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凸顯的背景下,ESG的實踐運用成為企業于沖擊中謀穩定、于危機中求發展的關鍵路徑。以2018—2022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了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現顯著提升了企業韌性,但ESG不同分項的表現對企業韌性的提升作用有差異,公司治理表現能夠起到提高業績增長性、降低財務波動性的雙重作用。異質性檢驗表明,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積極影響在非國有、管理層短視主義嚴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高、非重污染的企業中尤為顯著。進一步分析發現,ESG表現通過緩解融資約束、提升創新能力、強化內部治理三條路徑增強企業韌性。研究驗證了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賦能作用,為ESG策略的制定實施和企業韌性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啟示。
關鍵詞:ESG表現;企業韌性;融資約束;創新能力;內部治理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25)04-0051-09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5.04.005
一、引言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因素逐漸增多的時期,“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概率增加,特別是新冠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的暴發給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鐘。在此情境下,韌性成為經濟系統轉危為安、穩健運行的關鍵所在。企業韌性是一國經濟韌性的微觀基礎,不僅體現了企業在逆境中保持穩定運營的定力,也代表了企業面臨危機迅速復蘇并實現長期發展的潛力。因此,如何提高企業韌性以確保國民經濟穩健循環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
近年來,ESG表現逐漸成為評估企業競爭力與長期投資價值的重要標準。區別于以往的傳統社會責任,ESG表現還融入了環境與治理維度,深化了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考量(巴曙松和徐鵬越,2024)[1]。韌性是企業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ESG表現則可作為衡量企業韌性的重要指標。一方面,踐行ESG理念的過程中,企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控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風險,這對企業的適應調節力和抵御恢復力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良好的ESG表現使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不斷改善,運營透明度和社會溝通能力不斷提升,其所能得到的資源及支持不斷增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宏觀經濟環境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探討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效應與影響機制對深入理解ESG表現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從ESG視角出發探索提升企業韌性的理論機制與路徑,為企業韌性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同時豐富了ESG表現的經濟后果分析;二是厘清了融資約束、創新能力和內部治理對ESG表現與企業韌性關系的內在影響邏輯,揭示了提升企業韌性的關鍵要素組合;三是細化了ESG分項表現對企業韌性的異質性影響效果。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一)文獻綜述
1. 企業韌性的內涵及影響因素。“韌性”起源于物理學與工程學領域,用以描述材料的穩定性及對沖擊的抵抗力。隨著系統性思維模式興起,Comfort(1994)[2]首次將韌性概念引入經濟學中,有關研究日益豐富。一般而言,企業韌性除了包括脆弱性管理能力、適應能力和調整恢復能力(Sanchis和Poler,2019)[3]外,還包括預測危機并做出準備的能力和危機過后保持穩定發展的能力(王永貴和高佳,2020;張吉昌等,2021)[4,5]。現有研究表明,企業韌性的影響因素可以概括為硬實力、軟實力、外部環境三個方面(潘越等,2024)[6]。軟實力包括管理者領導能力、組織架構、員工滿意度和組織認同感、組織內部關系、利益相關者網絡、治理結構等;硬實力聚焦于內部儲備資源和外部社會資源;外部環境包括投資者保護制度、政策幫扶力度和市場環境等。
2. ESG表現的經濟后果研究。投融資方面,已有研究廣泛支持良好的ESG表現降低了權益融資成本(陳若鴻等,2022)[7],債務融資成本是否降低方面則出現了分歧(王翌秋和謝萌,2022)[8]。創新方面,已有文獻認為ESG表現主要通過緩解融資約束、降低代理成本、提升員工創新積極性(方先明和胡丁,2023)[9]、推動人力資本升級(張樹山和陳凱旋,2024)[10]、提升風險承擔水平等路徑來提高企業創新水平。企業價值方面,研究發現良好的ESG表現能夠提升企業價值,獲得分析師關注、降低融資成本、促進綠色創新、提高盈利能力等是其中的重要路徑。王妮等(2024)[11]將企業價值細分為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發現良好的ESG表現對于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影響方向不同,同時肯定了創新投入路徑。還有觀點認為,踐行ESG將增加企業超額支出,損害股東權益,不利于價值實現(Buchanan等,2018)[12]。
