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驅動機制、現實約束與實現路徑

2025-05-30 00:00:00余泳澤陳建
財經問題研究 2025年5期
關鍵詞:民營企業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5)05-0003-12

一、問題的提出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經濟向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的轉型發展也依賴民營經濟發揮主體作用[1]。根據中國政府網數據,截至2024年9月底,中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總量達18086.48萬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 9 6 . 3 7 % ,十余年間增長超4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強調要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是第一位的,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民營經濟是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持力量。根據求是網數據,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85.7萬戶增長到2025年1月底的5670.7萬戶;2012—2023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年均增長 1 1 . 1 % ,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 3 0 % 左右提高到 5 0 % 以上。民營企業數量增長迅速,占比穩步提升,體量逐漸增大,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主體。從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豐富內涵來看,民營經濟有助于資源和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和雙循環流動。一方面,市場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的形式,民營經濟運行機制靈活、市場反應快的優勢有助于實現市場機制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2。另一方面,民營經濟參與市場競爭是經濟內循環的微觀基礎,鼓勵民營經濟做精做強、創新發展也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舉措[3]。從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要求來看,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有助于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民營經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擴大了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力量[4]。

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支撐。熊彼特的創新理論認為,創新是以利潤為目標的企業家重新組合生產要素的過程[5]。民營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和超額利潤的目標使其具有鮮明的內生創新屬性。另一方面,在創業過程中,民營企業家具有敢闖敢干的冒險精神和探索進取的競爭意識,以及對市場前景的分析判斷能力,助力技術、管理、產品、模式等方面的突破性創新[6]。當前,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民營企業貢獻了全社會 7 0 % 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 8 0 % 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 90 % 的高新技術企業。同時,根據中國政府網數據,2019年以來,新設民營企業在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四新經濟、數字經濟等核心產業的占比分別達 9 0 . 2 % 、 9 3 . 3 % 、 9 3 . 4 % 、 9 4 . 6 % ,民營經濟在助推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

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發展主要通過促進市場競爭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進而影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7]。從增量來看,一是民營經濟通過擴大企業規模、增加民間投資為經濟增長提供直接動力,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農戶)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常年維持在 5 0 % 左右。二是民營經濟通過增加就業機會、提供稅收來源和促進科技創新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保障,民營經濟為人熟知的“56789”特征凸顯了其在經濟增長中的分量。三是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國際合作,制定全球化發展戰略,是外貿第一大主體,持續發揮外貿“穩定器”的作用。從質量來看,民營經濟促進了市場競爭,激發了市場活力,激勵國有企業提高效率和質量,為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民營經濟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能夠快速響應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結構,通過數字化轉型、改進管理方式等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此外,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在穩鏈、固鏈、補鏈、強鏈等方面有效協同,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8]。

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放緩,國內經濟在轉型階段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加之新一輪科技革命重塑技術架構、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上述因素給民營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同時,民營經濟固有的體制性和結構性問題進一步限制了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正確認識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意義,分析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驅動機制,厘清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現實約束,探尋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實現路徑。

二、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驅動機制

民營經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聚焦于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十分豐富。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9。同時,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在經濟運行中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交換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高效的制度安排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10]。民營經濟的發展應注重供給側、需求側、制度側的管理,現有文獻也主要從這三個方面探究了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驅動機制。

(一)供給側要素支持是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基礎

資本、技術、勞動力和數據等要素資源是企業經營的基本元素。郭玉晶和宋林[利用LMDI模型和重力模型測算資本、勞動力、技術要素對民營經濟增長的驅動效應發現,1992—2014年,民營經濟增長主要由資本和技術驅動,資本和技術呈現動態交替形式,勞動力對民營經濟增長的驅動強度在2009年之后有較大提高。只有保證全面充足的要素供給,才能有力支持民營企業成長壯大,進而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資本要素是要素配置的重要引領者,在現代市場經濟乃至現代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12]。資本供給對接資本需求、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互融合滲透、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13]。金融集聚[14]、互聯網資本[15]等帶來的資本投人增加都會促進民營企業的成長。技術創新是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助力企業成長的重要因素[16]。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民營經濟動力變革是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17]。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容易受到資源不足的約束,提高外部資源可得性是促進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有效舉措[18]。勞動力是組織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其數量決定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其質量決定了企業的創新情況和效率。勞動力質量對民營企業勞動生產率有正向影響[19]。此外,高層次人才是企業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企業決策質量、治理能力和業績水平具有積極影響。數據要素已成為價值創造過程中的核心生產資源,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使得數據通過與現有生產要素相結合形成現實生產要素[20],進而提高現實生產要素效率。利用好數據要素能有效提高民營企業資源利用效率[21],緩解民營企業面臨的資源約束問題,助力民營企業實現生產和經營模式的創新,拓展民營企業生產函數邊界。

