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可能很少聽說,周圍有人是“研究昆蟲的”,因為昆蟲學是個非常冷門的學科。在很多人看來,這門學科既不賺錢也沒有“意義”,所以乏人問津。正因如此,人們對昆蟲研究者有許多誤解:有人覺得這份工作很好玩,可以邊旅游邊到處捉蟲子;有人覺得只有“沒出息”的人才去靠捉蟲子養活自己,不務正業……那么,我作為一個職業研究昆蟲的人,就來講講自己的親身經歷,帶你走進昆蟲研究者的世界吧。
我是一個“80后”,兒時生活在北京的大雜院里。在那個娛樂項目和生活物資都比較匱乏的年代,院子外的大槐樹成了我獲取“玩具”的重要來源。
每當夏天來臨,我都能在樹上收獲到蟬、天牛、金龜子等“大自然的饋贈”,這棵樹簡直就是我的“百寶箱”。此外,我還經常能在院子的土墻上抓到灰頭土臉的“土鱉”,它們可以說是我童年的玩伴。
這些形形色色的昆蟲陪我度過了兒時一個又一個夏天,我深深為它們著迷,強烈渴望走進它們的世界。但隨著年齡增長,學習任務加重,我玩蟲的時間越來越少。初中時,我搬離了居住多年的大雜院,也相當于搬離了昆蟲的世界。
雖然心里一直有個斷不了的昆蟲情結,但現實往往不遂人愿。大學時,我未能學習與昆蟲相關的專業。大學畢業后,為了完成心中執念,我決定從頭再來,撿起荒廢許久的昆蟲學知識,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我要研究昆蟲!”在心里,我堅定地告訴自己。
我惡補昆蟲學相關知識,一番拼搏后,終于考入了河北大學,成為我國著名昆蟲學家任國棟教授的研究生。導師知道我是昆蟲愛好者,考慮到我可能會比較“博愛”,于是提供了3個細分類群作為研究對象讓我選擇:擬步甲、芫菁和偽瓢蟲。相比起擬步甲和芫菁,偽瓢蟲是鮮為人知的類群,它的神秘感吸引著我,于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研究偽瓢蟲。
說到偽瓢蟲,人們第一反應都會覺得它跟我們所熟悉的瓢蟲沾親帶故。從親緣關系上講,偽瓢蟲與瓢蟲確實很近,都屬于甲蟲大家族;但在身體形態、生活環境、取食習性等方面,它們卻有著巨大差異。
目前全世界有1500多種偽瓢蟲,它們的身體通常都具有艷麗的體色或斑紋,一些種類還有金屬光澤,非常引人注目;此外,有些種類的偽瓢蟲雖沒有華麗的外衣,但長出了長刺或瘤突,看起來十分怪異另類。

大多數偽瓢蟲以菌類為食,食譜涵蓋多種真菌菌絲或孢子;有些棲息于朽木里、被真菌侵染的樹皮下或枯枝落葉層中,以霉菌和其他植物腐敗產物上的真菌為食;還有小部分生活在蟻穴、鳥巢之中,它們的取食習性目前尚不明確。總的來說,偽瓢蟲是一類行蹤隱秘的昆蟲,若不特意尋找,人們通常很難一睹它們的芳容。
但比起偽瓢蟲,研究偽瓢蟲的昆蟲學家更為稀少。據了解,目前加上我,全世界從事偽瓢蟲研究的昆蟲學家只有兩人。
從攻讀碩士學位起,到博士、博士后階段,再到就職于國家自然博物館,昆蟲學一直是我的專業,偽瓢蟲也一直是我的研究主體。
回想這十余年的研究歷程,我一次次進入人跡罕至的地方采集昆蟲樣品。我年復一年地穿梭于大片的枯葉叢中,一次次翻開布滿真菌的樹皮、搬動堆積如山的木堆,只因這些角落可能是偽瓢蟲棲息的場所。


但偽瓢蟲的野外數量相對稀少,對棲息環境要求苛刻,所以并非每次搜尋都會有收獲,徒勞無功反而是常態。我曾數次心態崩潰,一邊喊著“不想找”,一邊又拼命再找。但是,每當絕望之際峰回路轉,采集到目標種后,那種喜悅是無以言表的。
不過,求知過程總是與危險相伴。在野外工作中,昆蟲研究者最容易遇到的危險來自毒蛇。有一次在廣西九萬山,我就經歷了十分驚險的一幕。

進入一片草很淺的草坪時,我覺得這里遮蔽物少,地面有蛇的話能一目了然,就省略了試探動作,徑直走了進去。但就在一步還沒落地時,我猛然發現離腳約30厘米處赫然盤縮著一條蛇!
我連忙后退,定睛一看,不由得后怕——這是一條劇毒的越南烙鐵頭蛇。我之所以一開始沒發現它,是因為這種蛇身體呈棕色,并且有斑駁花紋,與土地和落葉的顏色十分相近,這是極好的保護色。如果被這種蛇咬到且6小時內得不到有效醫治的話,人就會死亡。當時我身處深山中,連手機信號都沒有,一旦被咬,后果不堪設想。
經過多年不懈研究,我已經發現了25個偽瓢蟲科昆蟲新種,在人類已知的100余萬種昆蟲中,這些都是從未被記錄過的。這些成果印證了昆蟲物種的多樣性極高,我相信,一定還有更多未知物種藏匿在自然界各個角落,等待人們去發現和探索。沒準下一個發現昆蟲新種的人,就是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呢。
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昆蟲毫無疑問是最成功的類群之一。它們身體雖小,卻在與自然的博弈中所向披靡,構筑起宏大而奇妙的昆蟲王國。而我,一名昆蟲研究者,正手持昆蟲王國大門的鑰匙,終日徜徉于此,樂而忘返。
每一次踏入昆蟲王國都是結局未知的旅程——可能滿載而歸,也可能狼狽不堪,甚至可能面臨生命威脅,但這些都無法消減我對這個瑰麗王國的癡迷。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喜愛昆蟲,熱愛自然,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多觀察記錄身邊的昆蟲,適量閱讀昆蟲學書籍,同時夯實生物、化學等基礎知識,為專業學習鋪路。
請相信,昆蟲世界的大門永遠敞開。我將在門扉處守候,期待與你共同探索這個微小卻璀璨的奇妙國度。
(責任編輯 / 趙鶴立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