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和工作時間的增長,不知不覺中,許多人的肚子和臉盤子一起悄悄膨脹。眾所周知,肥胖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但許多人不了解的是,肥胖還會影響大腦。
2024年,《科學》(Science)子刊發布的一篇研究顯示,一個人的體重越重,大腦體積可能就越小。
這項研究橫跨2006年—2022年,在中國河北省開灤開展,分析了1074人平均BMI與腦健康的關系。中國人的正常BMI(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為18.5—24,24—28為超重,高于28為肥胖。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大腦會逐漸縮小,腦脊液增多,部分區域例如白質,甚至會加速萎縮。
上述研究通過核磁共振掃描發現,累積BMI越高,腦實質和灰質體積就越小,腦脊液越多,腦白質病變也更多。灰質負責處理感覺、直覺、自主運動、學習、言語等信息,而位于內部的白質像橋梁一樣把灰質的處理結果傳遞到大腦和脊髓其他區域。具體來說,45歲以下BMI超過26.2的超重成年人,大腦體積發生的整體萎縮,相當于衰老了12歲。
肥胖導致腦萎縮的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研究指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脂肪組織和腸道菌群失調會引發慢性低強度的神經炎癥,這種炎癥會激活大腦中的小膠質細胞釋放促炎因子,最終導致神經元死亡。而《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面臨著超重或肥胖的問題。
另一半BMI正常的人也不可掉以輕心。有的人會說:“我很瘦啊,只不過有些小肚子而已。”然而,小肚子正是健康隱患的關鍵所在。
肚子大,代表內臟脂肪很多。所謂內臟脂肪,有別于我們一般認知的皮下脂肪一比如手臂上摸得到的肥肉。內臟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深處,包圍肝、胃、腸道等重要器官。按照《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2020)》制定的標準,男性腰圍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圍則大于等于85厘米,就屬于內臟脂肪過多,存在腹型肥胖的問題
有研究發現,在相同BMI下,亞洲人的體脂率往往比歐美白種人更高,腹部肥胖的問題更明顯。
英國學者通過對于平均55歲成年人的橫截面研究,發現BMI高和腰臀比高,是大腦灰質萎縮的重要危險因素。灰質可以說是人們處理信息的“cpu”,灰質的萎縮往往意味著認知的損傷,可能出現記憶的喪失、認知障礙,以及手腳的不協調。
加拿大的研究者通過分析9189名30—75歲的健康成年人的情況發現,人們每增加 9 . 2 % 的體脂率或是36毫升內臟脂肪,相應的認知功能會加速衰老1年。
柳葉刀子刊的一篇基于東南亞男女性數據的研究也發現,內臟脂肪的質量指數(評估人體內臟脂肪含量的指標,越高說明含量越多)提高0.1,等同人的認知能力衰老了0.7歲。肥胖導致的認知能力下降,最后的終點可能就是老年癡呆。
肥胖帶來的變笨危機還會波及兒童。研究發現,與正常兒童相比,肥胖兒童腦部多個區域灰質顯著減少。兒童大腦結構的變化,會影響到大腦發育。并且肥胖兒童可能注意力較差,影響學習成績。當前,我國6—17歲和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已達 1 9 % 和1 0 . 4 % 。
不過好消息是,肥胖可能帶來的認知能力下降是可以減緩的。研究者通過18個月的飲食干預發現,人的體重下降 1 % ,大腦老化的速度就能降低8.9個月。
這么一看,保持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堅持鍛煉,不只是為了外表好看,更是為了保持一個聰明、清醒的腦子。
(摘自微信公眾號“答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