3. 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作為體現可持續發展理論精髓的關鍵工具,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受到了較多關注。陽旸和林梓博(2024)[13]以商道融綠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評級作為準自然實驗,發現ESG評級對企業韌性有較為顯著的提升作用。肖小虹和林宇豪(2024)[14]以及陳銀娥等(2024)[15]對ESG評級進行量化賦值,同樣得出了ESG表現能夠顯著提升企業韌性的結論。進一步研究表明,緩解融資約束、提升創新能力、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等是得到學者們普遍認同的ESG表現與企業韌性間的影響機制。此外,劉建秋和徐雨露(2024)[16]將ESG表現進行分維度檢驗,發現環境維度和社會治理維度的良好表現對企業韌性的提升作用更為顯著。陳琪和李夢函(2024)[17]則驗證了ESG評級對財務績效影響的時間延后性,證明了其作為長期發展戰略的貢獻。王雅格和胡志強(2024)[18]將供應鏈韌性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拆分為供需匹配度、供需關系穩定性和供應質量三個層次,發現ESG表現能提高供需匹配度、穩定供需關系并提升供需質量,最終達到增強供應鏈韌性的效果。
梳理文獻發現,單獨對ESG表現以及企業韌性進行研究的文獻已經積累了相對豐富的成果,但將二者整合于同一分析框架的文獻仍比較匱乏,且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機制與效應的研究亟待補充。
(二)研究假設
1. ESG表現與企業韌性。在復雜多變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下,企業韌性已然成為決定企業能否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并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韌性不僅體現為企業面臨外部環境變化與沖擊時抵御危機、自我調整并恢復正常運營的基礎能力,還體現為企業在危機沖擊的巨大壓力下持續創新技術和產品以保持自身行業地位穩固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能力。ESG作為前沿發展理念,將核心關注點放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關鍵議題上,旨在打破傳統的單純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發展模式,在實現經濟效益穩步增長的同時高度重視社會福祉,力求找到雙贏的平衡點,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行動指南。一方面,將ESG表現融入發展戰略使企業站在更宏觀、全面的高度對潛在風險進行提前識別和精準評估,對不利沖擊做出反應,靈活調整運營策略,展現出更強的防御力和調整力,最大程度地降低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往往導致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間的誤解和信任缺失。積極履行ESG責任、主動披露相關信息有助于企業向市場傳遞正面信號,強化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良性互動,增強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認可,這種認可有助于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廣泛的融資支持和更為優惠的融資條件,降低融資成本,獲取關鍵資源。在企業亟須脫困時,這些關鍵資源能夠支持企業創新投入,在技術和產品方面實現突破,展現出沖擊之后通過創新實現反超的“逆脆弱”能力。由此,提出假設1。
假設1:ESG表現能夠增強企業韌性。
2. ESG表現、融資約束與企業韌性。ESG表現通過多重機制緩解融資約束,進而增強企業韌性。首先,ESG表現釋放的積極信號有助于包括投資人在內的利益相關者們全面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能夠大幅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緩解內外部的信息不對稱。信息門檻的降低有利于企業獲得利益相關者心理上的信賴、包容和物質上的支持,進而起到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的作用。其次,隨著ESG理念的普及和投資者對社會責任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ESG表現納入投資決策的考量范圍。ESG表現良好的企業能夠滿足這部分投資者以及專門的ESG投資基金的偏好,提升投資吸引力,緩解融資約束(陳曉珊和劉洪鐸,2023)[19]。最后,ESG表現已逐漸演化成外部監管手段,迫使企業重視對未知風險的預警和管理,以得到投資者的信任和資源支持(陳琪和李夢函,2024)[17]。企業韌性的提升需要富余資源,尤其是豐沛的資金來源支持(任廣乾等,2023)[20]。面臨危機時,多元的融資渠道和較低的融資門檻能夠幫助企業打破融資約束,確保可支配資金的充裕,進而提升抵御危機的“硬實力”,減少不確定性沖擊帶來的損失(江春等,2023)[21]。由此,提出假設2。
假設2:ESG表現通過緩解融資約束增強企業韌性。