(二)需求側有效需求釋放是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源泉

根據凱恩斯需求決定供給理論,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需求的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取決于自主創新和廣闊的國內市場需求[22]。圍繞顧客需求提供產品和服務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支撐點,由需求引致創新與創造是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23]。由于民營企業在市場化過程中主動和有效利用原有工業體系提供的需求,所以能夠在創業初期就迅速和全面地進入各個工業領域,尤其是技術和資本密集型工業,從而創造出顯著的增長績效[24]。早期民營企業發端于為國有企業配套生產,“四千”精神很大程度上描述的就是民營企業開發市場和對接市場需求的過程。

足夠的市場需求才能支撐廣闊的市場規模,市場規模的擴大也為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共生發展拓展了空間,促進了兩者的互利合作,并且市場規模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逐漸增強[25]。就國際需求而言,民營企業對國際需求沖擊的反應強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26]。就國內需求而言,民營企業在國內市場需求牽引下的競爭力提升效應同樣強于國有企業。新時代以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意味著市場需求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發生改變,這決定了民營企業需要適時轉型升級,以滿足消費者高質量的產品需求和高水平的服務需求。

(三)制度側環境優化是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保障

制度是構成企業動態環境的重要變量,在影響經濟主體預期與行為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制度在準入、注冊、生產、退出各個環節引導、約束或激勵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決策和經營管理預期,對企業的戰略和組織等具有深刻影響[27]。從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無論是自上而下的強制性制度變遷還是自下而上的誘導性制度變遷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法治、行政干預、產權、稅收等方面的制度環境都會對民營經濟的規模擴大和質量提升產生一定影響[28-29]。

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是決定長期經濟績效的根本原因,其中,產權制度安排是關鍵。加強民營企業產權保護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保證[30],也是發揮企業家精神和提高企業績效的重要前提[31]。在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制度變遷也會對企業家精神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的創新行為和創業行為[32]。消除制度性障礙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舉措,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競爭中性、開放準入秩序有助于民營經濟發展[33]。以制度側環境優化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有效發揮政府作用是關鍵,這既要求政府在缺位領域積極作為,也要求政府在越位領域約束自身行為[34]。

三、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現實約束

雖然國家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等政策,但民營經濟仍存在階段性震蕩與趨勢性收縮、橫向競爭加劇與縱向升級受阻、創新質量下降與轉型動能不足等突出問題[35],面臨市場盈利能力下滑、企業循環不暢、結構升級困難等挑戰[36]。現階段,供給側、需求側、制度側的現實約束對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產生了抑制作用,使其難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需要明晰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約束。具體來看,在供給側,受要素獲取制約,民營企業難以實現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在需求側,民營企業仍然面臨較大的市場環境壓力;在制度側,受限于體制機制障礙,民營企業無法充分發揮增長潛力。

(一)供給側要素流動壁壘抑制民營經濟內生動力

1.融資環境持續收緊,民營企業增長動能減弱

“融資的高山”一直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盧圣華和汪暉[37]基于大語言模型分析“地方領導留言板”中有關民營企業發展問題的留言發現,關于經營要素獲取和市場準入與公平競爭問題的留言最多,約占民營企業訴訟總數的 3 5 . 3 2 % 和 3 3 . 4 2 % 。當前,民營企業獲得的金融資源占比與民營企業的數量占比和生產總值產出占比均不匹配,民營企業的資金獲取障礙突出表現為融資難、融資貴。一方面,由于存在主觀上的地位認知,以及客觀上的信息不對稱和委托代理問題[38],所以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大量的信貸資源向風險相對更低的國有企業傾斜,風險承擔能力較弱的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無法在資本市場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即使民營企業可以從商業銀行或非正規金融渠道獲取資金,但宏觀層面的經濟結構調整導致資金被擠占,中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和微觀層面的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導致更高的交易成本及風險補償[39],這些都使民營企業面臨更高的利率要求,需要承擔更高的融資成本。

