture of thesmart communitysecurity system,asecurity standards system isproposed,consistingof fourkeycomponents:found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andapplication. AdditionallrecommendationsforstandardizationimplementationareprovidedResults]China'sexistingstandards provide abasic framework forsmartcommunitysecuritydevelopment.However,challngesremain,includinganincomplete standard systm, gaps inrelevant standards, and insuffcient researchon standardization.[Conclusion] As the smart community security standards system continues to improve,it willenhance the standardization ofconstructionandoperational management insmart securitycommunities.Furthermore,it willprovideresearch directionandguidelines fortherevis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ommunity security standards.
Keywords: smart community, information society, security standards system
0 引言
智慧社區是通過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技術優勢,為滿足社區居民對安全、舒適、便捷的智慧化社區生活環境的美好追求而開展的各類社區智慧化集成應用建設。我國社區智慧化建設工作隨著2014年《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的發布拉開了建設帷幕。智慧社區安防是智慧社區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區發布的智慧社區建設實施方案中重點對社區安防建設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并為此提出了智慧社區安防項目建設新概念,即智慧安防社區。智慧安防社區是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建設的基礎實施單元以及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設成效是社會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基礎。因此,智慧社區安防建設的規劃設計應以安全、和諧、高效、多體系融合為總體技術架構基礎,通過構建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指導智慧安防社區的建設和應用,促進社區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建設與運行管理。這對提升智慧安防社區建設運行質量和效益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我國智慧社區安防建設情況
1.1智慧社區安防架構建設
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湖北、廣西等地的智慧社區安防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設經驗,國內學者也針對智慧社區安防架構建設開展了相關研究。從各地建設實例以及國內學者對智慧社區安防系統架構研究成果來看,智慧社區安防系統的邏輯架構大致可劃分為感知層、傳輸層、數據層、支撐層、應用層及用戶層,如圖1所示。其中,前端感知從安防前端感知擴展至安防相關各類感知,傳輸系統因建設實際情況存在著物理架構的復雜性和差異性,通過云平臺、大數據平臺等技術手段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子系統應用群。應用主體應包括相關主管部門、社區、企業、物業及社區居民,針對各應用主體需求構建相應的模塊化應用和可視化展示。
1.2智慧社區安防標準化建設現狀
目前,我國智慧社區安防相關的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要有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00)、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26)及原信息產業部科技司在2007年成立的社區信息化標準工作組。智慧社區安防建設工作主要以GB/T21741—2021《住宅小區安全防范系統通用技術要求》、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及相關子系統技術標準為指導。公安、郵電通信等行業在視頻監控、生物識別、智慧社區評價、通信協議等方向進行了相應的標準編制,安徽、江蘇、河南、天津、深圳等地在智能安防系統技術、安防信息系統安全技術、高空拋物安全防范、社區數據規范等方面發布了相應的地方標準。智慧社區安防標準化研究方面,端木一博等、周桐從標準化角度總結了國內外智慧社區建設模式,對智慧社區標準體系進行了初步的構建研究,而上海公安學院智慧公安研究課題組[3、徐陽東等、潘美蓮[5、許凱翔從不同視角提出了智慧社區安防系統架構思路。從現行標準的整體情況以及標準化研究情況來看,未形成由點及面的全維度標準化建設,主要體現為標準體系及體系研究仍為空白,解決“信息孤島”問題、信息安全問題及運營運維評價等管理問題的急需標準還未進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建設實施指南及應用創新的地方標準還未進行探索和實踐,實現跨系統跨廠商融合的團體技術標準亦為空白。由于作為頂層建設的標準化工作的欠缺,使得各地區的智慧社區安防工作呈各地建設重點不一、建設標準不一、建設成效參差不齊的狀況。為此,應構建并完善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對空白急需的標準開展標準制修訂工作,為智慧社區安防建設工作形成完整的標準化建設體系,推進智慧社區安防工作的高效、高質量、高標準建設進程。