3. ESG表現、創新能力與企業韌性。ESG表現通過多重機制提升創新能力,進而增強企業韌性。首先,ESG表現優異的企業有更強的長期價值創造和風險管理能力,對股權型或債權型耐心資本的吸引力更大(姜中裕和吳福象,2024)[22]。耐心資本作為不追逐短期利益、風險容忍度高的資本類型,是企業進行關鍵技術創新的最佳支撐。其次,良好的ESG表現深刻映射出管理層摒棄短期逐利思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采取機會主義行為或陷入“漂綠”陷阱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同時,ESG信息披露無形中為企業構筑了一道監督屏障,能有效遏制委托代理沖突和機會主義行為傾向,有助于企業開展實質性創新活動。最后,ESG表現會向市場傳遞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信號,有助于吸引志同道合的投資者和創新人才等支持企業長期發展。沖擊之后的企業面臨洗牌和重塑的外部環境,創新能力成為重煥生機、實現反超的核心引擎。卓越的創新能力有助于企業保持市場敏銳度和靈活度,強化資源整合,增強企業韌性,實現跨越式增長。此外,創新活動為企業帶來了難以被競爭對手模仿的獨特資產和能力,進一步建構可持續競爭優勢(張杰和范雨婷,2024)[23]。由此,提出假設3。
假設3:ESG表現通過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增強企業韌性。
4. ESG表現、內部治理與企業韌性。ESG表現通過多重機制優化內部治理,進而增強企業韌性。首先,良好的ESG表現意味著企業將環境可持續性、社會責任承擔以及高效透明的治理機制視為長期競爭力的關鍵構成要素,有利于提高識別風險、控制風險、管理風險的能力,提升了內部控制質量和效率,健全了內部治理結構(方先明和胡丁,2023)[9]。其次,ESG評級有利于提升企業信息透明度,便于在生產經營中構建基于信任與共識的合作關系,積極響應多元利益相關者的期望與訴求(胡潔等,2023)[24]。基于社會認同理論,良好的ESG表現使利益相關者尤其是企業員工,感知到自身所處群體的價值觀、行為與社會期望高度一致,強化其對企業的認同與歸屬感,激發其為企業治理貢獻力量的意愿,從而提升內部治理效率。最后,ESG理念促使企業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價值觀指導具體決策和行動,在企業內部形成共識甚至上升到企業文化的高度,為高效的內部治理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鄭貴華等,2024;齊魯光和吳玉茹,2024)[25,26]。在面臨外部危機時,內部治理水平高的企業憑借流暢的決策機制、高效的應變能力、靈活的資源分配表現出高水平的適應與調整能力,從而提升企業韌性水平。由此,提出假設4。
假設4:ESG表現通過優化內部治理增強企業韌性。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與數據
考慮到數據的代表性和可得性,選取201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并對數據做如下處理:(1)剔除金融類和 ST、*ST、PT類上市公司;(2)剔除資不抵債以及重要數據缺失的樣本。企業層面的微觀數據來源于國泰安和萬得數據庫,宏觀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官網。
(二)變量選取
1. 因變量。現有文獻對企業韌性的測度大致包括直接測量法和間接測量法,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與測度的準確性,選取間接測量法進行企業韌性測度。借鑒肖小虹和林宇豪(2024)[14]的做法,選取財務波動性(SD)與業績增長性(Growth)作為企業韌性的度量指標,用熵值法將其合并計算為企業韌性指數(Res),反映樣本期內企業整體韌性表現。
2.自變量。在基準回歸中以萬得數據庫中ESG評級數據精準和全面地刻畫企業ESG表現;在穩健性檢驗中對華證ESG評級進行依次賦值,用以衡量企業ESG表現,數值越大說明其ESG表現越好。
3. 控制變量。為精準識別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控制了多個可能影響企業韌性的指標,并對行業和年份固定效應予以控制。企業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上市年限(Listage)、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凈資產收益率(Roe)、托賓Q值(TobinQ)、總資產凈利潤率(Roa)、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地區層面的控制變量包括政府干預程度(Gov)。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4. 機制變量。選取融資約束(SA)、創新能力(Pat)及內部治理(Managerstk)探討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機制。融資約束方面,采用SA指數測度,指數為負且絕對值越大,說明企業融資約束越嚴重;創新能力方面,采用企業當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加一取對數衡量;內部治理方面,借鑒已有研究的做法,采用管理層持股比例來衡量,具體而言,管理層持股比例較高時,表明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一致性較高,管理者將會更加注重公司的長遠發展,內部治理水平也就越高。
(三)模型設計
1. 基準回歸模型。為考察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構建以下模型:
[Resi,t=α0+α1ESGi,t+α2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1)
