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看見你的消息,
微博停更,朋友圈沒有動靜。
想必我們一樣,
像兩臺報廢的車輛,
將彼此遺忘于各自的荒野。
野草漫過車頂,
把一朵野花贈給遠方吹來的信風,
我們的信息,
都彌散在風里。
一只候鳥落到方向盤上休息,
沒多久又匆匆飛走,
它銜來的那粒種子開始發芽。
一株藤蔓長出來,
野草越來越茂盛,而你我
已經愛上這偏安一隅的際遇,
愛上這心安理得的荒寂。
(選自本刊2025年第2期“江南風”欄目)
謝君品讀: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這樣的友情與孤獨,古往今來都在詩人心中蔓延,并且令人感受深切。顯然,《贈久無消息的朋友》的詩意也是如此,雖然這個詩歌的情感是隱藏的。
本質上,詩是隱藏的藝術,也就是說它的抒情具有高度的壓縮性。李檣的這首詩,令人著迷的地方正在于此。它的敘述將自我與身體隱喻化了,隱喻為報廢的車輛,并將之投射到一個具體的空間即荒野之中。然后借助荒野之中多重的自然意象的關聯——野草,野花,信風,候鳥,種子——來暗示詩人和朋友之間的遙遠與聯系的缺失。
詩是想象力之旅,如維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所說,尋找陌生化的表達方式,創新語境,才能為讀者提供驚喜。《贈久無消息的朋友》就是這樣一首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啟與呈現的詩。這樣的詩歌讓我們又一次確信,創造象似性的隱喻,借用外部世界的意象與符號來傳遞內心,對于詩歌而言異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