2.創新資源獲取困難,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足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是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但有限的創新資源限制了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第一,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難以支撐持續高額的研發經費。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競爭激烈的產業鏈下游,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整體盈利水平較低。根據界面智庫、Wind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98元,為歷史同期新低;全國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中有 2 6 . 1 % 的企業存在虧損。第二,民營企業在申報科研項目時存在被歧視的情況。部分項目在申報條件和評審標準方面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規定,相關單位沒有立足于項目需要,而是根據所有制評高低,根據規模判優劣。第三,民營企業缺少參與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機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傾向于與國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民營企業缺少接觸高能級創新平臺和重點實驗室的機會,在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話語權不足,較少參與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3.人才錯配問題突出,民營企業發展潛力受限

中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培育了數量龐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和勞動力資源,但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人才錯配問題。第一,民營企業對高水平人才吸引力不足。受傳統觀念和現實環境的影響,高水平人才更傾向于向國有企業、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流動,民營企業在穩定性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競爭力較弱,民營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崗位供給總量呈現相對過剩趨勢[40]。根據獵聘發布的《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 4 8 . 0 4 % 的畢業生的意向單位是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2 0 . 5 5 % 的畢業生的意向單位是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僅有 1 4 . 5 5 % 的畢業生的意向單位是私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第二,民營企業勞動力需求與勞動力供給存在結構性錯配問題。當前,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民營企業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方面亟須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的復合型人才,但高校畢業生整體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難以適應企業發展需求。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數與有效求職人數之比)超過2,形成民營企業“用工荒”和畢業學生“就業難”供需錯配的結構性問題。

4.數據要素應用低效,民營企業智能轉型受阻

數據要素是新型生產要素,宏觀上在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和推動生產關系變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微觀上在賦能企業績效提高、效率改善和決策優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民營企業存在數據要素獲取與應用效率較低、數字經濟賦能效果一般等問題。第一,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動力不足。數據要素助力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形式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但民營企業自身技術、人才、資金等關鍵要素支撐不足,導致轉型認知差異和轉型路徑模糊,其面臨“不能轉、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第二,民營企業數據產權難以確認。數據確權是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基礎,國家數據局雖然在數據產權、企業數據開發利用等方面推出相關文件,但數據產權登記和流轉等方面的具體制度安排存在“留白”,各地各部門的確權方案存在標準不統一、互通互認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第三,整體上數據要素市場流通不暢。一方面,基于數據安全考慮,民營企業獲取公共開放數據的門檻和條件較高,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難以獲取具有高商業價值的公共數據。另一方面,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造成數據互聯互通不暢,不利于數據要素邊際收益最大化。

(二)需求側有效需求不足抑制民營經濟內生動力

1.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民營企業經營風險上升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不斷累積。俄烏沖突、中東局勢動蕩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給國際貿易發展帶來巨大風險,中美貿易摩擦、關稅壁壘等經濟沖擊嚴重限制了全球貿易復蘇的空間,部分西方國家則以“中國產能過剩論”破壞合作和限制貿易。此外,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最新預測,特朗普掀起的新一輪保護主義浪潮可能進一步限制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增長。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企業發展,隨著外部市場需求波動增大,企業出口量下降,企業退出市場的概率上升[41l。近年來,美國對華頻繁發起反傾銷調查,導致中國企業出口額和出口概率顯著下降,也對小微企業產生更嚴重的抑制效應[42]。在國際貿易風險上升、需求低迷的情況下,相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更容易受到需求沖擊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43-44]。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仍將持續影響中國的進出口,外需疲軟、外貿乏力使作為中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壓力巨大。

2.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民營企業經營活力減弱

在國內環境方面,中國持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動能轉換,經濟復蘇的總體形勢向好,但也面臨物價低迷、消費需求不足、失業率偏高、就業壓力較大等問題。近年來,CPI指數和PPI指數連續低迷,內需乏力、成本高企等問題導致生產端和供給端面臨較大壓力,抑制了民營企業投資,不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私營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 4 . 5 4 % ,較上年下降0.26個百分點,而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6.0天,較上年增加4.2天。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賬款回收期限延長等因素對民營企業收人和盈利形成較大壓力,進一步抑制了民營企業經營活力。

在有限的有效需求下,民營經濟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加劇。第一,在縱向競爭方面,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游產業,民營企業廣泛分布在下游產業[45],上游產業能夠憑借壟斷定價加成提升盈利水平,下游產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而難以提高定價,這樣的結構分布擠壓了下游民營企業的利潤空間。第二,在橫向競爭方面,民營企業中 9 0 % 以上是中小企業,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聚集在相對集中的行業,同質化產品充斥市場。中小民營企業只能通過薄利多銷、改進產品質量和提升服務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因而民營企業研發投資和擴大再生產能力有限,其發展必然受限。此外,競爭非中性和同質化競爭使得大多數民營企業處于低端產業和價值鏈低端環節,形成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路徑依賴[46]。