[SDi,t=β0+β1ESGi,t+β2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2)
[Growthi,t=χ0+χ1ESGi,t+χ2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3)
其中,下標[i]和[t]分別代表不同的企業和年份,[SDi,t]是指第[i]個公司第[t]年的一年內各月股票收益的標準差,[Growthi,t]是指第[i]個企業第[t]年的三年內累計銷售收入增長額,[Controls]包含各控制變量,[Industry]為行業固定效應,[Year]為年度固定效應,ε為隨機擾動項。
2.機制檢驗模型。為檢驗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機制,構建以下模型:
[SAi,t=β0+β1ESGi,t+β2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4)
[Managerstki,t=β0+β1ESGi,t+β2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5)
[Pati,t=β0+β1ESGi,t+β2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6)
[Resi,t=χ0+χ1ESGi,t+χ2SAi,t+χ3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7)
[Resi,t=χ0+χ1ESGi,t+χ2Managerstki,t+χ3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8)
[Resi,t=χ0+χ1ESGi,t+χ2Pati,t+χ3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9)
其中,[SA]、[Pat]和[Managerstk]分別為融資約束、創新能力和內部治理,[Controls]包含各控制變量,[Industry]和[Year]分別為行業和年度固定效應,ε為隨機擾動項。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匯報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ESG表現的均值為6.020,標準差為0.806,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10.220和1.600,說明樣本企業ESG表現存在較大的差異,多數企業的ESG表現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企業韌性的均值為0.874,標準差為0.088,取值區間介于0.047至0.983之間,不同企業韌性表現差異較大。
(二)基準回歸
1. 基于ESG表現總體的回歸分析。經過豪斯曼檢驗,選擇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得到表3。其中,列(1)僅納入ESG表現這一核心解釋變量,列(2)在列(1)的基礎上控制了相關變量。結果顯示,無論是否加入控制變量,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ESG表現提升了企業韌性,從而支持了假說1。為進一步細化研究,將企業韌性分為業績增長性(Growth)和財務波動性(Sd)兩個層面進行分析。表3列(3)和(4)顯示,ESG表現對業績增長性的影響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對財務波動性的影響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企業ESG表現越好,其業績增長性就越高,財務波動性就越低。
2. 基于ESG表現三個分項的回歸分析。ESG表現三個分項中關于環境(E)、社會責任(S)與公司治理(G)不同的側重點決定了其對企業韌性的貢獻可能有差異。為此,進一步探討ESG表現各細分維度對企業韌性的差異化影響,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良好的環境與社會責任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業績增長性,但對財務波動性并無顯著影響,這表明社會責任與環境責任的提升有助于增強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降低融資成本,從而直接促進業績增長。而公司治理則能夠同時起到提高業績增長性、降低財務波動性的作用,表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確保企業決策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有利于改善業績,并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降低風險水平。
(三)穩健性檢驗
1. 替換自變量。將華證ESG評級數據依次賦值為1—9,命名為ESG1,放入基準回歸模型進行回歸,結果如表5列(1)所示。借鑒劉成和徐向真(2023)[27]的做法,依據ESG評級的大類(C類、B類、A類)分別賦值為1、2、3,構造解釋變量ESG2,回歸結果如表5列(2)所示。ESG1與ESG2的系數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基準回歸的穩健性,說明良好的ESG表現有利于提升企業面對危機時的防御、調整和創新發展能力。
2. 剔除直轄市樣本。為避免地區層面相關因素的潛在影響,將位于直轄市的企業樣本剔除,再次進行檢驗,結果如表5列(3)所示,主要解釋變量系數仍然為正。
3. 加入行業和年份交互固定效應。為緩解宏觀經濟變動帶來的影響,在原有模型中加入行業與年份交互固定效應,列(4)回歸結果仍與基準回歸一致。
(四)內生性問題的處理