2 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構建
2.1理論依據及構建意義
本文以印度標準化理論與實踐家魏爾曼提出的標準體系三維結構模型為理論依據,結合智慧社區安防建設特點,形成由標準類別、標準層次和應用分類3個相對獨立維度構成的三維空間立體區域,以此作為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的內容范圍,如圖2所示。該三維結構保證了體系框架的完備性、系統性和可擴展性。

以智慧社區安防邏輯架構建設情況及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三維結構為基礎,構建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對相關標準進行梳理形成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表,可以為智慧社區安防標準的制修訂提供依據,隨著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的不斷完善,將能夠更好地指導智慧社區安防建設工作。
2.2標準體系總體框架
在智慧社區安防邏輯架構、智慧社區安防工作及相關支撐系統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對智慧社區安防相關標準進行研究分析和科學分類,以智慧社區安防建設與應用的規范性、安全性、開放性、創新性為目標,以標準體系完整性和可拓展性為原則,構建了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總體框架,如圖3所示。
2.3標準體系構成要素及主要內容
(1)基礎標準
1)術語和定義:包括智慧安防社區設計建設涉及的智慧城市、社區、安防、工程及系統等的基礎術語和專業術語、定義、主題詞表等方面的內容。
2)總體設計:智慧安防社區綜合管理平臺的設計原則、總體技術要求、平臺架構及平臺與外部連接關系、平臺主要功能等內容。
(2)技術標準
1)基礎設施:智慧安防社區信息采集、傳輸計算、存儲、網絡、安全及物聯設備等軟硬件基礎設施的技術要求。
2)工程建設:以GB/T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為基礎,按照社區全域安全防范要求及差異化需求梳理社區安防工程建設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細化智慧社區安防工程相關建設要求,以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等形式為補充,規范工程的施工建設,保障工程的建設成效,促進智慧社區安全防范工作的不斷深入和不斷豐富完善。
3)技術支撐系統:智慧安防社區相關系統(包括公共區域與重點部位安全防護、住戶安全防范)、其他系統(如網格化、物業、運維管理等系統)構成與技術要求。智慧安防社區支撐子系統群主要包括:
① 周界電子防護、人員出入智能管理、車輛出入智能管理、視頻監控、電子巡查等公共區域與重點部位安全防護子系統要求;
② 住戶緊急報警、智能門禁、訪客系統、人證核驗、消防監控、電梯運行監控、智慧家居以及其他監控(如電動車、智能井蓋等)等住戶安全防范子系統要求;
③ 視頻云平臺、大數據平臺以及其他相關管理系統要求。
4)信息系統:智慧安防社區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主要的技術關鍵點在于數據、接口、傳輸控制以及交換共享的規范,通過標準化為數據本級統一調度、跨級級聯管理、大數據、綜合治理、生活服務、物業管理、移動端便民應用等應用奠定基礎。數據規范旨在確定數據元和數據模型,構建智慧安防社區系統全過程標準化的數據環境,為建設數據共享、標準統一的智慧社區安防體系提供基礎數據支撐條件;接口規范在于對外接口標準化,明確接口在安全性、完備性、一致性、易用性、穩定性、擴展性方面的要求,明確接入的實現方式,為保障平臺建設質量及拓展平臺應用范圍提供技術保障;交換共享通過規范數據交換要求,以保證數據一致性和可用性,實現數據的有效上傳下達;傳輸控制是對所涉及的各類傳輸方式提出具體細化的、適宜的控制技術要求。

5)信息安全:智慧安防社區相關系統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進行建設并構建安全體系,開展信息安全防護工作,確保智慧安防社區的個人信息保護符合合法、正當、必要原則。網絡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按照相應等級建設,數據全流程可用且安全。
6)測試:智慧社區安防系統涉及設施設備品類型號繁雜、信息系統跨網級聯、數據安全、施工建設等多方面技術指標的測試需求。在不同層次和范圍內完善相關指標測試、性能測試、可用性測試和穩定性測試是社區安防系統可用性的保障。
(3)管理標準
管理標準是通過標準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的建立,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為智慧社區安防建設、管理、運行、評價、改進等提供支持。管理緯度主要包括:
1)用戶管理:包括用戶基礎信息、應用信息、用戶分類、用戶權限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基礎信息管理:包括基本的“一標三實”信息,并可進一步擴展為“四標四實”信息,設施設備、車輛、事件、資源等基礎數據管理規定。