(三)制度側體制機制障礙抑制民營經濟內生動力

1.權益保護制度缺位,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受挫

權益保護制度缺位不利于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第一,個別部門不執行政府定價,在交通物流、水電暖氣等基礎服務和金融領域存在違規收費情況,甚至利用行政影響力和解釋權對企業采取加價收費、強制服務和捆綁收費等措施,背離了為民營企業紓困減負的初衷。第二,個別地方政府存在趨利性執法和違規異地執法行為。在經濟結構調整、財政承壓的背景下,個別地方政府為緩解創收壓力以罰增收,這既損害了當地政府的形象,也不利于營商環境的塑造。第三,知識產權保障難以落實,民營企業的創新成果被盜用、模仿,“傍名人”“搭便車”現象時有發生,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損害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挫傷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

2.競爭中性原則偏離,市場主體結構失衡

競爭中性原則要求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擁有同樣的競爭地位和競爭機會,不受企業性質、企業與政府關系、企業與周圍環境關系等因素的影響[47]。但是,在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與競爭中性原則相悖的問題。無論是在產業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競爭中性原則缺失,還是在產業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有偏執行都限制了產業政策資源配置功能的有效發揮,也阻礙了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48]。尤其是市場準人壁壘的存在違背了競爭中性原則。2018年底,中國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讓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由正面清單轉向負面清單,但由于存在地方政府保護主義和對民營企業的偏見,所以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和審批許可等方面可能遇到“隱性規則”。例如,部分項目指定國有企業參與;部分領域采取定點生產經營制度,民營企業無法進入;個別準入條件設置不合理等。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的競爭非中性讓民營企業面臨較多監管,不利于產業內的有效競爭和民營企業積極性的發揮。

3.營商環境有待優化,民營企業投資波動較大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支撐,也是提升民營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關鍵。中國始終強調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等舉措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但目前仍然存在政務服務效能不高、制度保障有待完善、惠企政策穩定性和精準性不足等問題。第一,在政務服務方面,政務數字化建設極大地便利了涉企服務,但也存在基層部門數字化建設不充分、不均衡問題。相關服務集成化和系統化程度不高,涉企應用過多、網上辦事流程不清晰、部門間協調性差等問題依舊存在。第二,在制度保障方面,解決涉企賬款拖欠問題的制度保障有待完善,中小民營企業應收賬款確權難、訴訟成本高等問題影響資金回籠,不利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和長期投資。第三,在惠企政策方面,部分地區和行業的政策未能精準對接民營企業發展需求,民營企業對政策預期存在誤解,導致政策實行效果差、政策優惠感知度低。此外,政府雖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但仍可能存在政策執行不到位、密集度高但協調性低等不利于民營企業形成良好預期的問題,使民營企業難以穩定生產。

四、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實現路徑

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和深刻的技術變革,立足新發展階段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需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抓手,保證民營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推動民營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進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一)利用要素市場化配置打破要素流動壁壘

充足的資金供給和穩定的要素資源是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支持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壯大的基礎。構建資源高效配置的要素市場,確保民營企業能夠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既要讓民營企業及時便利地獲取發展所需的資金支持和要素資源,也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民營企業要素使用成本,提升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

1.加強融資支持,發揮政府有限資金撬動效應

緩解民營企業融資約束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環節。第一,金融機構應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和支持。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金融工具降低借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全方位評估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市場前景、信用信息和信貸需求,為民營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方案;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產品,如支持貸款、融資租賃、票據貼現等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供應鏈金融等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滿足民營企業個性化的融資需求;構建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引入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等第三方平臺。例如,寧波市融資擔保機構推出“政銀擔”業務,與市級財政和金融機構按比例分擔代償損失,分散風險敞口,提升金融機構的借貸能力和意愿。第二,政府應通過制度設計完善金融資源配置,發揮有限資金的撬動效應。一方面,突出政府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增加國有創投機構對初創期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投入,發揮政府性引導資金的杠桿作用,將部分政府基金轉化為市場化基金,通過與產業龍頭和頭部基金機構合作,提高民營資本參與比例,形成“產業 資本”雙輪驅動。例如,杭州市以政府基金為杠桿,撬動市場化資本,發揮“國有資本搭臺、民營資本唱戲”的協同效應。另一方面,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提升民營資本活力。針對研發投入高、周期長的企業創新活動,既要提高民營企業創投風險容忍度,也要用好財政資金,支持中小民營企業創業試錯。例如,通過構建風險補償資金池為民營企業創業投資提供風險補貼,利用“人才創業險”“科技成果轉化險”為民營企業免除后顧之憂。

