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石化先后發布2024年年報。整體來看,2024年“三桶油”合計營收約6.43萬億元,歸母凈利潤超3529億元。具體來看,中國石油盈利規模居首,歸母凈利潤達1646.8億元,創歷史新高。中國海油是“三桶油”中唯一營收、凈利潤雙增長的公司。中國石化營收和凈利潤雙降。
增儲上產為利潤提升核心
國際油價走低被“三桶油”視為影響經營波動的主要原因。
2024年,國際原油市場供需總體寬松,布倫特原油全年均價同比跌近 3 % 至79.9美元/桶。但得益于增儲上產和提質降本增效的整體戰略,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上游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實現逆勢增長,成為利潤提升核心的原因。
2024年,中國海油實現油氣凈產量726.8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 7 . 2 % ,超出年初指引上限,產量增長行業領先。在中國,得益于渤中19-6等油氣田的貢獻,凈產量同比上升 5 . 6 % ;在海外,得益于圭亞那Payara項目等的投產,凈產量同比大幅上升 1 0 . 8 % 。
“低成本優勢一直是中國海油的護城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鐳表示。2024年,中國海油桶油主要成本為28.52美元/桶油當量,同比下降約 1 . 1 % ,成本競爭優勢持續強化。
中國石油油氣增儲上產同樣成效顯著,2024年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松遼盆地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和重要發現。不過,化工和成品油銷售業務因表現不佳拖累中國石油整體業績。年報顯示,2024年,中國石油煉油和化工新材料分部經營利潤同比下滑 4 2 . 7 % 至214億元;銷售分部成品油總銷量1.6億噸,同比下滑 4 . 1 % ,量價下滑致經營利潤同比下降 3 1 . 2 % 至165億元。
新能源業務開啟盈利周期
在傳統油氣業務保持穩健發展的同時,“三桶油”正以空前的力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年報披露,通過構建“油氣
新能源”雙輪驅動發展格局,“三桶油”在風電、光伏發電、地熱能、氫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等業務領域形成突破性進展。
特別是中國石油,年報顯示,油氣和新能源分部經營利潤同比增長 7 . 1 % 達1679億元,系公司四大業務分部經營利潤之首。2024年風光發電量47.2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的21.8億千瓦時增長1 1 6 . 2 % ;新增風光發電裝機規模495.4萬千瓦;新簽地熱供暖合同面積7512萬平方米。吉林油田首個大型集中式風電項目、青海格爾木首個百萬千瓦級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大慶林甸風光發電、克拉瑪依264萬千瓦新能源及配套煤電碳捕集一體化等項目開工建設。
“2024年新能源業務扭虧為盈與其提前布局有很大關系。新能源業務前期投入大,周期長,轉型難,目前來看中國石油的戰略是具有前瞻性的。”金鐳表示。
中國海油2024年渤海岸電工程全面投運,全年完成綠電替代7.6億千瓦時,創建海上油氣田火炬氣回收關鍵技術體系。獲取200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海南CZ-7等示范項目有序推進。推進CCS/CCUS產業化,打造渤海和海南兩個海上CCUS基地,積極推進大亞灣區、長三角海上CCS/CCUS示范項目。
中國石化方面,加快發展以氫能為重點的新能源和高端化工材料,著力打造世界領先的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積極拓展更多用氫場景,示范帶動氫能交通規模化利用;持續打造“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
化工板塊虧損擴大
相較于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中國石化的整體業績略顯遜色。化工板塊的虧損擴大是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年報顯示,2024年化工板塊經營收益虧損99.97億元,比2023年多虧損了近40億元。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能源經濟與金融研究所長郭海濤表示:“在國際市場低迷、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現狀下,石化行業內卷式競爭持續加劇,產品價格自2024年以來持續下行,嚴重影響了中國石化的營收和利潤。”
金鐳教授也有同感:“中國石化雖然在基礎化學品和通用材料領域占據優勢,但在高端產品方面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仍有差距,同時,化工產品品類眾多,任何單一產品的市場空間并不足夠大,因此利潤出現虧損并不意外。”
煉油板塊方面,中國石化煉油事業部經營收入約1.48萬億元,同比降低3 . 2 % 。報告稱,這主要歸因于成品油價格隨原油價格下降,以及柴油銷量減少。2024年,中國石化柴油銷量5631萬噸,同比下滑 8 . 9 % 。從加工量上看,汽油產量同比增長 2 . 6 % ,煤油產量同比增長8 . 6 % ,柴油產量同比下降 1 0 . 3 % 。
中國石化營銷及分銷事業部經營收入為1.71萬億元,同比降低 5 . 7 % 。其中,汽油銷售收入為8138億元,同比降低2 . 1 % ;柴油銷售收入為5628億元,同比降低 1 0 . 1 % ;煤油銷售收入為1530億元,同比降低 1 . 1 % 。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傳統成品油市場受到的沖擊日益加劇。汽油、柴油等產品需求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滑,而中國石化在傳統煉油業務方面資產規模龐大,業績承壓是必然。”金鐳表示。
加快轉型升級
從資本開支計劃看,“三桶油”今年仍將大額投向上游勘探及開發板塊。中國石油計劃將八成資本支出(2100億元)投向油氣和新能源分部,繼續聚焦國內松遼、鄂爾多斯、準噶爾、塔里木、四川、渤海灣等重點盆地的規模效益勘探開發,加大頁巖氣、頁巖油等非常規資源開發力度,在海外做好中東、中亞、美洲、亞太等合作區現有項目經營的同時,推進自主勘探項目開發。
中國石化方面,2025年公司計劃資本支出1643億元,其中,勘探及開發板塊資本支出767億元,主要用于濟陽、塔河等原油產能建設,丁山一東溪、川西等天然氣產能建設以及油氣儲運設施建設。
中國海油2025年計劃資本支出1250億至1350億元,產量目標提升至760至780百萬桶油當量。
“2025年全球原油市場面臨幾個不確定性,包括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落實情況、
的原油產量政策和地緣政治等因素,但無論怎樣,作為國內主要油氣生產企業,繼續堅持增儲上產、控本增效符合整體戰略。”郭海濤教授表示。
相對上游的增儲上產,業內專家普遍擔心化工板塊的業績,此前中國石化雖然加大了化工板塊的資本開支,用于乙烯項目、新材料項目建設等,但短期內難以扭轉虧損局面。再加上述不確定因素,進一步增加了化工板塊扭虧難度。
即便如此,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2025年仍將撥出較大開支用于下游煉油和化工業務的轉型升級。中國石油煉油化工和新材料業務計劃資本支出365億元,用于建成投產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實施獨山子石化塔里木120萬噸/年二期乙烯項目、藍海新材料公司高端聚烯烴新材料項目等。中國石化財務總監壽東華在業績會上亦表示,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發展將拉動高端聚烯烴等新材料消費增長,化工品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公司將繼續加大新產品、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