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特工學院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火狐模擬世界” 已經正式向學員開放啦。 大家可以在這個模擬世界中進行各種各樣的訓練和考核。
這天,F少校帶領眾學員來到設備室,大家迫不及待地戴上頭盔, 進入了虛擬世界。
化身為蟲子
進入虛擬世界之后,F少校對大家說: “你們的任務是進入柏樹林,消滅一群破壞力極強的恐怖分子。
可當所有人摩拳擦掌來到柏樹林時,卻被眼前的畫面驚呆了。原來,F少校口中的“恐怖分子”并不是武裝的敵人,而是一群雙條杉天牛。雙條杉天牛長著長長的觸角,身體黑棕相間,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好惹。最可怕的是,此時此刻的雙條杉天牛體形無比巨大——不,應該說,進入了模擬世界的特工學員的身體縮小了。他們變得和小蟲子一般大,如果僅憑赤手空拳,誰也不敢說自己能打贏那群天牛。
F少校嚴肅地說:“雙條杉天牛對柏樹危害較大,幼蟲會通過啃食樹木韌皮部取食,久而久之會在樹體內部造成空洞,慢慢形成樹洞,對樹木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所以說,它們就是自然界的‘恐怖分子’。接下來,你們可以在模擬世界系統中選擇自己想成為的一種蟲子,然后去和雙條杉天牛戰斗。
“這也太酷了!”波諾率先打開了系統菜單,他發現可選的蟲子還真不少:有黑得發亮的蜈蚣,有斑斕的蝴蝶,有纖細的蚊子……
波諾想選大螳螂,那兩把“大刀”看起來就很能打。
然而,鹿靈阻止了波諾。
‘我認為,應該選擇雙條杉天牛最害怕的蟲子,也就是它們的天敵。螳螂看上去威武,但對付雙條杉天牛的能力卻不好說。
其他學員也同意鹿靈的看法。他們聚在一起商量,可是,誰也不知道雙條杉天牛的天敵是哪種蟲子。
就在這時,埃索發現模擬世界系統中有百科攻略,他立刻查看,然后高興地對伙伴們說:“瞧,這里記載著許多蟲子的天敵,咱們快來找一找,雙條杉天牛的天敵到底是誰。”
·七星瓢蟲克制蚜蟲:它們會大量捕食蚜蟲,保護蔬菜。
·赤眼蜂克制玉米螟(ming):它們會在玉米螟的卵中產卵,從而消滅玉米螟的幼蟲。
·平腹小蜂克制荔枝蝽:它們通過寄生荔枝蝽的幼蟲來控制荔枝蝽的數量。
·麗蚜小蜂克制白粉虱:它們通過寄生白粉虱的卵來控制白粉虱的數量。
·叉角厲蝽克制煙青蟲:它們能夠有效捕殺煙青蟲。
·管氏腫腿蜂克制雙條杉天牛:它們釋放毒液,殺滅雙條杉天牛幼蟲。
我找到了,雙條杉天牛的天敵是管氏腫腿蜂! 一個學員說。
鹿靈好奇地問: ‘這名字挺有趣,這種蜂腿是腫的嗎?
埃索立刻查看管氏腫腿蜂的信息,只見這種蜂看著并沒有太駭人的外表,它們身體小巧,只有幾毫米長,身體為黑褐色,觸角為黃褐色。
埃索說:“你們看,管氏腫腿蜂是真的‘腫腿’,它們的前足腿節膨大呈紡錘形,很像腫了一樣。這種蜂是體外寄生蜂,寄生活動大致可以分為5個步驟:麻痹寄主、取食發育、清理寄主周圍環境、產卵、育幼。管氏腫腿蜂用尾部的刺,蜇刺寄主注入蜂毒,將寄主麻痹后,通過取食寄主體液補充營養,為產卵做準備。管氏腫腿蜂喜歡選擇天牛為寄主,對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看來它們確實是雙條杉天牛的天敵。那么,我們就選擇變身為管氏腫腿蜂吧。
做好選擇后,特工學員的虛擬形象身上閃現出白色的光芒,不一會兒,他們就從人形變為了蜂形,背上長著
翅膀,呼扇一下就能飛起來。
F少校很滿意大家的選擇。 “進攻!”他一聲令下,學員們振翅起飛,沖向雙條杉天牛。
那些雙條杉天牛見到來勢洶洶的蜂群,瞬間慌了神。它們立刻四處飛散想要逃跑,卻被勇猛的管氏腫腿蜂封住了去路。
“波諾蜂”最為善戰,他逮住了一只天牛,二話不說就刺蜇了它一下,注入毒液,不一會兒,那只天牛就如被麻醉般暈死過去。其他的蜂紛紛效仿波諾蜂,在柏樹林里飛來竄去,十分高效地把林子里的雙條杉天牛都放倒了。
這時,空中傳來F少校的聲音: “任務完成,收隊!
打了勝仗的蜂群排著整齊的隊伍飛回了基地。
F少校表揚了他們的這次行動,并對他們說: “我們平時戰斗也要找出敵人的弱點,然后用壓倒性的優勢將它們擊潰。 99
學員們紛紛點頭,這樣的戰斗真是太酣暢淋漓了。
天敵防害,以蟲治蟲
又進行了幾場不同的“天敵”與害蟲的模擬戰斗之后,學員們在F少校的指令下退出了模擬世界。
大家意猶未盡,還想繼續在模擬世界里消殺害蟲。
鹿靈說: “咱們今天收獲真大,不但進行了‘飛行’訓練,還懂得了不少有關害蟲防治的知識呢。”
F少校點頭說:“在大自然的食物鏈中,大部分生物有自己的天敵,它們相生相克,保持著生態平衡。這個奇妙的關系,正在被不斷運用在植物保護中,尤其是農業植保。科學家利用農業害蟲的天敵,去防控那些農業生產中的重大害蟲,或者防控外來入侵的害蟲。這種方法,即是生物防治的一種——天敵防治。”
鹿靈恍然大悟:“難怪俗語說‘毒物所在,十步之內即有克星’。天敵防治,就是尋找和篩選那些最適合的天敵,去抑制害蟲種群的數量,這樣就能達到控制蟲害的目的了。”
‘說得不錯。”F少校說,“為了獎勵你們今天的表現,我帶你們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這里就有一個‘國家天敵等昆蟲資源數據中心’(簡稱天敵中心)。該中心對我國天敵昆蟲(一類寄生或捕食其他昆蟲的昆蟲,長期在農田、林區和牧場中控制害蟲的發展和蔓延)進行著長期的監測調查,并評價及篩選出優勢天敵種類,為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政府決策等提供基礎數據與服務。到了那里,你們可得好好學習啊!”
知識鏈接
早在宋朝,我國就有以蟲治蟲的先例。《夢溪筆談》中就有一篇《以蟲治蟲》,記敘的是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農作物獲得豐收的事例。
“傍不肯”具體指的是步行蟲。這種昆蟲屬于鞘(qiào)翅目,步甲科,全世界大約有2萬多種。它們的特點是腿長,有閃光的黑色或者褐色的翅鞘(某些昆蟲的前翅角質化為肥厚的鞘狀構造,就如同刀鞘保護寶刀一般)。步行蟲主要以子方蟲為食,是農作物害蟲的天敵,因此被視為一種益蟲。
子方蟲,是古人對黏蟲的一種稱呼。該蟲主要危害糧食作物和牧草,具有多食性、遷移性、暴發性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