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寒食節的由來,流傳最廣的說法與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臣介子推有關(也有專家學者提出起源于遠古的改火)。晉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被火焚燒那日禁火,百姓只能吃冷食,此習俗逐漸演變為寒食節,成為清明節的“老祖宗”。盡管寒食節在唐朝后逐漸被人們淡忘,但冷食傳統卻在民間以不同形式延續下來。在我國,無論是江南的青團、北方的子,還是各地的清明果、艾飯,冷食文化始終與清明時節緊密相連。
現代社會中,冷食文化進一步演變為“輕食”潮流。輕食不僅保留了“寒食”減少烹飪、注重食材原味的傳統,還融入了健康、低脂、高纖維的現代飲食理念。無論是辦公室的冷餐盒,還是野餐時的三明治、沙拉,輕食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從寒食到輕食,冷餐文化跨越時空,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健康飲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