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正在上高中的表妹打電話跟我抱怨高中數學難得令人發指,最近的幾次考試她都沒上一百分。我在這頭聽著,腦海里突然浮現出高中時的自己,想起那個扎著馬尾辮的女孩在成堆的試卷中埋著頭一邊哭一邊整理錯題的情景。
“數學的心思太難猜,我明明都對它掏心掏肺、盡心盡力了,成績還是一點起色都沒有!”——這是我那時的想法,或許也是無數個和我表妹一樣正在數學的沼澤里苦苦掙扎的高中生內心的真實寫照。
可是我想說,沒事的,數學再難,只要找對方法,持續努力,勝利的曙光總會降臨的。就像我,高考總分六百多分的選手,曾經也經歷過數學不及格的至暗時刻。
舉步維艱,淪為特困生
高二升高三的一次校級考試中,我以數學87分的“驚人”成績,差點滑下年級百名。雖然最后我靠著拔尖的語文和英語成績,勉強維持著總分的體面,沒有叫人看了笑話,但是數學試卷上鮮紅的“87”還是猶如一根刺,狠狠地扎進我心里。
成績發下來的那天,我一個人在座位上靜靜想了很久,窗外時不時傳來同學們嬉笑打鬧的聲音,飛揚的青春、燦爛的日光,此刻都與我無關,將我隔絕在外的,是試卷上慘不忍睹的分數,更是我內心難言的絕望。
起初,老師覺得我只是發揮失常,畢竟我高一進來第一次月考數學考了140分,后面也一直認真在學,再不濟,維持在110分以上應該不是問題。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接下來的兩次周考,我都很不幸地延續了“敗績”。接連幾次的打擊,讓數學成了我的心魔,只要一上考場我就忍不住心跳加速,原本十拿九穩的題也會因種種原因出錯。
我更加焦慮不安,因為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再這樣下去,數學這個最大的短板會死死拖住我的后腿,讓我永無翻身之日。
重拾信心,不忘來時路
我是那種傳統意義上乖巧聽話的好學生,對老師又敬又怕,所以在下定決心敲響老師辦公室的門之前,我做了無數次心理建設。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這樣的心理:成績考差了,第一時間是責備自己,接著是覺得辜負了老師的信任,擔心從此以后老師再也不相信自己了。這樣的心理讓我常常夜不能寐,翻來覆去地揪著試卷上那點分數,結果下一次因為心態緊繃還是考砸,陷入惡性循環。
“請進!”老師清冽的嗓音響起。我捏著試卷走進辦公室,全程都低著頭。走到老師跟前,我小聲請老師幫忙分析試卷,甚至沒敢看老師的眼睛。
老師嘆了口氣,拉開椅子招呼我坐下,又起身給我倒了杯水,溫熱的水蒸氣讓我的眼睛有些濕潤。“放輕松,”老師說,“我會幫你一起把分數提上來的。”
簡單的一句話,卻如奇石墜入沉靜無波的潭水中,激起千層浪。
老師微笑著,為我細致地分析試卷,講解錯題和對應的知識點。我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從開始的羞澀到逐漸敞開心扉,遇到困惑的地方也能立馬提出自己的想法。
“你的能力根本沒有問題,之前學習也十分努力。”老師透過眼鏡凝視著我,“老師希望你能對自己有信心。每位同學都有學好數學的潛力,老師相信你,你愿意相信自己嗎?”
在老師溫柔的眼神中,我恍惚看到了一年之前充滿雄心壯志的自己,試卷一疊一疊地刷,成績和那些以理科見長的學生相比也毫不遜色,不過一年的時間,我怎么就把自己磋磨成現在這副消極的模樣?一年前的我,會甘心看到這樣的結果嗎?
