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高度重視“情境\"的融入,明確指出試題素材應緊密關聯學生生活實際,通過真實問題情境來組織命題,并著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及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江蘇省實施新高考方案以來,生物學試題顯著展現出綜合性和關聯性的特征,命題工作不僅強調真實情境的設置,還加大了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力度,并創新性地引入了表格填空題這一獨特題型。
在原創試題命制過程中,命題者如何獲取富有意義的真實情境、探究情境背后的科學依據并根據情境設計出具備有效測評功能的試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本文以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為背景,詳細闡述了從試題立意到試題創生的全過程。
1試題呈現與參考答案
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被列入《2020年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方案》,其模式是通過在鹽堿地區開挖池塘,經淡水或降雨壓堿后,土壤鹽分淋溶到池塘中,使其變成耕地,實現生態修復,池塘中的鹽堿水開發應用于水產養殖,實現漁農綜合利用,讓昔日一塊塊白色荒漠的鹽堿地變身為魚蝦滿池的魚米綠洲。
(1)黃河三角洲某地區根據上述原理,“抬田挖塘\"建立的臺田模式如圖1所示。

“抬田挖塘”是在低洼鹽堿地上按一定的比例開
挖池塘,并將開挖池塘產生的土墊在臺田上,由于會使臺田的無機鹽減少,pH ,兩三
年后臺田上就可以種植棉花、黑枸杞等農作物。臺
田及池塘四周要種植多種草本植物以保護池坡,按群落水平結構的特點對種植這些植物在布局上的要求是(2)池塘養殖技術需根據養殖動物習性需要、鹽堿地條件和不同的模式開挖池塘,該技術流程包括:① 池塘水質分析與改良; ② 養殖尾水處理; ③ 養殖品種選擇; ④ 養殖水循環利用。合理的排序是(用數字表示)。青海某鹽堿水池塘選擇當地品種青海湖裸鯉作為養殖對象,某研究小組對該池塘生態系統中4類不同生物A、B、C、D消化道內的食物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中生物可形成的食物鏈(網)為 (用字母表示)。研究表明,鹽堿水養殖青海湖裸鯉的體長增長率、體重增長率均顯著低于淡水組養殖,從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3)池塘養殖尾水的處理是鹽堿水收集調控的重要環節,養殖尾水除了富含鹽堿,還富含氮、磷和有機物等,不能隨意排放。某科研團隊以前期研究獲得的3株微藻為對象,篩選適合養殖尾水凈化處理的藻種。請填寫表2中的內容。

(4)鹽堿地農業種植、養殖循環的有效利用,不僅能夠改良鹽堿,恢復生態,設計好的高效農漁業綜合園區也成為人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價值。
參考答案:(1)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沖刷);降低;距離池塘由近及遠,種植植物的耐鹽堿能力依次減弱( 2)①③②④ : $\underset{\mathrm{C\rightarrowD\rightarrowA}}{\overset{\mathrm{B}}{}}$ ;鹽堿水養殖條件下,青海湖裸鯉的蛋白質、糖、脂質等物質分解所獲能量更多用于滲透調節與酸堿調節,而非生長(答案合理即可)(3) ① 養殖尾水; ② 測試養殖尾水鹽度范圍; ③ 血球計數板; ④ 微藻對養殖尾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測定; ⑤ 小球藻JY-1(4)間接(價值)和直接
2試題的立意
2.1尋找情境的切入點
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情境\"被細分為“生活實踐情境”與“學習探索情境”兩大類。為了精準尋找這些情境的切入點,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銳的觀察力,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該試題素材來自新聞報道節目,這一系列報道展示了不同地區如何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運用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成功實現漁農綜合利用,使原本被視為白色荒漠的鹽堿地轉變為魚蝦成群、稻谷豐收的魚米綠洲。
2.2搜索情境的支撐點
將新聞報道中的具體情境轉化為試題命制中的“問題情境”,需要命題者對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模式有深人的理解。通過文獻分析,命題者了解了其技術模式[2],認識到該情境的科學性和實際應用價值,進而確定了試題的立意:依托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這一具體情境,考查學生對生態學相關原理的掌握程度,讓學生通過這一案例間接體驗生物學知識在解決鹽堿地改良問題中的實際應用,從而充分認識生物學學習的實踐意義和價值。
3試題的創生
3.1試題的架構
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模式涵蓋田間種植、池塘養殖以及鹽堿水收集調控這三個關鍵環節。基于這一技術模式的內在邏輯,筆者構建了試題的邏輯結構,并對相關內容架構進行了系統梳理(見表3)。