2.保障創新資源,打造新型產學研合作機制

保障民營企業創新資源的可得性是提升民營經濟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第一,提供低門檻創新資源,布局高能級創新載體。一方面,降低科創園區的進入門檻,為更多民營企業提供“一張辦公桌、一間辦公室”的低成本產業創新空間。另一方面,構建以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孵化器和公共服務平臺等為主體的創新生態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驅動產業升級。第二,構建市場主體協同創新平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創新聯合體。一方面,以產業鏈為基礎,構建包括民營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在內的創新平臺,利用平臺整合優化科技資源,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破除民營企業獲取創新資源的壁壘。另一方面,以科技領軍企業引領構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民營企業抱團發展,進而化解創新風險,突破規模限制,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第三,推動重大創新項目組織方式變革,構建新型產學研科技合作機制。支持具有研發實力的民營企業“挑大梁”,牽頭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以企業出題、學校解題的產學研科技合作新范式替代委托研究或科研項目等合作模式,促進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推動新技術的應用轉化和新產品的研發測試。

3.加快人才培育,完善民營企業引才保障機制

加快人才培育,支持優秀人才流向民營企業。這既能有效解決就業問題,也能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第一,以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人才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引導民營企業與高等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提前進行人力資本投資,開展訂單式培養計劃,根據市場需求豐富課程內容,填補企業復合型人才缺口。同時,支持民營企業與職業院校對口合作,通過建設實訓基地等吸引專業技能人才,深化產教融合,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提高企業人力資本質量。第二,以完善的保障體系和激勵機制支持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這既要求民營企業強化勞動者權益保護,改善勞動者工作環境,提高勞動者工作待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也要求政府降低民營企業人才的教育、醫療、住房等生活成本,構建輕松的生活環境和激發高效的工作狀態,促進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此外,吸引高端人才和技能人才,應創新人才流轉機制,支持科研人員保留教職參與企業技術研發,推動高等院校與企業人才“互聘共享”,破除高層次人才流動的壁壘。

4.強化數據治理,形成數字經濟賦能路徑

數據治理應以有序、規范、安全為核心,實現數字經濟賦能目標。第一,有序推進民營經濟數字化轉型,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向中小民營企業開放共享數字基礎設施,增加普惠性數字化工具供給。一方面,建設更多通用型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平臺,培育“小快輕準”的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降低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另一方面,提供“訓力券”“服務業數字賦能券”等數字化轉型支持工具,支持企業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第二,支持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是數字經濟賦能民營經濟的基礎,完善的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權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監管體系是有效保障數據供給和數據流通的前提。在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的同時,構建產權明確的制度安排、統一規范的交易平臺、活躍高效的流通體系、開放包容的數字治理生態,解決數字壁壘和“數據孤島”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民營經濟組織在數據要素創新應用方面的潛力。第三,在安全合理范圍內向民營經濟開放共享公共數據。這能夠增強數據要素的共享性和普惠性,強化數字經濟賦能效應。各級政府應建立健全公共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打造安全高效、互聯互通的公共數據開放平臺。例如,成都市搭建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和數據公園,打造“公共數據 ”應用場景,推動公共數據向民營企業安全開放,實現數據價值創造的最大化目標。

(二)通過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激發有效需求

面對國際需求下降、產業回流和關稅壓力的客觀環境,以及國內需求不振、成本高企和競爭激烈的現實問題,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立足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是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的有效路徑。民營企業應練好“內功”,主動參與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和自身風險抵御能力。政府應利用宏觀經濟政策提振市場需求,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激發市場經濟活力和創新動力。

