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沫簡介
楊沫(1914—1995)
曾任職務:北京市文聯第四屆理事會副主席、第五屆理事會主席
經歷及成就:
楊沫1936年參加革命,歷任河北省安國縣婦女抗日救國會主任,冀中區婦救會宣傳部部長,冀中十分區地委會婦委書記、婦救會宣傳部長,《挺進報》《黎明報》《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編輯,《時代婦女》主編,北京市婦聯宣傳部副部長,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北京電影制片廠編劇,中國作協北京分會籌備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專業作家。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二、第三屆理事,第四屆主席團委員,全國人大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屆代表,第五屆常委。
193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青春之歌》《芳菲之歌》《東方欲曉》《英華之歌》,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記》(3集)《楊沫散文選》《不是日記的日記》《大河與浪花》,中短篇小說集《楊沫小說選》,短篇小說集《紅紅的山丹花》,電影文學劇本《青春之歌》等。尤其是代表作《青春之歌》,鮮明、生動地刻畫了林道靜等一系列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在讀者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影響深廣。
1989年
1月29日至2月1日,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大興賓館召開。會議選舉楊沫為主席,于是之、劉迅、宋汎、嚴家炎、林汝為、賈作光、浩然、管樺為副主席,聘請曹禺為名譽主席,趙鼎新、張季純、阮章競、吳組緗、張權、阿良、廖沫沙、胡絜青、鐘敬文、王松聲為文聯顧問。選舉產生97人為理事。
8月8日至14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北京市文聯、市書協舉辦“北京書法家作品展”,展出作品123件。
8月17日至27日,由北京市文聯、北京市文化局、市美協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北京和平解放40周年美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出作品242件(其中獲獎作品16 件)。
1990年
3月15日,北京市文聯、北京市總工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亞運之聲”群眾歌曲“開隆杯”大獎賽開始,并于此日召開新聞發布會。
7月6日,由北京市文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亞運之聲”群眾歌曲征集演唱“開隆杯”大獎賽在民族文化宮舉辦。
1991年
8月8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優秀文藝作品頒獎會和《亞運舞臺》系列片錄像帶首發式在亞運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亞運會優秀文藝作品征集評獎活動是由亞運會組委會宣傳部等首都36家文藝、新聞單位共同發起,由北京市文聯承辦,經過一年多的工作,作家、藝術家創作了一大批反映第十一屆亞運會的報告文學、散文、詩歌和曲藝作品。
1992年
4月16日至18日,北京市文聯召開“毛澤東文藝思想與當代文藝事業的發展”理論座談會,主席楊沫及作家、藝術家、教授、學者40多人參加。5月7日至15日,北京市文聯、市美協、北京市文化局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聯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美術作品展,展出優秀作品244幅。
1993年
1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北京市文聯、北京市文化局等單位決定聯合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文藝作品征集評獎活動。
1994年
1月28日至29日,為紀念老舍先生誕辰95周年,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在天橋樂茶園舉辦“老舍作品欣賞”演出。2月26日,為紀念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誕辰95周年,北京市文聯、北京老舍文藝基金會、中華文學基金會在文采閣聯合召開“老舍與人民”紀念座談會。
12月29日,由北京市文聯、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北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文藝作品征集評獎活動圓滿結束,在首都賓館召開總結座談會暨頒獎大會。
1995年
7月21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弘揚我國文藝界的愛國主義傳統,北京市文聯、北京老舍文藝基金會、北京市老舍研究會在人民大會堂賓館召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紀念座談會”。
9月1日,中國作協為抗日戰爭期間在解放區和敵后從事抗戰文學活動的老作家頒發紀念牌,北京市文聯老作家及有關人員阮章競、楊沫、雷加、端木蕻良、管樺、錢小惠、杲向真、古立高、張季純、陳模、曹菲亞榮獲紀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