1. Heckman兩階段模型。為緩解可能存在的樣本自選擇問題,采用Heckman兩階段估計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先以主要解釋變量的中位數為基準構建虛擬變量(ESG_DUM),將控制變量作為協變量,采用Probit模型得到逆米爾斯比率(IMR),將其加入主模型回歸,結果如表5列(5)所示。在控制樣本選擇偏差的潛在影響后,ESG表現的系數仍顯著為正,與基準回歸結果保持一致。
2. 傾向得分匹配法(PSM)。用所有控制變量構建特征向量,根據ESG表現的中位數分為兩組,高于中位數的歸入處理組,低于中位數的歸入對照組。采用Logit模型估計傾向得分并采用最近鄰匹配法篩選樣本,消除處理組與對照組在控制變量上的顯著性差異。使用匹配后的樣本再次進行檢驗,結果如表5列(6)所示。ESG表現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進一步驗證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五)異質性分析
1. 產權異質性。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在經營目標、管理模式以及組織架構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本文考慮了ESG表現與企業韌性的關系是否會受到產權性質的影響。具體做法是將全樣本按照產權性質分為國有企業組(SOE=1)與非國有企業組(SOE=0),分組回歸結果如表6列(1)和(2)所示。非國有企業組系數顯著為正,而國有企業組系數顯著性水平更低且組間差異顯著,說明良好的ESG表現對非國有企業韌性的提升作用更明顯。可能的原因包括:一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非國有企業更加關注市場機遇與發展契機,運用靈活的管理和決策機制響應市場需求,依賴ESG表現的改善來增強自身競爭力,維持可持續發展,構建組織韌性。雖然國有企業也在積極提升ESG表現,但其規模龐大、決策流程相對復雜,故稍顯遲緩。二是非國有企業往往更直接地感受到來自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壓力,更愿意投入資源改善ESG表現,以滿足投資人的期望。國有企業得益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本身韌性較強,ESG改善的正向影響較弱。
2. 管理者短視主義。管理者短視主義是指管理者在投資決策、資源配置等方面過于追求即時利潤,忽視長期發展潛力,損害企業長期競爭力。高管梯隊理論認為,管理者過于短視的認知和特征會反饋到戰略選擇上,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致使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弱。借鑒胡楠等(2021)[28]的做法,對上市公司年報文本中關于管理者短視主義的關鍵詞進行提取和統計,計算詞頻占比并乘以100,將全樣本根據平均數進行分組。分組檢驗結果如表6列(3)和(4)所示,在嚴重短視主義的樣本中,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提升作用更為顯著。可能的原因是在管理層短視主義嚴重、決策視域較窄的企業中,ESG表現的改善能更直接地緩解短視帶來的生存性問題,從而使企業在逆境中轉危為機。
3.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經濟政策的頻繁變動給企業運營和投資決策帶來不確定性,削弱了企業對政策方向的預測能力、投資決策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進而可能弱化企業在組織層面的防御、調整和創新發展能力。借鑒李增福等(2022)[29]的研究,對當年12個月的指數取算數平均數并除以100,按照平均數將其分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高(EPU=1)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低(EPU=0)兩組。表6列(5)和(6)報告了分樣本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在政策不確定性較高的背景下,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提升作用更為顯著。可能的原因是,在不確定性較高情境下,企業獲取信息與資金支持的難度加大,而良好的ESG表現具有一定的信號功能,提升了企業在市場上的聲譽水平,更易吸引和保留客戶、供應商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資源支持,故此時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提升作用更明顯。
4. 污染屬性異質性。借鑒郭曄等(2019)[30]的研究,將全樣本分為重污染企業與非重污染企業兩個子樣本分別進行回歸。從表6列(7)和(8)的結果可以看出,非重污染企業ESG表現的統計系數顯著為正,而重污染企業對應系數則不顯著,即ESG表現對非重污染企業的韌性提升效應顯著強于重污染企業。可能的原因是,非重污染企業更易通過ESG實踐主動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有助于企業在面對不確定性沖擊時保持穩定和增長。
五、進一步分析
(一)ESG表現、融資約束與企業韌性
投資者傾向于向展現出高度責任感的企業注入資金,因此,具備良好ESG表現的企業更容易獲得來自外部投資者和股東等利益相關者的資金支持,以滿足自身角色轉型升級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此外,ESG表現良好的企業也能夠借助綠色金融渠道拓寬資金來源、降低籌資成本,一定程度上破解融資困境。融資約束的緩解不僅能減輕生存壓力,而且有助于管理層避免可能存在的短視傾向,促使企業站在可持續發展的層面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風險防御能力和韌性水平。表7列(2)表明ESG表現越好,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水平就越低。列(3)表明融資約束是ESG表現與企業韌性之間的影響機制之一,即ESG表現越好,融資約束水平就越低,企業韌性就越強。Sobel檢驗和Bootstrap檢驗表明融資約束在ESG表現與企業韌性間發揮部分中介效應,假設2得到支持。