1.塑造核心競爭力,靈活化解國際循環風險

在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民營經濟實現穩定發展的關鍵在于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和風險抵御能力,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鏈韌性、技術韌性打通國際循環。第一,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實現全球價值鏈攀升。民營企業是重要的創新主體,應瞄準前沿科技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促進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加速涌現。通過技術創新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擺脫產業鏈低端鎖定,實現全球價值鏈攀升。第二,加強產業鏈協同,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在相互關聯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鼓勵企業以產業集群方式“抱團出海”,提升中國品牌的影響力。深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提高產品定價和資源配置的聯動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降低國際貿易風險和生產經營成本。第三,靈活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以技術韌性打開全球市場。民營企業可設置地區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以“去中心化”布局規避技術和數據跨境流動風險。

2.強化政策支持,筑牢國內大循環發展根基

當前,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孕育著巨大的消費需求,城鎮化也蘊藏著客觀的發展空間,釋放內需潛力,暢通國內大循環有助于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第一,加大宏觀經濟政策支持,激發消費潛力。一方面,借助“兩新”政策刺激傳統消費需求。2024年部署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消費的拉動效應明顯,未來可以進一步健全相關工作推進體系,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帶動行業投資和效益增長。另一方面,以新質生產力創造新型消費需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民營經濟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能夠更廣泛地激發市場創造力和活力,提供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第二,拓寬發展空間,增加民營資本投資需求。一方面,向民營資本開放更多領域,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盡快落實民營資本在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和國家重大項目等方面的開放布局和參與機制,加快推進壟斷行業競爭性環節的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民營資本參與投資的新方式,保障民營資本回報,提高國有企業開放程度,激發民營資本入股國有企業的積極性。

(三)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在確保要素精準有效供應和充分挖掘有效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將“放得活”與“管得住”有機結合,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1.加強權益保護,提供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

在立法和執法過程中保障民營經濟權益才能有效激發民營經濟的積極性。第一,加快制定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完善民營經濟產權保護制度體系。既要完善民營經濟產權保護制度體系的建設,細化產權保護法律條文,保障民營經濟產權,也要在執法過程中嚴格規范涉企執法,規范涉企案件執法程序,加強執法監督,暢通企業申訴渠道,增強民營企業家的安全感。第二,確保市場監管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堅持放管結合,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市場主體平等地位。一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公平競爭合規指導,為企業經營設置好“紅綠燈”“防火墻”,對涉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民營企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適當采取柔性執法,助力新興市場健康成長。另一方面,規范涉企收費項目,及時公布涉企收費清單目錄,避免越權收費和超標準收費,規范涉及民營企業的行政檢查和執法監管。第三,切實保障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處力度,解決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舉證難、維權成本高和訴訟周期長等難題,加強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激發民營企業創新積極性。

2.落實競爭中性,促進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保障競爭中性原則、引導民營經濟有序參與競爭的關鍵。第一,嚴格執行市場準人負面清單制度,在開放領域公平公正對待民營企業。這要求全面清除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違規準入許可和附加條件,尤其是明顯針對民營企業的市場主體資質、股東成分等不合理條件。同時,在企業進入和退出機制方面,簡化手續,縮短時間,降低成本,激發民營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市場重組的效率。第二,廢除阻礙公平競爭的隱性規則和潛在歧視。既要防止在招投標資質方面設定排除民營企業的不合理條件,建立規范統一、公開透明的流程,也要遏制特定行業通過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限制民營企業參與,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堅持競爭中性原則,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

3.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民營經濟制度供給質量

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穩定民營企業預期,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基礎。第一,優化政務服務,提升地方政府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切實做好行政服務工作,強化數字政務建設,優化審批流程。例如,衢州市出臺歇業備案“一件事”實施方案,切實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減輕民營企業負擔。第二,健全溝通機制,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建立政府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聽取廣大中小民營企業的意見。例如,陜西省通過“陜企通”服務平臺,對企業問題受理、轉辦和反饋等實現全過程閉環管理。在政企互動過程中堅決防止利用行政權力干預經濟糾紛,在明確政府與市場邊界的基礎上,構建政府與民營企業的良性關系。第三,促進政策協同,提高政策精準性和落地性。各涉企部門應協同聯動,推動企業賬款拖欠等重大共性問題和融資等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在助企紓困方面形成政策合力,發揮協同效應,既提高政策的精準性,也提高政策的落地性,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田國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建立有效市場和維護服務型有限政府是關鍵[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14):22-32.

[2]冒佩華,楊浩宇.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理論邏輯與現實進路[J].上海經濟研究,2023(6):29-40.

[3]劉志彪.重塑中國經濟內外循環的新邏輯[J].探索與爭鳴,2020(7):42-49+157-158.

[4] 周文,司婧雯.民營經濟發展與共同富裕[J].財經問題研究,2022(10):3-12.

