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凈整潔的生產車間內,傳送帶上一塊塊廢舊布草被輸送至粉碎機,化作絮狀纖維后,再經DT復合溶劑體系溶解為紡絲原液,最終直紡成再生纖維素纖維一—瑞賽爾纖維。
4月18日,年產1000噸DT溶劑法再生纖維素纖維(瑞賽爾)項目正式投產。參會人員在生產線上見證了廢舊棉紡織品從“垃圾”到“高附加值新材料”的蛻變,這標志著我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技術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全球首創,破局紡織循環之困
在全球紡織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環境壓力。據統計,全球每年產生的紡織廢棄物高達9000多萬噸,這些廢棄物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資源,還可能對環境造成長期污染。同時,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和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設立,我國紡織行業面臨著嚴峻的原料供應約束和國際貿易壁壘。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廢舊紡織品綠色循環利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艱巨任務。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每年都會提出推動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建議,呼呼加速推進廢舊紡織品回收體系建設,并身體力行,引領新鄉化纖在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領域深耕細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助力紡織產業綠色轉型。
2023年,新鄉化纖聯合中國酒店巨頭一一錦江全球創新中心等單位共同參與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的“舊衣零拋棄”城市行動計劃,致力于解決酒店廢舊布草回收與循環利用方面的瓶頸問題。在此之前,新鄉化纖已經開始了布草循環利用的研究,經過長達三年的探索與實踐之旅,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最終成功完成了DT溶劑法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技術突破,研發推出全球首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再生紡絲技術,為紡織產業鏈裝上了“綠色引擎”,成為撬動行業變革的杠桿。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華珊評價,瑞賽爾纖維生產線的投產,不僅是新鄉化纖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更是中國再生纖維技術的重大突破,是中國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路徑的成功實踐,為時尚產業循環經濟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在采訪中表示,對于整個化纖行業來說,該技術非常領先,在整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領域是很好的示范。希望在酒店布草的回收技術成熟之后,新鄉化纖能夠加大研發投入,帶來更多成果。
顛覆傳統,解鎖廢舊棉紡綠色再生密碼
一般來說,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多采用“能源回收法”和“物理回收法”,但這些方法難以實現高值化循環利用,常規“化學回收法”則存在化學污染的可能,如何清潔處理和高附加值回收利用這些廢舊紡織品是行業面對的最大難題。
為攻克這一瓶頸,新鄉化纖與相關高校簽訂產學研與技術合作協議,深入研發纖維素新溶劑技術,推進紡織品高質量回收綜合利用。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新鄉化纖成功摒棄了傳統的溶解體系和高溫溶解工藝,利用綠色新型的纖維素溶劑體系——DT復合溶劑體系實現纖維素溫和條件下完全溶解,并根據該溶解法建立起新的回收利用體系,成功制備出了新型再生纖維素纖維一—瑞賽爾纖維。今年3月,該產品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綠色環保特性入圍“2025/2026中國纖維流行趨勢”。
新鄉化纖總工程師、白鷺新材料研究院院長謝躍亭介紹,該項目通過自主研發的DT綠色復合溶劑體系,在常溫條件下即可柔性溶解廢舊棉紡織品,徹底顛覆傳統溶劑體系高溫溶解、高壓輸送的工藝,且溶劑回收率高達 99% 以上,真正構建起“回收一加工一消費一再回收”的閉環體系。
據了解,這種綠色工藝,不僅避免了傳統紡織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還顯著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產品的附加值,從根本上解決了常規的“化學回收法”和高溫溶解工藝中可能存在的化學污染問題,特別適用于棉紡織品的循環再使用。
三大“綠纖”,擘畫全鏈綠色新范式
邵長金常說,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始終保持創新意識。在他的帶領下,新鄉化纖近年來還相繼推出菌草纖維、首賽爾纖維,與瑞賽爾纖維并稱為新鄉化纖三大綠色纖維,其中,菌草纖維和首賽爾纖維被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確定為深綠色產品,成為推動行業綠色發展的生力軍。
菌草纖維具有天然抑菌、抗病毒性能。面對國內生物質纖維領域溶解漿高度依賴進口的困境,新鄉化纖主動破局,對菌草綠色紡織技術及綜合利用開展首創研究,掌握了從制漿到紡絲的全套工藝技術,擁有菌草制漿和紡絲等6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美國發明專利,經專家組認定為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菌草纖維開創行業先河,首次將菌草應用于生物質纖維領域,以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開辟“以草代木”新賽道,擺脫傳統路徑依賴,解決供需結構性矛盾,實現了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融合發展。
首賽爾纖維,通過全球首創離子液體法再生纖維素長絲技術,改變了一百多年用化學方法制造再生纖維素長絲的歷史,制作全過程綠色環保,全流程綠色閉環。該技術獲得4項發明專利,專家組一致認為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入選中國化纖協會“2024/2025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產品”。
對于未來,新鄉化纖將全力打好菌草纖維、首賽爾纖維、瑞賽爾纖維三張牌,推進實現原料來源可持續化、生產過程綠色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的全產業鏈閉環式綠色低碳生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