(二)ESG表現、創新能力與企業韌性
良好的ESG表現能夠吸引優質資源,有力推動了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創新能力作為構筑獨特競爭優勢與價值提升的關鍵路徑,彰顯了企業以需求為導向,積極順應市場趨勢、打破常規束縛的靈活應變力,最終轉化為在復雜多變、沖擊頻發的內外部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韌性。由表7列(5)可知,ESG表現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ESG表現的優化使企業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潛力。列(6)的回歸結果進一步表明,創新能力對企業韌性呈現出顯著的促進作用,表明創新能力構成ESG表現影響企業韌性的重要路徑,即ESG表現越好,企業創新能力越強,企業韌性水平就越高,假設3得到支持。
(三)ESG表現、治理能力與企業韌性
良好的ESG表現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提高企業內部治理水平。具體而言,ESG表現的提升促使企業在決策中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三重底線,降低信息不對稱,使利益相關者更清晰地了解企業運營狀況,提升管理層與員工的社會認同感。良好的ESG表現還有助于塑造積極向上、責任導向的企業文化,鼓勵員工、管理層乃至整個組織將長期價值創造和社會責任融入日常運營中,內部治理效能得以全面提升。內部治理的完善有利于提升企業適應市場變化并從內外部風險中快速調整以恢復正常運行的能力,進而增強自身韌性。表7列(8)顯示ESG表現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表明ESG表現顯著提升企業內部治理水平。列(9)說明內部治理對企業韌性表現出顯著的促進作用,即ESG表現可以顯著提高內部治理水平,從而強化企業韌性,支持了假設4。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基于2018—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檢驗了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效應及作用機制,得出如下結論:第一,ESG表現對企業韌性有正向促進作用,即ESG表現越好的企業,其展現出的韌性就越強,且該結論在經過多重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與此同時,企業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三個維度的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強度與側重點存在差異。其中,公司治理表現能夠在提高業績增長性的同時,降低財務波動性;環境表現與社會責任表現對財務波動性沒有顯著影響。第二,ESG表現通過緩解融資約束、改善內部治理、提升創新能力來提高企業韌性。第三,異質性檢驗表明,在非國有、管理層短視主義嚴重、經濟不確定性高、非重污染的樣本中,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提升效應尤為顯著。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鼓勵企業積極提升ESG表現。政府相關部門和監管機構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組織培訓、研討會等形式,普及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積極影響,提高企業重視程度,引導其將可持續理念納入長期發展戰略中,積極主動地改善自身的ESG表現。還可以建立激勵機制,對ESG表現優秀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獎勵,形成較好的社會氛圍。
第二,優化企業融資環境。在信貸審批和投資決策中,金融機構和外部投資者應充分考慮企業的ESG表現。對表現良好的企業,適當放寬融資條件,降低融資成本,增加信貸額度或投資比例。同時,開發更多與ESG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企業在綠色發展、社會責任履行和公司治理改進方面的融資需求。
第三,提高內部治理水平,開展實質性創新活動。企業應深化對ESG理念的認識,將其融入戰略規劃與日常運營中,不斷優化內部治理體系,增強內部治理的有效性;強調可持續發展,側重于將稀缺資源引向實質性創新活動,避免資源浪費在缺乏深度和長遠價值的“跟風式”創新項目中。政府可以適度提供研發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扶持和公司治理相關培訓等,支持企業在環境友好型技術、社會責任項目和治理結構優化等方面的創新嘗試。
第四,關注企業異質性,實施差異化政策。非國有、管理層短視主義嚴重、非重污染以及面臨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高的企業,更應該將ESG理念整合到其發展戰略中,形成與利益相關者的良性互動,有效提升其在動態市場環境中的韌性。政府則應對這類企業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扶持,同時實行差異化監管與評價。例如,對非重污染企業,可重點關注其環境維度的表現;對管理層短視問題較突出的企業,則應該加強對其公司治理維度的監督和引導。
參考文獻:
[1]巴曙松,徐鵬越.ESG表現對制造業企業創新影響的統計檢驗 [J].統計與決策,2024,40(14).