[5]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詳,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93.

[6]周文,李雪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新質生產力:關聯機理與互動路徑[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24,45(2):1-10.

[7]趙文軍,葛純寶.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48個城市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9(6):9-19.

[8]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課題組.以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與創新活力[J].財貿經濟,2024,45(9):19-30.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99.

[10] 耿成軒,鄂海濤.民營經濟制度演進中的政府行為優化與創新[J].中國行政管理,2013(5):65-68.

[11] 郭玉晶,宋林.民營經濟增長驅動要素特征及其時空演變軌跡——基于供給側要素配置視角[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6(4):15-27.

[12] 胡懷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要素:特性、作用和行為規律[J].經濟學動態,2022(9):18-31.

[13] 劉戒驕.增強要素流動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縱橫,2019(4):45-51+2.

[14] 張玄,再光和,藍震森.金融集聚與區域民營經濟成長——基于面板誤差修正模型和門檻模型的實證[J].經濟問題探索,2017(1):128-138.

[15]王文濤,曹丹丹.互聯網資本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企業創新驅動路徑視角[J].統計研究,2020,37(3):72-84.

[16]孟猛猛,陶秋燕,雷家騙.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成長:技術創新的中介效應[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9,31(3):27-37.

[17] 郭敬生.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價值、遵循、機遇和路徑[J].經濟問題,2019(3):8-16.

[18] 馮根福,鄭明波,溫軍,等.究競哪些因素決定了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基于九大中文經濟學權威期刊和A股上市公司數據的再實證[J].中國工業經濟,2021(1):17-35.

[19]劉一鳴,王藝明.勞動力質量與民營企業勞動生產率:馬克思主義視角的研究[J].世界經濟,2021,44(1):3-24.

[20]謝康,夏正豪,肖靜華.大數據成為現實生產要素的企業實現機制:產品創新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20(5):42-60.

[21]胡貝貝,王勝光,段玉廠.互聯網引發的新技術一經濟范式解析[J].科學學研究,2019,37(4):582-589.

[22]厲以寧.中國道路與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J].宏觀質量研究,2020,8(2):1-8.

[23]王生斌,王慶翔,胡巖.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顧客路徑、需求路徑與自發路徑——基于“顧客至上\"視角的理論分析[J].宏觀質量研究,2024,12(6):44-61.

[24]郭年順.工業體系和民營企業興起?——基于252家中國最大民營制造業企業的經驗研究[J].南方經濟,2019(12):15-32.

[25]洪陽,蘭傳春,洪功翔.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生發展的市場規模效應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2,42(2):101-112.

[26]鐘騰龍.外部需求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0(1):147-156.

[27]黃速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管理學邏輯與核心命題[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5(1):122-139.

[28]馬忠新.營商制度環境與民營經濟發展——基于營商文化\"基因\"的歷史考察與實證[J].南方經濟,2021(2):106-122.

[29]余泳澤,陳建.稅收激勵與民營經濟創業——來自“營改增\"的證據[J].經濟評論,2025(1):3-19.

[30] 閆愛青.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研究——基于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視角[J].經濟問題,2022(10):36-42.

[31]唐松,溫德爾,葉芷薇.恒產者恒心:“原罪\"嫌疑、產權保護與民營企業績效[J].經濟學(季刊),2020,19(3):995-1016.

[32]程俊杰.制度變遷、企業家精神與民營經濟發展[J].經濟管理,2016,38(8):39-54.

[33]盧現祥.從三個制度維度探討我國民營經濟發展[J].學術界,2019(8):52-65.

[34]張慧一,張友祥.制度變遷、政府作用與民營經濟發展——基于非線性面板門限模型的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6):118-124.

[35]任曉猛,錢滔,潘士遠,等.新時代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問題、思路與舉措[J].管理世界,2022,38(8):40-54.

[36]劉偉.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及民營企業[J].治理研究,2024,40(5):4-10+157.

[37]盧圣華,汪暉.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民營企業訴求:基于“地方領導留言板\"和大語言模型的實證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54(9):84-97.

[38]何德旭,曾敏,張碩楠.國有資本參股如何影響民營企業?——基于債務融資視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11):189-207.

[39]彭向,鄒慧.融資可得性、融資成本與民營企業創新[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5(1):111-123.

[40]崔宇.基于供給側視域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新路徑構建[J].經濟問題,2020(6):80-87.

