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比眼睛更珍貴的呢?我們的雙眼擁有數百萬個視覺感受器,能為我們呈現五彩斑斕的外部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們還能反映我們的內在世界。眼睛不僅能揭示我們的身份——世界上沒有兩雙完全相同的眼睛,還能通過其獨特的解剖結構表明我們的健康狀況。此外,瞳孔的變化和視線的方向也會顯露我們的情緒和想法。正如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所說:“若面孔是心靈的鏡子,眼睛則是心靈的詮釋者?!?/p>
除了指紋、面容,還有哪個器官能夠證明我們是獨一無二的?答案就是眼睛,具體而言是眼睛里的虹膜和視網膜。兩個人擁有一模一樣的虹膜的概率微乎其微。虹膜是人體獨特的生物信息之一,如今已被廣泛運用于生物識別技術中。
虹膜的紋理與顏色由遺傳基因決定,就連雙胞胎的虹膜都不相同。虹膜的性質非常穩(wěn)定,一生都不會變化。在識別個體身份時,專家會使用近紅外儀器拍下其眼睛照片,再借助特殊裝置將虹膜信息轉化為條形碼,從而與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比對。“虹膜識別技術是最強大的識別技術之一,其安全等級是所有生物識別方案中最高的,尤其適用于對保密性有極高要求的特殊場所?!鄙镒R別專家克里斯托夫·羅森貝格爾說。
虹膜識別技術在印度得到了廣泛應用。2009年,印度政府啟動了一項生物識別數據庫項目,至今已采集了超過10億居民的指紋、虹膜等生物信息,堪稱全球最大的生物識別數據庫。
盡管虹膜識別技術可靠性高,但其普及程度卻不如指紋及人臉識別。這是因為,若要采集虹膜信息,攝像頭必須近距離掃描眼球影像,可能會讓人感到不適。然而,隨著科技進步,采集過程正在逐步優(yōu)化。目前,已有新型設備能夠遠距離采集虹膜信息,甚至能在個體移動的過程中完成采集。
視網膜位于眼球后部,負責接收光線并將其轉化為神經信號,再傳遞給大腦進行處理。視網膜的血管網絡和指紋一樣具有獨特性,可用于身份識別。然而,若使用近紅外攝像頭拍攝這些血管,則攝像頭需緊貼用戶臉部,距離比拍攝虹膜照片時更近。這種拍攝方式容易引人反感。“目前,市面上已有拍攝視網膜的設備,但我們的眼睛非常敏感,大部分人并不接受被貼臉拍攝。”羅森貝格爾說。因此,視網膜識別技術在安全領域的應用并不廣泛,而是更多地應用在醫(yī)療領域,醫(yī)生可通過觀察視網膜血管網絡的變化來診斷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變性等疾病。
無論我們是否愿意,視線往往會泄露我們內心的想法。而且,我們還無法讓它“閉嘴”,因為眼球總在不停地移動。只有這樣,事物的成像才能落在視網膜中央凹處——這是視力最敏銳的區(qū)域,我們也因此能看得清楚。專業(yè)學者會通過眼動追蹤技術來研究并測量眼球的運動。電腦、智能手機、智能眼鏡等設備的攝像頭能捕捉我們的面部信息,并記錄下多種數據:視線軌跡、眼睛狀態(tài)、瞳孔反應、面部皺紋、皮膚狀態(tài)、眉毛運動等。這些數據能夠揭示我們的年齡、性別、個性、情緒狀態(tài)、健康狀況等,已被廣泛應用于市場營銷和相關科研領域。例如,主動長時間地注視某個物體,代表你對它感興趣。
“透過眼睛,我們可以了解身體內部的情況?!狈▏屠杩茪J醫(yī)院的眼科主任安托萬·布雷贊醫(yī)生說。眼睛之所以具有如此驚人的能力,首先因為它們是透明的。角膜、晶狀體、視網膜……眼睛的各個部位在燈下都清晰可見。此外,眼睛涵蓋了身體各類組織的樣本,包括肌肉組織、神經組織、上皮組織等?!凹膊羧梭w組織。”布雷贊指出。因此,眼部某個組織的病變或許暗示身體的其他器官也存在類似病變。而且,視網膜實際上是大腦的贅生物,部分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可能會在視網膜上表現出來?!傲硗?,眼部含有大量血管。這些血管能夠反映出身體其他部位血管的健康狀況。”巴黎居里研究所的眼科醫(yī)生洛朗斯·德雅爾丹說。
眼部再細微的癥狀都值得關注。即使眼睛沒有明顯問題,也建議大家在40歲左右進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笆褂昧严稛艟涂梢圆槊餮矍虮砻婕皟炔康那闆r?!毖劭漆t(yī)生達米安·加蒂內爾說。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年接受眼底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疾病發(fā)生得悄無聲息,比如青光眼。這種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與眼內一種名為“房水”的透明液體有關。當房水循環(huán)受阻,眼壓便會升高,進而導致視神經受損,最終可能致盲。青光眼的前兆包括視物模糊、視野縮窄等?!霸诿鎸Π變日锨罢讜r,比如遠視力下降、眩光等,許多人會選擇逃避。”布雷贊說。然而實際上,只需接受一次裂隙燈檢查,就能明確癥狀情況。老年性黃斑變性同樣是在不知不覺中發(fā)展的,初期癥狀包括視覺敏銳度下降、視野中的直線出現輕微變形等。建議在50歲左右進行相關檢查,以便盡早發(fā)現病變。
