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歲月,赫赫史冊。坐落在桂子山下的華中師范大學(下文簡稱“華中師大”)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歷史。
它以1871年的文華書院為源頭,以1903年文華書院所設立的大學部為起點,以1924年在文華大學的基礎上建立的華中大學為主體,以華中大學、中華大學、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等多元結合為前身。
如今,華中師大是教育部直屬的6所師范大學之一。
華中師大,桃李滿天下
1985年,新中國慶祝第一個教師節,學校也正式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由鄧小平同志親自揮筆題寫校名。華中師大40年的成長與蛻變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從“中南地區教師教育的搖籃”到致力于建成教師教育領先的世界一流大學,它在培育“大國良師”的漫漫長路上始終力爭上游。
作為師范類院校,華中師大的師范生比例肯定低不了。比如,2023屆本科畢業生中,公費師范生1806人(占本科畢業生總人數的40.24%),普通師范生530人(占本科畢業生總人數的11.81%),非師范生2152人(占本科畢業生總人數的47.95%)。
畢業后,這些學生也多半流向了教育行業。2023屆畢業生的就業行業主要集中在教育行業(73.54%),其次為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5.84%)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83%)。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均主要服務于教育行業的發展,流向占比分別為本科畢業生86.89%、碩士畢業生62.12%、博士畢業生90.54%。
華中師大最有人文氣息的學院——文學院
上文已經說到,華中師大以1903年文華書院所設立的大學部為起點。大學部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中文教育,為學生開設了多門中文課程。如今,華中師大的中文教育實力也不容小覷。
華中師大文學院下設中文系和語言學系,有2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漢語言文學專業包括師范(公費師范、優師計劃)和非公費師范兩種培養類型。文學院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現有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湖北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中心、湖北語言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基地1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此外,文學院的建筑歷史悠久、造型古雅、樸素大方,將中國古典建筑制式與西式手法完美融合,是武漢市一級保護歷史建筑,也是校園里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華中師大的不老傳奇——露天電影場
坐落在佑銘體育場和音樂學院之間的露天電影場,已然成為華中師大一張悠久的名片,成為萬千華中師大學生心中深刻的記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露天電影場已經連續放映了70多個年頭。
" 早期的露天電影場 早期的露天電影場入場券
在露天電影場的黃金年代里,學校充分利用廣播和校報的宣傳途徑,為每周即將放映的電影做預告。更早一些,學校會在校園各處張貼電影海報來積極宣傳。學生們還會撰寫創意影評來向校報投稿。圍繞觀影的一系列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除了播放電影,露天電影場也是許多大型集會的場所。穿越時空,當年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開學典禮上,校長在這里循循善誘,新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獲益匪淺;文藝晚會上,同學們在這里載歌載舞,歡聚一堂。
2023年露天電影場煥新升級,放映廳與主舞臺相對而望,仿佛在訴說過去、現在、未來的微妙聯系。雖然露天電影場的樣子有了一些變化,但情懷不變,依舊在周五晚與華中師大的學生們不見不散。
華中師大最青春的證明——佑銘體育場
當夜晚走進華中師大佑銘體育場,是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有抱著一把吉他彈唱或演奏樂器的同學,也有擺攤售賣手工作品的同學,還有腰旗橄欖球、棋牌等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只要不是下雨或者天氣寒冷,體育場上總是熙熙攘攘的。每一個華中師大的學生都能在佑銘體育場找到自己的小小樂園。
在這里,每一個人都能唱出自己的聲音,將歌聲融進星空,吹拂的晚風將歌聲送去坐于草坪上的人的耳邊。
在這里,各式各樣的攤位都點亮了燈光,匯聚成專屬于華中師大的小小星海。
在這里,你能找到最舒適的運動節奏,感受蓬勃的心跳、欣賞青春的風姿。
在這里,大家與朋友相聚在一起,三五成群,席地而坐,飲著晚風談天說地,分享生活中的悠與樂,好不愜意。
華中師大是一個巨大的花園
春天的玉蘭花、櫻花、梅花,夏天的月季花、繡球花、鼠尾草,秋天的桂花、菊花,冬天的銀杏葉……華中師大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花園。
一場梅花,開啟春的浪漫
華中師大的春日浪漫,藏在7號樓南側的梅園里。數百株紅梅、白梅競相綻放,枝頭綴滿繁星般的花苞,空氣里浮動著清冷幽香。你可以來這里課間漫步、午后小憩,或是約上好友拍一組寫真,這里是春天不可錯過的校園寶藏地!
每年秋天,“莫奈花園”限定回歸
金秋菊展是桂子山不會缺席的風景,秋日微風中的噴泉廣場充滿了詩情畫意。紅磚房的倒影靜謐地傾灑在水面上,一簇簇菊花圍繞著安靜的水,三者相映成趣,共同編織出一幅寧靜而美好的校園風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