[41]李捷瑜,鞏加美.外部需求不確定性、出口網絡與企業出口行為[J].國際經貿探索,2019,35(11):4-18.

[42]張瑜,高翔,張俊榮,等.企業異質性視角下美國對華反傾銷對中國企業出口的影響[J].中國管理科學,2024,32(7) :45-53.

[43]張國峰,陸毅,蔣靈多.關稅沖擊與中國進口行為[J].金融研究,2021(10):40-58.

[44]鄧曉飛,任頲.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創新[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12):28-33.

[45]潘珊,黃莉.垂直結構、產業政策與社會福利[J].財經研究,2021,47(12):122-135.

[46]王欣.新時代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制度演進、現實刻畫和未來進路[J].產業經濟評論,2022(4):5-25.

[47]陳宗勝,馬錦山.競爭中性機制與我國企業體制的進一步改革[J].天津社會科學,2023(4):75-86.

[48]余泳澤.通過產業政策優化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J].應用經濟學評論,2024,4(1):65-72.

TheDriving Mechanisms,Practical Constraints, and Realization Paths for Stimulating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s of the Private Economy

YUYongze1,2,CHENJian3

(1.SchlofteratioalEconomicsandusinss,njngUiversityofinanceandEconomics,Najingi; 2.JiangsuInstituteofModernPublicFinanceandTaxationGovernance,Nanjing 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jing 210000,China;3.SchoolfPublicFinanceandTaxation,NanjingUniversityofFnanceandEconomics,Nanjing,China)

Summary:The private economy playsa crucialrol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vancing Chinesemodernization.Stimulating theendogenousdrivingforcesoftheprivateeconomyisnotonlyaninherent requirement forconstructingahigh-level socialistmarket economic systembut alsoa strong supportforaccelerating the formation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It servesasanessential foundation forachieving high-quality economicand socialdevelopment.Inthecontextofacomplexeconomicenvironmentandprofound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itis imperative to stimulate theendogenous driving forces of the private economy during thenew development phase.

Firstly,this paper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of stimulating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s of theprivate economy and fostering itsdevelopment from both practical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Secondly,from theaspectsof supply, demand,andinstitutions,thepaper elaborates onthedriving mechanisms thatstimulatetheendogenousdriving forcesof the privateeconomy.Itreveals thatfactorsupplysupport is thebasis for stimulating theendogenous driving forces;the releaseofmarket demandconstitutes thesource;and theoptimizationof theinstitutionalenvironmentprovides the guarantee.Thirdly,the paper meticulouslyexamines thepractical constraints hindering thestimulationof theprivate economy’sendogenous driving forces.Theseinclude supply-sidebarrierssuch as thecontinuous tightening ofthefinancing environment,thedificultyinobtaining innovativefactors,theprominentmismatchoftalents,theinefficientapplicationof datafactors,andthelackofefectivedemandinthedemand-sidemarketlikeincreasing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and insufiientomesticmarketdemand.Aditionallinstitutioalandstructuralbarrierssuchasspecifically systemicgapsinrightsprotectionmechanisms,deviations fromtheprincipleofcompetitiveneutrality,andsystemic deficiencies inthe businessenvironmenthavesuppressed theendogenous driving forces of the private economy.Finally, addressngtheserealisticconstraints,thispaperproposespathways tostimulate theendogenousdriving forcesofthe private economy.These include improving financialaccessibilitythrough market-orientedalocationoffactors,ensuring inovation resources,optimizing talentcultivation,andimproving datagovernance tobreak down barrierstofactormobility. Furthermore,itadvocates shaping core competitivenessviaanunimpeded dual-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strengthening policysupporttostimulateefectivemarketdemand,anddepeningcomprehensivereforms toreinforceights protection,implementcompetitiveeutralityndotimizethebusinesnvironment,therebybreakinginstitutioals.

Keywords:privateeconomy;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market alocationof factors;effectivedemand

(責任編輯:孫艷)

猜你喜歡
民營企業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上海企業(2014年9期)2014-09-22 20:44:06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网|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欧美不卡二区|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第三页|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日韩午夜片|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α片| 国产精品黄色片|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色噜噜综合网|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日韩视频免费|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成人中文在线| 香蕉伊思人视频| 91九色最新地址|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欧美一道本|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视频|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免费欧美一级|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国产精品青青|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内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第页|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人妖在线| 欧美笫一页|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一级毛片基地|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你懂的|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激情网址| 国产黄色免费看| 亚洲视频a|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