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作為青年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既是踐行習近平青年觀的具體行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需求,也是大學生實現理想的客觀要求。習近平青年觀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是強化價值引領和志愿精神培養的要求、是堅定青年理想信念的需要、是培育和弘揚青年核心價值觀的需求、是增強青年文化自信的必要。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應以加強思想引領,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參與意識;高度重視,科學規劃,暢通學生成長渠道;凝練特色,服務大局,提升服務質量;創新形式,強化實踐,增強服務實效。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志向引領方向,青年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遠大的志向,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大學生通過參與志愿服務鄉村振興,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相結合,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這既是對青年價值觀的塑造和實踐,也是對志愿精神的弘揚。
理想是精神之鈣,指引著人生方向,青年的理想信念直接關乎國家的未來。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大學生通過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走進基層、走進鄉村,經受鍛煉、增長才干,以實際行動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
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廣大青年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青年要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以核心價值觀為本,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目標,敢擔大任、能擔大任。大學生通過志愿服務鄉村振興,傳播主流價值觀、推進先進鄉村文化建設、厚植青年家國情懷,引導青年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青年是推動文化自信最積極、最具富活力的中堅力量,應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學生通過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深入農村基層,探尋改革的步伐;通過走訪革命遺址、參觀紀念館、參與鄉村文化建設、開展文化宣傳等方式,認識和深刻理解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內涵,并以此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讓文化煥發新時代的生命力。
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增知識和長才干的重要陣地、重要方法。一方面,高校應充分利用思政課、專業課、第二課堂等方式滲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等內容,增強學生參加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參與鄉村振興主題宣講、鄉村文化建設等志愿服務,從內心肯定鄉村振興的意義,進一步堅定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決心。
大學生志愿服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高校應高度重視、頂層設計。一是高校要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管理機制、評價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增強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二是要深化強化校地合作、聯合社會力量,全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促使大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志愿服務行列;三是要加強社會宣傳與大學生志愿服務引導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付出勞動的大學生得到應有的宣傳表揚,提高大學生的服務意識。
高校要充分發揮學校專業特色,緊緊圍繞鄉村核心需求這一大局設計、組織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開展活動之前,高校可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鄉村需求。在設計志愿服務項目時,要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和優勢,如教育類專業可以開展云支教幫扶、面向鄉村教師的教育培訓等活動,科技類專業可以開展農業技術指導、信息技術普及等活動,環境類專業可以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等活動。
高校在組織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的活動時,既要注重服務形式的創新、服務內容的深化,推進供需對接、推進數字化建設,又要強化實踐,深化對大學生志愿者的教育培訓,拓展實踐陣地,同時積極推動志愿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將零散的志愿服務整合,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持續性的和有實際意義的品牌項目,增強服務的實效。
在習近平青年觀指引下,大學生積極投身志愿服務鄉村振興,以青春之我,擔時代之責,這不僅是青年服務社會的實踐,更是青年成長的磨礪。他們通過志愿服務鄉村振興扎根鄉村大地,用知識與熱情助力產業發展、文化傳承與生態建設,為鄉村注入活力,用自己的奮斗之姿書寫新時代青年的壯麗篇章,讓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基金項目: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項目“習近平青年觀視域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的德育價值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NC24B305)、西華師范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師范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SC004)、西華師范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新時代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8E004)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