我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于是我用盡全力點頭。我知道逆風翻盤這條路很難,但是,我不愿看到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自己再露出失望和頹廢的神情。
整裝待發,書寫新篇章
你見過清晨五點的校園嗎?周遭寂靜無聲,眼前的一切仿佛都裹著霧氣,而空曠的教室里,一盞燈早早亮起。我想,不夠聰明,就要更努力。每天,我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會額外有針對性地練習一些我不擅長的題型,以三天為一個周期,每三天回顧一次,整理錯題筆記,做知識點分析。
在努力的過程中,我逐漸摸索到短時間內可以讓我擺脫“不及格魔咒”的辦法,那就是狠抓基礎。所有目前處于低分段,急于提高成績,不想被數學拖后腿的同學都可以嘗試一下我的這個方法。
一套試卷,尤其是高考試卷,難度是嚴格按照比例來劃分的,對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說,只要穩穩拿下基礎題和中等題,數學成績就能維持在120分左右。如果很難達到這個分數,說明你的基礎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時,請不要再花大量的時間盯著困難的壓軸題,把目光放到前面的基礎題、中等題上,這些題的分數你都能穩拿嗎?
我也是在多次分析試卷之后才意識到,當初讓我耿耿于懷許久的87分,實際上試卷上有很多處都是過失性失分,很多都是基礎題分數沒拿到。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好高騖遠是我遭遇滑鐵盧的一大元兇。
明確這一點后,我就格外注意打好基礎。我在基礎題和中等題上多花時間,爭取把這部分的分數穩穩拿下,若有余力再去解決難題。每次考試試卷發下來,我也不再去糾結分數本身,而是立刻拿出草稿紙開始重新演算分析錯題。我準備了一個錯題本,每道題目對應哪些知識點,有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易錯點在哪里,在考場上為什么會出錯,下次該如何規避這種錯誤……事無巨細,我全都記錄在冊。
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重翻錯題本,不看答案把錯題重新做一遍。慢慢地,錯題本越做越薄,我腦海中的知識點則越來越扎實。
在高三后期的定時訓練中,我的正確率已經很穩定了,滿分150分,有120分我基本能做到穩穩拿下。這意味著即便和常年保持140分的數學大神相比,我們的差距也不過就是20分了。這20分,我完全能靠優勢學科來補足。
這大大激勵了我,也證明了我之前的策略沒有錯,不去刻意練習難題、怪題,不舍近求遠,腳踏實地先把基礎打好就是成功。
一鳴驚人,前路燦燦
高三后期,大家的壓力都很大,數學考試的頻率和難度也在上升。你問我會焦慮嗎?那當然是會的,不過我常常和自己說:“放寬心,拿下你應得的分,就不會留遺憾。”
在考場上我對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專心致志、竭盡全力。能做的、會做的,盡全力去做;能力之外的難題、怪題,在保證基礎題正確之后再挑戰。
靠著這樣的心理,我很少因為沒做出壓軸題而內耗,反而常常因穩扎穩打的策略獲得意外之喜。
有一次,數學考試很難,許多平時數學成績名列前茅的同學出了考場都叫苦不迭,班上的“理科大佬”們分數都狠跌,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我卻異軍突起,排名巋然不動。這時候,不管試題是怎樣的難度,我的得分都已經很穩定了。
也有同學來向我討教經驗,我只是笑笑,將試卷上的錯題指給他看:“其實我也沒什么厲害的,我只是在你們容易犯錯的地方,多了些謹慎。”
最后,我在高考中正常發揮,交出了滿意的答卷,當初縈繞著我的數學夢魘也煙消云散。
走到現在,我想告訴每一個正在和數學這頭“怪獸”作戰的你們:天賦確實是學習這條路上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決定你能走多遠、走多穩的,只有自己。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夢想高分,或是和其他同學暗暗較勁,卻總是忘了,路是自己的,按照自己的節奏邁開步子,腳踏實地地走下去,總會到達終點的。
不必失落,不必自暴自棄,低谷只是一時的,上天偏愛努力的孩子。不要想太多,只管努力奔跑,答案在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