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學習了《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課文,有沒有為小公雞與小鴨子的友誼而感動?小公雞逞(chěng)能,跟隨小鴨子下河捕魚遇到危險,是小鴨子救了小公雞的命。
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小鴨子會游泳,小公雞不會游泳嗎?
雞與鴨子雖然都是家禽(qín),體形大小也差不多,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


它們的腳就不一樣。有的同學會說:“鴨子的腳有噗(pǔ),雞的腳沒有噗!”這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說得很對!鴨子腳上的蹼,對它游泳是非常有利的。腳上有噗,就好像劃船有船槳(jiǎng),鴨子只要在水里輕輕地擺動雙腳,就可以讓自己浮在水面上。而且,它可以通過擺動雙腳,掉轉自己的運動方向。雞的腳上沒有蹼就不行了,它跳進水里,很容易沉到水底,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
當然,雞不會游泳,除了它的腳上沒有長噗,還有別的原因。
如果小朋友們課外仔細觀察鴨子和雞的羽毛,就會發現鴨子的羽毛不僅很光滑,而且表面有油脂(zhī),不會沾(zhān)水。這一點很重要。如果羽毛沒有油脂,鴨子就會被水浸(jìn)透,體重就會增加,也會往水里沉。雞就不行了,它跳進水里,羽毛很快就會被水浸透,身體一變重,就會沉入水里。下雨天,鳥兒會尋找避(bì)雨的地方,雞也會這樣做。不然的話,雞的羽毛就會被雨水完全淋透,成為“落湯雞”。而鴨子卻正好與此相反,它才不會躲雨呢,在外面淋雨反而顯得非常興奮。
鴨子羽毛上的油脂會不會消失呢?這就不用我們操心了。鴨子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原來,鴨子尾羽的基部皮下,長有一種特殊(shū)的腺(xiàn)體——尾脂腺。鴨子可以用自已扁扁的嘴巴,把尾脂腺源源不斷地分泌(mì)出來的油脂涂抹到自己的羽毛上。
不過,要是羽毛上的油脂被人為地或意外地破壞掉了,鴨子也會“淹(yān)死”的喲。
(繪畫:趙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