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日本東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和日本外相巖屋毅、韓國外長趙兌烈共同主持會議,三方圍繞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等議題進行討論,達成一系列積極共識。3月30日,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時隔五年多在韓國首爾舉行,三方一致同意深化經貿合作,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這兩大高級別會議“背靠背”舉行,標志著中日韓合作已全面重回正軌,凸顯出三國尋求團結自強、攜手筑牢東亞“防波堤”的共同戰略選擇。
中日韓合作由來已久,經過26年的長足發展,已經成為東亞地區機制化程度最高、覆蓋領域最廣、內涵最豐富的多邊合作架構之一。但由于中日韓三國間歷史糾葛和現實矛盾交織,三國合作一路走來也殊為不易。過去幾年,受到新冠疫情和政治關系緊張的影響,三國間高層級對話曾一度中斷。
2024年5月,中日韓合作“艱難重啟”。此次中日韓外長會和經貿部長會議的舉行,則顯示三國合作正在“加速回暖”。在中日韓合作架構中,外長會肩負著三大任務,一是為新一年中日韓合作“定基調”,二是為全年三邊合作“做規劃”,三是為三國領導人會議“做準備”。王毅外長在會議中開門見山強調“遠親不如近鄰”,道出了三國合作的本質,可謂給會議定了調。三國外長重申了去年三國領導人會議的共識,一致同意要繼續落實2019年發表的《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文件,三方就年內在日本舉行第十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達成共識。三國外長還確認要辦好2025~2026年中日韓文化交流年,努力實現2030年4000萬人次人員往來目標,以夯實三國合作的民意基礎。

在八天后舉行的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上,三方重申三國經貿關系對于地區和全球經濟繁榮穩定發揮重要作用,將持續推動三方經貿合作以有效應對新興挑戰。三方同意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以期達成一個自由、公平、全面、高質量、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貿協定。三方還就推進世貿組織改革,打造全球公平競爭環境,以及加強供應鏈、出口管制、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地方等多領域合作達成共識。
對于此輪中日韓外長會和經貿部長會議的召開,國際輿論予以了高度關注。路透社對外長會的報道以“三國外長在地緣政治的‘歷史轉折點’會晤”為題,點出了其特殊意義。
回顧歷史,東亞區域合作素有“危機驅動”的特點,中日韓合作是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的寒流中開啟,三國領導人會議機制則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應運而生。而當前國際形勢似乎又一次來到了“危機時刻”。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揮舞關稅“大棒”,大肆推行保護主義政策,嚴重沖擊國際經貿秩序。中日韓三國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的24%,貨物貿易在全球占比20%,同為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外向型經濟體,面對保護主義逆流,無疑有著共同的危機意識。
這種危機意識在日韓兩國身上表現的更為明顯。特朗普政府對進口汽車、鋼鐵加征關稅,直擊日韓支柱產業。2024年日韓位列美國前三大汽車進口來源國,兩國占對美出口總額近三成。日本綜合研究所估算,美國加征25%的關稅將導致日本汽車產量減少4.3%,帶動日本工礦產值下降0.6%。此次三國經貿部長會議后的《聯合聲明》中,三方寫入了“努力打造全球公平競爭環境”等內容,被外界解讀為對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發出了“反對聲音”。
面對來自美國的關稅壓力,日韓無疑希望通過加強對華經貿合作來對沖“特朗普風險”。隨著三國高層達成共識,停滯已久的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有望重啟。韓國媒體指出,中方提議通過自貿協定談判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可以解讀為向韓日“伸出援手”。前幾年對中日韓合作“不甚上心”的日本,自從接任輪值主席國后就開始積極籌備今年的三國高層會議,很早就放風稱希望盡早舉舉辦三國領導人會議。但韓國近期政局動蕩,導致三國領導人會議時間難以敲定。對此,韓國國內顯得頗為焦慮,媒體警告“首腦外交空白”正在嚴重折損韓國的國際影響力。
中日韓合作的回暖更多來自于內生動力。中日韓互為近鄰和主要經貿伙伴,利益深度交融,2024年三國經貿額超過7000億美元,人員往來超過2000萬人次,三國關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日韓合作一路走來,盡管不時受到三國間高度敏感復雜的政治關系的干擾,但三方始終能從地區穩定發展大局和三國各自長遠利益出發,維護了三國合作的正常開展,并通過三邊合作來推動雙邊關系的改善,發揮了“以三邊促雙邊”的作用。
從此次外長會后的反應看,日韓國內總體評價較為積極正面,但仍有一些保守派媒體在評論中直指中國可能借機在韓美、日美同盟間“打楔子”。日韓外長在雙邊會晤時特意重申了要加強美日韓合作的決心,頗有一種向美國“表忠心”的意味。顯然,日韓尚未擺脫在中美之間如何抉擇的戰略彷徨。
展望未來,中日韓合作要行穩致遠,仍需要下大力氣解決政治互信不足、民意感情脆弱、合作動能減弱這三大挑戰。首先,三方要維護好年度領導人會議機制,為各層級各領域交流合作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同時應加強危機管控,確保出現摩擦時能夠及時溝通、冷靜處理。其次,三方要完善經貿合作的制度化保障,爭取早日建成高水平的中日韓自貿區,提升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并通過產供鏈合作,穩定經貿基本盤,通過深挖合作潛力,做大合作蛋糕,強化利益紐帶。再次,三方要通過擴大教育、旅游、地方、媒體、智庫等各領域交流,增進民眾間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逐步扭轉彼此“近而不親”的局面。
在2023年11月舉行的第十次中日韓外長會上,王毅外長曾用三個關鍵詞為中日韓合作指明方向:要當好東亞合作的“領頭羊”,維護地區和平安全的“穩定器”,解決熱點問題的“減壓閥”,這正可謂是三國合作的“初心與使命”。站在新起點上的中日韓合作方興未艾,選擇相互信任,大膽攜手前行,方為符合三國共同利益的明智選擇。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