[2]Comfort L K.1994.Risk and Resilience: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ollowing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of 17 January 1994 [J].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37(02).
[3]Sanchis R,Poler R. 2019. Enterprise Resilience Assessment:A Quantitative Approach [J].Sustainability,11(16).
[4]王永貴,高佳.新冠疫情沖擊、經濟韌性與中國高質量發展 [J].經濟管理,2020,42(05).
[5]張吉昌,龍靜,凌宇鵬,蔣巒.逆勢而生:企業韌性研究述評及展望 [J].管理現代化,2021,41(03).
[6]潘越,柯進軍,寧博.不確定性沖擊、政府采購與企業發展韌性 [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04).
[7]陳若鴻,趙雪延,金華.企業ESG表現對其融資成本的影響 [J].科學決策,2022,27(11).
[8]王翌秋,謝萌.ESG信息披露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南開經濟研究,2022,34(11).
[9]方先明,胡丁.企業ESG表現與創新——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證據 [J].經濟研究,2023,58(02).
[10]張樹山,陳凱旋.企業ESG表現與數字技術創新[J].財經論叢,2024,26(09).
[11]王妮,潘海英,吳雨濛,李蕊.ESG表現、創新投資決策與企業價值 [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4,36(04).
[12]Buchanan B,Cao C X,Chen C. 2018.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irm Value and Influential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52(17).
[13]陽旸,林梓博.ESG評級能否提高企業韌性——基于多時點雙重差分的實證檢驗 [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8(06).
[14]肖小虹,林宇豪.ESG表現與企業韌性:效應與機制 [J].產業經濟評論,2024,11(03).
[15]陳銀娥,李春燕,譚歡,汪亞楠.企業ESG表現對企業韌性的影響研究 [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4,45(02).
[16]劉建秋,徐雨露.ESG表現與企業韌性 [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4,39(01).
[17]陳琪,李夢函.ESG評級能否提高企業韌性?——基于ESG評級事件的準自然實驗 [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4,36(05).
[18]王雅格,胡志強.企業ESG表現對供應鏈韌性影響的實證檢驗 [J].統計與決策,2024,40(08).
[19]陳曉珊,劉洪鐸.機構投資者持股與公司ESG表現 [J].金融論壇,2023,28(09).
[20]任廣乾,趙夢潔,李俊超.逆向混改何以影響民營企業韌性——基于董事關系網絡的視角 [J].財經科學,2023,40(05).
[21]江春,雷振鋒,李小林.金融市場開放能降低企業營運風險嗎? [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3,43(07).
[22]姜中裕,吳福象.踐行ESG理念能促進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嗎?[J].證券市場導報,2024,16(05).
[23]張杰,范雨婷.創新投入與企業韌性:內在機制與產業鏈協同 [J].經濟管理,2024,46(05).
[24]胡潔,于憲榮,韓一鳴.ESG評級能否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基于多時點雙重差分法的驗證 [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40(07).
[25]鄭貴華,朱兆陽,陳歐.ESG表現會抑制企業財務舞弊嗎?——來自A股上市企業的經驗證據 [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7(04).
[26]齊魯光,吳玉茹.企業ESG表現改善了政企關系嗎?——基于民營企業的經驗證據 [J].金融發展研究,2024,(08).
[27]劉成,徐向真.企業ESG表現、機構投資者與組織韌性 [J].武漢金融,2023,29(08).
[28]胡楠,薛付婧,王昊楠.管理者短視主義影響企業長期投資嗎?——基于文本分析和機器學習 [J].管理世界,2021,37(05).
[29]李增福,陳俊杰,連玉君,李銘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短債長用 [J].管理世界,2022,38(01).
[30]郭曄,蘇彩珍,張一.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提高企業的市場表現了么? [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9,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