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生理過程,許多重要機制,如激素分泌、器官修復和細胞再生等都是在睡眠時進行,長期存在睡眠障礙會嚴重影響健康。安眠藥物的不良反應讓許多人即使睡不著,也不敢輕易選擇。傳統中醫療法頗受認可,其中針灸憑借快捷、高效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失眠、多夢等。幾根細微的銀針,如何調節人體睡眠,我們平時又能做什么促進睡眠呢?
在中醫理論中,睡眠正常是人體陰陽平衡的一種表現?!饵S帝內經》有云:“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币雇黻枤鉂撊腙幏郑吮氵M入睡眠狀態;清晨陽氣從陰分而出,人就自然蘇醒,如同自然界晝夜交替。當陰陽的轉換受到阻礙時,睡眠障礙就會隨之而來。
經絡就像人體內的交通網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通過將各個部分緊密相連,使陰陽得以協調分布。氣血在經絡中循環往復,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當經絡中的氣血運行順暢時,陰陽處于動態平衡,保證了良好的睡眠質量。一旦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就會如同交通堵塞,導致陰陽失衡,睡眠障礙便會隨之而來。
調節陰陽最好的方式是疏通經絡,穴位是經絡上的特殊點位,可以針刺、點按穴位,將刺激傳導至經絡,從而調節氣血、平衡陰陽、改善睡眠。
經絡中有2條經脈對睡眠起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就是陰蹺脈和陽蹺脈。衛氣行于陽蹺脈時,人便處于清醒狀態;衛氣行于陰蹺脈時,人就進入睡眠狀態。當陰蹺脈和陽蹺脈的氣血出現異常時,睡眠就會受到影響。陰蹺脈起于足跟內側足少陰經的照海穴,向上經過內踝,沿大腿內側前行,進入前陰部,再沿軀干腹面一路上行,到達胸部后進入缺盆,繼續上行于喉旁,最終抵達鼻旁,連接眼內角。陽蹺脈起于足跟外側足太陽經的申脈穴,沿外踝后向上行進,經過下肢外側后緣,一路上行至腹部,再沿胸部后外側,經肩部、頸外側,上挾口角,到達眼內角。
在臨床實踐中,中醫常通過針刺陰蹺脈和陽蹺脈改善睡眠。照海穴和申脈穴是這2條經脈的關鍵穴位,照海穴通陰蹺脈,申脈穴通陽蹺脈,它們就像調節蹺脈氣血的“閥門”。當出現失眠癥狀時,針刺或按壓這兩個穴位能調節蹺脈的氣血,使陰陽恢復平衡,從而改善睡眠。針刺需要專業的中醫醫生操作,我們平時在家也可以按摩照海穴,激發陰蹺脈的經氣,補充氣血,讓心神得以安寧,進而改善睡眠質量;或者按摩申脈穴調節陽蹺脈的氣血,抑制過盛的陽氣,使衛氣能正常運行,讓人安然入睡。
除了刺激陰陽蹺脈上的照海穴和申脈穴,臨床中還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癥狀,通過調節經絡氣血、平衡臟腑陰陽改善睡眠。下面3個穴是常用效穴,針刺應由專業人員操作,平時可“以指為針”自我按摩。
(1)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間,是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被稱為“消壓器”。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面臨各種壓力,產生不良情緒,長期肝郁氣滯會導致肝火擾心,進而引發失眠。此時,太沖穴就能發揮作用,調節肝經氣血,緩解因肝火擾心導致的失眠。當感覺煩躁、焦慮,難以入睡時,可以按摩太沖穴。雙腳放松,用拇指指腹按壓太沖穴,力度適中,以穴位處產生酸脹感為宜。在按壓的過程中,配合深呼吸,慢慢地吸氣,再緩緩地呼氣。每次按壓3—5分鐘,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這樣能有效調節肝經的氣血,使肝氣得以疏泄,肝火得到平息,從而減輕焦慮情緒,改善睡眠質量。如果經常在凌晨早醒,伴有煩躁易怒、脅肋脹痛等癥狀,按摩太沖穴更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調理方法。
(2)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它就像人體的“生物鐘調節器”,對調節內分泌系統功能有重要作用。當內分泌失調時,很容易出現睡眠問題,淺眠多夢就是常見癥狀,此時可按摩陰陵泉穴。脾主運化水濕,當脾的功能失調,水濕內生,就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進而影響睡眠。陰陵泉穴能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促進水濕的代謝,調節內分泌系統,改善睡眠。失眠者可以在睡前用拇指指腹按揉陰陵泉穴,按揉時力度適中,以穴位處產生微微的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3—5分鐘,每天晚上進行;若配合泡腳,效果更佳,將雙腳浸泡在溫熱的水中,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又能增強穴位的刺激效果。
(3)神門穴:位于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心主神明,當心血不足、心火過旺時,就會出現心悸、健忘、失眠等癥狀。神門穴直接作用于心經,就像一個“開關”,能調節心經的氣血,寧心安神,對心火旺引起的失眠有顯著效果。如果人因心事重重、心火過旺而難以入睡時,不妨按摩神門穴,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神門穴,力度適中,以穴位處產生酸脹感為宜。在按壓過程中,默念數字,從1慢慢數到300,這樣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排除雜念,增強安神效果。每次按壓3—5分鐘,每天晚上睡覺前進行。
失眠是身體發出的“經絡求救信號”,通過穴位調理與生活方式調整,可逐步恢復生物鐘的自然節律。若長期失眠且伴嚴重不適,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進行辨證治療,通過針灸、中藥等綜合手段重建陰陽平衡。
(編輯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