關注眼部健康有助于我們及時發(fā)現身體其他部位的病變。例如,眼白發(fā)黃往往是肝功能異常的征兆。“有時,我們會短暫出現幾秒鐘的視覺模糊,很多人會覺得這沒什么大不了。但實際上,這可能是大腦某條動脈發(fā)生堵塞的信號。而血管堵塞往往會導致中風?!狈▏鴩医】蹬c醫(yī)學研究院的研究員菲利帕·拉瓦萊說。德雅爾丹指出,“如果三歲以下兒童的瞳孔出現白色反光,或是單眼斜視,必須立即就醫(yī)。因為這些都是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早期癥狀。只要及早干預,治愈率可以高達100%。”布雷贊回憶道:“曾有一位患者因為視力下降前來就診,結果我們發(fā)現他患上了感染性心內膜炎。他心臟瓣膜上的微小碎片因感染而脫落,進入了視網膜血管,導致視力下降。可以說,這位患者對眼部健康的關注挽救了他的生命?!睘榛颊邫z查眼底時,醫(yī)生往往可以發(fā)現高血壓的早期跡象。另外,看似不要緊的眼部葡萄膜炎,實際上卻是慢性炎癥性腸道疾病的主要癥狀,甚至還可能預示著強直性脊柱炎。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yī)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凱瑟琳·埃爾梅發(fā)現,視網膜血管直徑增大且發(fā)生扭曲變形的人,患上癡呆癥的風險更高。埃爾梅說:“只需進行一次眼底檢查,就能了解視網膜血管是否變形,非常方便。雖然僅憑這一結果無法確診癡呆癥,但我們能提前篩查出高危人群?!蹦壳埃柮穲F隊正在研發(fā)能夠自動讀取視網膜血管形狀的儀器。
未來,我們或許能通過檢查視網膜來診斷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這是加拿大魁北克初創(chuàng)公司迪曼蒂斯的目標。該公司發(fā)現,不同患者的視網膜電信號特征存在顯著差異。2018年,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首次批準人工智能醫(yī)療設備上市銷售,供患者在無專業(yè)醫(yī)生的參與下自主診斷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目前,還有50余種眼部疾病在等待類似的解決方案。
巴黎300醫(yī)院的眼科醫(yī)生鄭廉表示,“法國每年接受屈光手術的患者數量為15萬至20萬人,大部分是為了矯正近視。95%的近視患者的雙眼視力能完全恢復正常。”目前,最先進的近視矯正技術是全飛秒激光手術。這種技術利用激光在角膜基質層內掃描形成一個預設厚度的微透鏡,再通過微小切口將微透鏡取出,從而重塑角膜曲率,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全飛秒激光手術全程無痛,術后第二天即可恢復正常視力,效果優(yōu)于準分子激光手術。后者需在角膜基質層上進行更大面積的切削,術后或會出現眼睛干澀等不適癥狀。老視也可以通過激光療法進行干預。鄭廉說:“我有不少50多歲的老視患者都做了激光手術。不過,比起近視,激光療法對老視的矯正效果略遜一籌,因為這種技術無法在不影響遠視力的基礎上使近視力完全恢復。當然,相關研究正在積極推進中。”
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退行性疾病,通常由眼壓過高引起,主流治療方法為使用藥物或手術來降低眼壓。巴黎300醫(yī)院的眼科醫(yī)生安托萬·魯索說:“青光眼微創(chuàng)手術是近年來迅速發(fā)展的一種新型治療手段。我們會將微型引流管植入患者眼內以導出液體,從而降低眼壓。與傳統(tǒng)療法相比,微創(chuàng)手術的術后并發(fā)癥有所減少?!比欢?,盡管這種新興療法能夠穩(wěn)定患者病情,但卻無法恢復其喪失的視力。為了應對這一問題,醫(yī)學界正在研究神經元再生療法。
2017年,路可視特納成為首款獲批上市的眼科基因治療藥物,用于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營養(yǎng)不良?!斑@種注射液能將遺傳物質運送至患者的視網膜中,以促使缺失酶的生成。在這款藥物的幫助下,許多患兒已重返校園。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法國視覺研究所主任德尼·達爾卡拉開心地說。
