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萊西市一片廢棄礦區,由中國海洋大學科研團隊創建的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土地修復等技術,將廢棄礦坑轉化為智慧農業園區,建起了現代化水產種業基地,解決了水產養殖“卡脖子”的問題,為打造“藍色糧倉”打下了堅實基礎
該公司是一家集水產種業、養殖、加工、銷售以及農業新技術研發與服務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基地占地150畝,總投資2億元。公司主要繁育墨瑞鱈、三文魚和魚3類優質品種,擁有8齡以上墨瑞鱈親魚7000余尾。園區常規養殖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 100~200 千克,目前市場價格為每千克100多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公司加強自主創新,發力培育漁業新質生產力,水產種業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為全市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自主研發的“墨瑞鱈規?;斯し庇夹g及工業化高密度循環水養殖技術”,完全實現了墨瑞鱈魚苗的國產替代,2022年被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機構(青島連城創新技術開發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評定為國際領先水平。2021年,公司通過了“青島墨瑞鱈良種場”省級資格驗收,成為國內首家墨瑞鱈省級良種場。2023年,公司養殖的萊西墨瑞鱈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024年,獲得GSA(全球水產養殖聯盟)頒發的BAP(最佳水產養殖規范)證書,被全國水產推廣技術總站授牌為全國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
該園區所用的養殖水均來源于礦坑自然儲水,通過進水裝置、機械過濾、生物處理、回水裝置等實現循環利用,排放的養殖尾水用于智慧溫室蔬菜、水稻種植,構建起“養殖尾水—智慧溫室—生態種植”的全循環系統,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形成了循環農業新模式。該模式不僅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還作為推廣案例在貴州劍河等對口幫扶地區成功復制,帶動當地形成“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農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