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水面,枯萎的荷葉縮成一團,
像臟污的抹布,
將水面擦拭干凈后,被隨意棄置
輕到浮于滄波,重到不可挪動半分
眾多抹布凌亂,干活者成群離去。
唯有如枯荷經歷了神圣勞作后
的凋萎,才是美的
值得一看;
它們的隨意才不會引發反感
——那種疲憊及耗盡令人神往
一種永不結束的工作,才值得投入。
這些臟抹布緩慢沉入水底
于不可見的深處復原
明春重又提出,新綠,抹勻了河流的面孔
(選自本刊2025年第2期“星空”欄目)
謝君品讀:
用冷峻的文筆揭示平淡無奇的事物中所蘊藏的復雜性,是震杳詩意的精妙之處。他的寫作基于對變幻莫測的細微之事的迷戀,并能通過物境與冥想的交織,傳遞罕見的哲思深度。
《枯荷的工作》就是這樣,詩人以敏銳的目光審視著一片枯荷,在一座充滿幽暗的禁地,它“輕到浮于滄波”,又“重到不可挪動半分”,既令人不安,又具有新生的顛覆力量。當秋冬凋萎時,它臟如一塊凌亂的抹布,并沉入水底。但這并不意味著枯荷接受了命運,在不可見的幽深之處,它在悄然復原并必將展示新綠,抹凈河流的面孔。
在對于事物明亮與幽暗的層層描寫中,語境中也交織著詩人對于自我的探索,訴說著真相,也透露著驚喜。可以說,震杳筆下的枯荷,一切皆非表象。因而,如果說這個詩是對事物明暗形態的探究,不如說是一場浩瀚的冥想與內心獨白,只是它以事物變化的形式展現了出來。
世界瞬息萬變,但并非空無。當脆弱的枯荷在詩人筆下展示著苦難和疲憊下的堅韌,可以想見,人類的精神也是如此——如同枯荷“一種永不結束的工作,才值得投入”,有一種驚喜和韌性始終守護著危機中的自我,守護著頓悟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