3)治安防控管理:統計分析、綜合查詢、治安動態、民警工作管理以及法律宣傳等治安防控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
4)運行管理:對機制建立、管理要求、監督管理、運行維護、運營等方面提出可行、易實施、好評價的制度規范。
5)應急管理:針對社區安全中的公共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環境衛生安全、設施安全、網絡安全等安全大類形成相應的應急管理措施以及應急方案。
6)評價與改進:規范數據收集、分析比較的指標,對相應的績效進行分類評價,對治安防控管理工作進行客觀考核,對服務開展滿意度測評,形成良性管理閉環,提高系統工作效率和成效。
(4)應用標準
從用戶角度出發,針對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社區、居民、物業、企業等主體的應用需求形成模塊化應用群,根據智慧社區安防實際建設需求以及社區分級分類標準進行相應的應用建設,主要的應用領域包括:
1)大數據應用:通過大數據基礎服務為海量數據的存儲、清洗、轉換、挖掘、分析、統計、應用提供計算、存儲、檢索等能力支撐;基于應用需求,按需匯聚感知數據、小區采集數據、業務數據、社會數據,構建數據庫池,為本級和上層應用提供數據服務;以數字李生等技術為基礎,建設數字李生社區,為社區綜合管理線上統管提供支持。
2)社區服務:通過生活服務系統,實現信息發布、物業服務、康養與救助服務、法律服務等服務類應用。
3)治安防控應用:針對社區治安防控管理中的“一標三實”數據管理、重點人員管理、特殊人群服務、警務服務、法律宣傳等應用需求,形成社區態勢分析、智能研判預警、協同管控、治安便民服務等應用規范。
4)移動端便民應用:明確APP、小程序等應用接人流程,包括用戶在接人認證,信息、應用等資源相關的應用授權等,制定移動端應用接入要求,規范用戶技術對接、應用等方面的規則。
5)運維服務:規定運維服務原則、一般要求、運維服務程序與要求、運維服務工作內容與要求、運維服務評價及運維服務費用構成和計取等,實現資源的效益化管理。
6)其他應用服務:根據社區生活中水、電、煤氣、管道等涉及的安全需求建立相應的應用服務。
總之,上述標準體系是由一系列具有內在聯系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以及相關規范組成的有機整體,由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標準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支持,構成了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
2.4智慧社區安防標準化建議
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是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慧社區安防工程建設中重要的頂層設計和實施指南。構建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并對此進行不斷完善,將為我國智慧社區安防建設提供長久的發展動力,使智慧社區安防工作以系統性、良性、有序性逐步建設形成堅實的社區安防保障。為此對我國智慧社區安防標準化建設工作提出以下實施建議。
(1)在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下,完善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并通過實際建設案例對標準體系的合理性進行驗證及進一步的調整,以適應智慧社區安防建設實際需求。(2)對現行的各級各類相關標準進行梳理,對已不適應實際發展現狀的現行標準及時開展標準修訂工作或清理工作。(3)通過調研、案例分析等方式進行智慧社區安防標準化需求調研,對急需緊缺標準加快研制進程,標準制定建議見表1。(4)完善智慧社區安防評價體系、應急制度及運維制度,為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構建相應配套的制度體系。(5)以標準化試點結合相關部門的專項行動計劃,實現智慧社區安防標準化工作全生命周期的實踐和檢驗。

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開展智慧社區安防的建設現狀、實踐及理論研究,總結了智慧社區安防建設問題以及智慧安防社區的邏輯技術架構,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智慧社區安防標準體系并提出了智慧社區安防標準化建議,通過對標準體系及標準明細的不斷完善,為實現智慧安防社區的規范化建設與運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標準化技術支撐,為智慧社區安防的標準制修訂工作提供研究方向和工作指引。
3結語
智慧社區安防標準化工作在推進社區安防建設、提升社區安全指數和保障社區居民居住安全
參考文獻
[1]端木一博,柴彥威,周微茹.國內外智慧社區建設的標準化審視[J].建設科技,2017(13):49-52+59.
[2]周桐.智慧社區標準體系的研究與構建[J].標準科學,2022(12):68-72.
[3]上海公安學院智慧公安研究課題組.構建智慧安防社區的探索與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報,2018,28(5):14-21.
[4]徐陽東,李建寧.智慧化平安社區建設探究[J].智能城市,2021,7(11):67-68.
[5]潘美蓮.智慧安防小區管控系統架構探討[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21(2):131-132+146.
[6] 許凱翔.基于數據采集和共享的智慧社區管理平臺的設計與應用[J].科學技術創新,2020(18):67-69.
[7]魏爾曼.標準化是一門新學科[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