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一方紙,一碟墨,一桿筆,一個字。漢字,攜帶著豐富的意蘊,向我們展示著自己的魅力。它形美如畫,音美如歌,意美如詩。
漢字伴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一路向前。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商周青銅器上篆刻的金文,到秦朝的小篆,再到漢代到達巔峰的隸書,漢字字體在一次次演變中升華。草書狂野豪放,楷書端莊穩(wěn)重,行書飄逸流暢,每一種字體都有它獨特的風格和魅力。
漢字是記錄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媒介,有著獨屬于中國人的印記。在一個個方塊字里,我能感受到:橫,是心態(tài),平穩(wěn)中夾雜著起伏波動,不急不躁;豎,是風骨,如松柏般堅毅地挺立著,不卑不亢;撇,是氣度,在從容中綻放自己的魅力,有容乃大;捺,是格局,從陡峭趨于平緩,目光長遠。漢字,在橫豎撇捺中展現(xiàn)著中華文化的底蘊,散發(fā)著縷縷清香,低調(diào),不張揚。
漢字博大精深,每一筆每一畫,蘊含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意蘊。透過“仁”的單人旁,我們好像看到了一位行者,在木車上顛沛著,流離著,那是孔子孤獨無依的寫照;透過“道”的半包圍結(jié)構(gòu),我們仿佛看到了自由自在的鯤鵬,用自己的雙翅開出了一條路,那是莊子渴望自由的縮影;透過“兼”的橫豎交錯,我們仿佛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guān)愛、平等地交流互動,那是墨子暢想的人際關(guān)系。漢字不只是拼湊起來形成完整意思的拼圖,更是由每一個細節(jié)感悟出的哲理,也是一代代人抽絲剝繭的探索。
漢字,讓人們真情流露,產(chǎn)生情感共鳴。
穿越千年時光的漫長隧道,拂去年歲積攢的迢迢風塵,詩詞以漢字為媒介,音韻為伴奏,熠熠生輝。唐詩宋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像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中華兒女的心中,默默地給予人們力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帶我們見證堅持到底的力量;“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讓我們看到樂觀向上的積極態(tài)度;“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書寫下拳拳報國之心,熱烈與赤誠感染每個人……
漢字的橫豎撇捺,氤氳著時間的幽香,記錄著亙古的歲月,帶著中華兒女最飽滿的情感,從歷史中款款走來。
【陜西西安鐵一中湖濱中學,指導老師:史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