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風采
時代浪潮奔涌向前,青年作為民族復興的有生力量,唯有以理想為錨、以信念為帆,才能在激流中校準航向,在奮進中凝聚力量,點燃生命的炬火,照亮時代的征途。
理想照亮個體生命,讓平凡亦可鑄就非凡。理想的價值,在于將渺小的個體與宏大的時代相聯結。張桂梅扎根滇西山區四十載,托舉起無數貧困女孩的求學夢。她每日清晨五點喚醒校園,深夜就蜷縮在宿舍一張狹窄的單人床上入眠,用近乎苛刻的堅守對抗貧困的循環。這并非簡單的“奉獻”二字可以概括。她完成了一次以教育為支點,撬動社會進步的理想主義實踐。葉嘉瑩將一生獻給詩詞傳承,輾轉漂泊卻始終不改初心,在動蕩年代以文化火種滋養民族精神根系。可見,理想從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口號,它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生長,在平凡中孕育改變世界的力量。
理想熔鑄民族精魂,讓個人與國家同頻共振。當個人理想與民族命運共振,便能迸發出改天換地的力量。錢學森選擇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歸國,帶領團隊在戈壁灘上從零起步,用算盤、草稿紙和簡易計算器算出了研究需要的數據,以帳篷抵御風沙,終讓核彈爆炸聲響徹寰宇。這不是簡單的技術突破,而是一代科學家將個人抱負融入民族復興征程的壯舉。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經歷了190次失敗,以身試藥導致肝損傷,卻始終堅信“中醫藥寶庫需要現代鑰匙”。她帶領團隊用科學理想架起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讓千年智慧煥發新生。他們用偉大實踐證明,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從來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將生命化作柴薪,投入民族復興的燎原之火中。
理想淬煉精神品格,以勇氣開辟新天地。追求理想的道路,必然伴隨著與現實的激烈碰撞。毛相林帶領村民在絕壁上開鑿“天路”時,面對的不僅是懸崖峭壁,更是世代封閉形成的觀念桎梏。當鋼釬磨破手掌、炸藥震裂耳膜,他喊出“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的誓言,用7年時間開辟8公里生命通道。這條蜿蜒山路,是理想主義者突破現實困局的寫照——真正的勇氣,不是無視困難,而是在認清現實后依然選擇前行。
站在歷史交匯處回望,從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豪情,到今日航天人“九天攬月”的壯舉,中華民族的每一次跨越,都是理想之光的接力傳遞。新時代青年肩負使命,應當將個人理想嵌入國家發展的齒輪,把知識技能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動能,在鄉村振興、科技攻堅、文化傳承的廣闊天地中,書寫屬于新一代人的答案。
理想從來不是追求遙不可及的星斗,而是點燃生命的火種。當億萬青年的理想微光匯聚,必將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
【河南鶴壁市綜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