醫(yī)學界也在嘗試使用基因療法來應對其他眼部疾病,比如老年性黃斑變性。達爾卡拉說:“當前最先進的研究方向是為患者注射能夠治愈病癥的基因。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眼球血管異常增生的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目前,這類患者每個月都需要接受注射,而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他們一生只需注射一次。”
白內障是一種因晶狀體變渾濁而導致的眼部疾病,患者視力會逐漸下降。如今,白內障手術已非常成熟且安全。手術中,醫(yī)生會使用超聲探頭將受損晶狀體擊碎并吸出,隨后植入人工晶狀體,以恢復患者的視力。此外,這項手術還能一并矯正其他眼部問題,比如近視。魯索表示,“如今的植入物越來越先進,條件允許時,甚至能讓患者同時獲得良好的遠視力和近視力?!?/p>
在社交互動中,眼神是關鍵因素。荷蘭認知心理學研究學者毛里什卡·克雷特說:“透過對方的眼神,我們能知道許多重要信息。這些信息會進入我們的大腦,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對對方的態(tài)度。”
瞳孔,也就是虹膜中央的黑色圓圈,它的大小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死滋匮芯堪l(fā)現,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瞳孔大小也會發(fā)生改變。她說:“瞳孔的大小反映了個體的情緒和警覺程度。當我們對交談對象感興趣時,瞳孔會放大。相反,當我們感到疲憊或無聊時,瞳孔就會縮小。”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神經心理學家西爾維·肖克隆表示,“瞳孔放大通常與積極情緒相關。這也是為什么小鹿斑比等活潑歡快的動畫角色都有著大大的瞳孔。”更令人驚訝的是,當面對瞳孔放大的交談對象時,我們的瞳孔也會傾向于放大?!斑@和哈欠會‘傳染’的道理是一樣的。這種情緒的傳遞能力構成了我們社交互動的基礎?!毙た寺≌f。該現象或許可以用“鏡像神經元”來解釋。當看見他人做出某個動作時,我們的鏡像神經元就會被激活,開始參與對外界的理解、模仿、共情等認知活動。
除了瞳孔,眼部的其他微小動作也值得關注。肖克隆說:“眉毛的位置、眨眼的頻率,這些細微的動作都能提供重要線索?!狈钦Z言溝通專家馬蒂娜·斯托里指出,“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眨眼速度,我們能判斷他在哪些問題上撒了謊。與普遍觀念相反的是,說謊者的眼神并不會游移。他們在表達時會直勾勾地盯著交談對象,以察看對方的反應。表達完畢后,他們便會開始反復眨眼。這是一種情緒的釋放,也標志著撒謊過程的結束。”上述推論源自“肢體語言同步學”,這是一門通過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微表情等非語言行為來解讀人類心理和情緒的學科。不過,肖克隆表示,“雖然說謊者往往有一些共同特征,但不同個體的表現仍有極大差異,因此難以準確界定說謊的跡象。而且,部分說謊者訓練有素,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肢體語言。”
“我說話的時候請看著我!”這句話在社交場合中常被提及,可見視線方向的重要性。當你回避交談對象的目光時,或許暗示了你對對方懷有負面情緒。神經心理學實驗表明,眼神交流是人際關系中的關鍵因素。嬰兒與父母的最初幾次對視至關重要,這有助于他們形成健康的依戀關系。“幾個月大時,嬰兒往往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那些注視著自己的人,而不是那些盯著別處的人?!笨死滋卣f。
此外,我們的視線方向還能揭示其他信息。克雷特說:“抬頭向上看,這通常是在思考或尋找信息?!敝w語言同步學的學者表示,人們內省時通常會向下看,回憶過去時會向左看,預測未來時會向右看。然而,肖克隆認為,“肢體語言同步學的許多主張缺乏科學依據。個體的視線方向解讀起來并沒有這么簡單?!背艘暰€方向,我們還需觀察交談對象的其他非語言行為,包括嘴部動作、手部動作、形體姿態(tài)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意圖與心理狀態(tài)。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