3.2信息的篩選和設問
盡管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模式的邏輯結構與試題架構相契合,但相關知識的專業深度和信息量的廣泛性超出了高中生的認知范疇,因此命題者必須對每個環節的有效信息進行精心篩選并適當處理,以確保試題內容貼近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從而提高考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第(1)小題選取田間種植環節作為子情境。命題者查閱相關資料將“抬田挖塘\"所構建的臺田模式轉化為圖
,便于學生更加直接地獲取信息并構建新的知識框架。本小題考查了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與能力,這些考察內容與科學思維的三、四級水平相對應。
第(2)小題通過排序操作鍛煉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旨在促進學生對池塘養殖技術的理解。命題者選取青海湖裸鯉的養殖作為實際案例,簡化池塘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類群構成,創設消化道內食物分析的情境并進行提問,以此考查學生的信息轉換能力[4,這一設計對應科學思維的一、二級水平。同時,命題者還設計了特定環節,要求學生解釋“鹽堿水養殖條件下,青海湖裸鯉的體長增長率、體重增長率均顯著低于淡水組養殖\"的現象5,這一環節旨在檢驗學生對能量流動、內環境穩態等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促進學生樹立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以及物質與能量觀,此環節與生命觀念和科學思維的三、四級水平相對應。
第(3)小題針對鹽堿水收集調控技術的復雜性,以新聞報道中提及的“篩選適合養殖尾水凈化處理的藻種\"為切入點,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命題者根據相關科研文獻,設計表格填空題考查學生的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分析等能力,該考查內容對應科學探究的三、四級水平。
第(4小題根據文獻設計問題情境,闡述該模式的應用意義,旨在幫助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形成生態意識,該考查內容對應社會責任的一、二級水平。
4試題的質量檢測
試題編制完成后,筆者在一定范圍內對高三學生進行質量檢測,并匯總結果(見表4)。難度方面,題目總體難度適中,各小題難度系數均處于適宜范圍;區分度方面,除第(1)小題區分度較低,其余小題均表現良好。筆者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總結出以下幾種常見的錯誤答案。
第(1)小題的最后一空,部分學生錯誤地填寫了“鑲嵌分布”,這源于學生在審題時未能注意到“按群落水平結構的特點對種植這些植物在布局上的要求”,而僅機械地記憶了群落水平結構的鑲嵌性特征,這表明學生在科學思維的三、四級水平上尚有不足。第(2)小題的最后一空,不少學生在面對“從能量角度分析\"的提示時,僅簡單地回答了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卻完全忽略了題目中鹽堿水養殖與淡水組養殖的具體情境,未能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于新情境,這同樣反映出部分學生在生命觀念和科學思維的三、四級水平上存在的不足。
此外,在表格填空題中,學生所犯的錯誤還包括:將第 ① 空答案錯寫為“池塘水”,未能準確識別研究對象;將第 ② 空答案誤寫為“測定微藻對鹽堿的耐受性”,忽視了實驗的目的與要求;將第 ③ 空答案誤記為“稀釋涂布平板法”,這顯示了學生對實驗方法選擇的不準確性;將第 ④ 空答案寫為“實驗數據分析”,而未能具體指出分析的內容或方法。這些錯誤均體現了學生在科學探究的三、四級水平上存在不足。

參考文獻
[1]邱建衛,譚桂花,陸鳳娟.生物學高考卷“表格填空題”題型源流探索[J].中學生物學,2023,39(3):73-75.
[2]陳學洲,來琦芳,么宗利,等.鹽堿水綠色養殖技術模式[J].中國水產,2020(9):61-63.
[3]宋紹憲.黃河三角洲重鹽堿地生態開發模式分析[D].青島:中國石油大學,2010.
[4]羅穎,閏麗婷,豐朝暉,等.青海湖裸鯉放養密度對養殖池塘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漁業現代化,2019,46(1):46-51+59.
[5]衛宇星,么宗利,來琦芳,等.青海湖裸鯉自主攝食節律與生長特性研究J.漁業科學進展,2024,45(3):66-75
[6]趙文豪,田啟文,唐維,等.三種不同小球藻去除亞硝態氮和氨氮能力的研究[J].工業微生物,2021,51(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