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鷺島的風掠過杏林灣,當鳳凰體育館內原本炫酷輝煌的燈光漸次熄滅,廈門這座被潮汐雕琢的海濱城市,在5月4日晚完美地書寫了關于蘇迪曼杯最圓滿的結局。中國隊在決賽中以3比1酣暢淋漓地戰勝了老對手韓國隊,再次將自己的名字鐫刻上這座具有36年歷史的獎杯上,這也是中國隊30年內第14次問鼎這個世界羽壇混合團體錦標賽的最高榮譽。
中國羽毛球隊這個優秀集體是有冠軍基因的,多年來在各個國際賽場斬獲榮譽無數,而蘇迪曼杯自1989年創辦以來,中國隊用30年時間書寫了一部傳奇。從1995年首冠到2025年第14次登頂,19屆賽事中16次闖入決賽,14次奪冠,成功率高達87.5%。奧運會、世錦賽、湯尤杯等世界頂尖賽事,更是奉獻了很多經典戰例和名場面,這或許就是這支隊伍的底蘊,以及一代又一代運動員的傳承。
底蘊是根,傳承是脈,底蘊是土壤,傳承是養分。正如中國羽毛球協會主席張軍賽后接受采訪時所說:“蘇杯是檢驗一個國家羽毛球綜合實力的最好標準。30年來,中國隊獲得了14個冠軍,誕生了無數經典比賽,培養了一眾優秀選手,是中國羽毛球整體實力的縮影。深厚的底蘊,代代相傳,是我們這支隊伍的財富。”
本屆蘇杯陣容,中國隊新老結合年齡結構十分合理。老隊員像石宇奇、陳雨菲、陳清晨、賈一凡、黃東萍,和其他協會的一些隊員比也許算不上老,但已是蘇杯“五朝元老”,他們經歷過很多跌宕起伏的比賽,始終保持在世界頂尖水平行列,技戰術的成熟是他們的底氣,多年征戰中積淀出的經驗和擔當是他們的精神底色。像石宇奇本次比賽前的一段時間因腸胃抱恙身體不在最佳狀態,但只要上場,就努力克服困難,全力拼搏,至今在蘇杯決賽的賽場上保持全勝,也因此被稱為“蘇杯戰神”。他說只要隊伍需要,就應該努力爭取贏下自己這一分;陳雨菲巴黎奧運會之后選擇離開賽場,前往澳洲充電學習半年,盡管4月剛剛拿下亞錦賽冠軍,但本次蘇杯,身體狀態和技戰術能力均未恢復到自己的最好水平,依然體現了老隊員的堅韌,尤其是半決賽對陣日本的山口茜,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以2比1逆轉取勝。她說這是團體賽,關系到整個隊伍的榮譽,困難時必須頂住;在本屆蘇杯賽場上度過自己30歲生日的黃東萍,東京奧運會時已經獲得了混雙冠軍,她完全可以像此前搭檔王懿律那樣功成身退,但她選擇留下,繼續堅守,帶著00后的馮彥哲四處征戰。本次決賽,第一場面對與韓國強檔的較量,決勝局因為生理期問題被裁判認為延誤比賽,出示紅牌罰掉一分,反而激發了斗志,愈戰愈勇,為中國隊拿下關鍵的第一分。她說30歲不算老,正是奮斗的年紀。陳清晨和賈一凡,這對奧運冠軍組合,本次比賽不再是主力,但她們依然能夠守住自己的那份責任。她們的存在,本身就是隊伍的壓艙石和定海神針。
當00后的馮彥哲、梁偉鏗/王昶、譚寧/劉圣書、蔣振邦/魏雅欣、王祉怡、李詩灃等已經成為蘇杯主要成員,很多時候都能獨當一面時,證明國羽年輕的一代在這個優秀集體中經過不同時段不同前輩的言傳身教,經過大賽的不斷淬煉,已經具備了為團隊扛鼎的能力。孫俊是中國隊1995年首奪蘇杯時的冠軍成員,目前是隊伍男單組主管教練;張軍是1999年蘇杯冠軍成員,目前除了擔當中國羽協主席的重任,還是隊伍雙打組主教練;高崚、蔡赟、傅海峰、諶龍等,這些在不同時代創造過輝煌的前輩,大賽期間都以專家組身份和隊員們朝夕相處,傳道授業。身處這樣的環境,年輕一代得到的不止是技術上的延續和提升,更是這個團隊內在精神的春風化雨、生生不息。張軍說:“冠軍是年輕隊員成長最好的催化劑,冠軍能夠帶來一種氣場,讓他們充滿了進步的動力。
對于中國羽毛球隊,蘇杯見證的不僅是獎杯的累積,更是冠軍的底蘊與傳承:老將們有著“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新人們有著“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這大概就是這支隊伍冠軍基因的核心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