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災作為一種突發性災害事故,其現場通常遺留大量關鍵證據,這對確定火災原因、追究火災責任、預防未來火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火災現場環境復雜且容易遭到破壞,證據容易丟失或被污染。因此,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來加強現場保護和證據收集,從而為火災處理及預防打下良好基礎?;诖?,圍繞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的必要性及原則展開深入分析,并探索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的難點及策略,以期為火災調查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火災調查;火災現場;調查取證;取證技術
火災不僅會對公眾生命安全構成威脅,還會造成大量財產損失,其危害性不言而喻。積極開展火災現場調查取證工作,不僅可以快速確定起火原因,還能幫助消防人員制定科學、有效的滅火策略,并對后續火災的預防起到借鑒作用。但是,火災現場情況復雜,高溫、煙霧等因素都會對現場造成二次破壞,導致原有證據受損。因此,進一步做好火災現場保護和證據收集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從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的必要性及難點出發,探索切實可行的調查取證策略,希望為新時期火災調查取證工作提供參考。
1 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的必要性
火災具有突發性和多變性,為最大限度控制火災損失,必須對火災現場進行調查取證,以探明火災起因并制定預防措施。例如,調查取證中如果發現是由明火和電氣故障等引發的火災,則可以從源頭上加以監控?;馂脑虻拿鞔_,也為后續責任劃分提供了科學依據,避免了相互指責等現象的發生。另外,調查取證工作的推進也為消防資源的科學調配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分析火災現場收集到的證據,消防技術人員可以精確劃分火災高發區域和火災常見類型,從而為消防站合理調配消防資源提供依據,最大程度地發揮消防資源的效能[1]。
2 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的原則
2.1" 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是火災現場調查取證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不同于其他類型的災害,火災現場的證據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被收集,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從而影響調查取證的質量[2]。鑒于此,調查取證人員應在收到火災信息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按規定進行調查取證,以在火災現場未遭受二次破壞前,及時采集關鍵證據,最大程度完成證據收集工作。
2.2" 完整性原則
在火災調查取證中,完整性原則要求取證人員必須收集現場表面證據、現場目擊者的陳述和火災現場殘留物等相關信息,確保不遺漏任何細節,以保證現場證據收集的全面性、完整性。取證人員應采取筆錄制作、視頻記錄相結合的方式獲取現場目擊者證言,并做好起火初期異?,F象、火勢蔓延方向等關鍵細節的記錄。針對復雜場景,則應建立多維度證據體系。此外,整個過程還需嚴格遵守證據保全程序,從發現、固定到封存,各環節均需形成完整、規范的記錄,確保證據的合法性、關聯性和真實性。
2.3" 準確性原則
準確性原則直接關系事故定性的科學性和處置結果的公正性。調查取證的最終目的是形成完整的“證據鏈”,但單個證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也必須經過嚴格驗證[3]。取證過程本質上是驗證證據準確性的過程,一些證據看似正常,但在火災現場特定情況下,可能并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證據的準確性需要經過“雙重驗證”。一方面,要基于現場痕跡物證的物理屬性進行驗證;另一方面,要運用現場模擬實驗進行深度驗證。尤其在關鍵證據上,還應實行多方核驗機制,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技術人員對證據進行獨立審查和評估,確保證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4" 科學性原則
火災現場調查取證還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由于火災現場調查取證涉及要素復雜,且取證環境可能發生變化,為確保調查取證工作的質量,需發揮新技術優勢來提升調查取證的科學性。如調查取證人員通常會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火災現場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建立數據模型,梳理證據之間的關聯關系,發現潛在的火災原因和規律。遵循科學性原則進行調查取證,不僅能夠幫助調查取證人員了解火災發生的整個過程,還能準確把握火災發展的規律,為后續制定火災預防方案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3 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的難點
3.1" 現場物證的易損性與不可逆性
火災現場物證的易損性與不可逆性,主要表現為高溫破壞與人為干預的雙重沖擊。高溫會直接破壞建筑結構及電子數據存儲設備,導致電路板燒熔后無法提取短路痕跡;混凝土碳化后難以檢測助燃劑成分,熱塑性塑料等物質會在熱力學作用下發生不可逆形變。與此同時,滅火救援行動中的高壓水流可能沖散助燃劑,破拆救援引發的結構倒塌會改變燃燒痕跡的原始狀態,消防員在緊急處置中若無意識移動未燃盡的點火裝置等關鍵物證,將進一步增加證據鏈斷裂風險。這兩類破壞因素相互疊加,使火災調查在物理證據存續窗口期內面臨核心物證滅失或性質改變的嚴峻挑戰。
3.2" 多因素耦合的復雜性
火災現場多因素耦合的復雜性體現在起火原因疊加與化學物質干擾的雙重挑戰。在火災發生過程中,可能存在電氣故障、人為縱火、自燃現象等多種誘因并存的情況,調查人員需精準區分主次作用。如短路火花引燃可燃物后,火勢迅速蔓延,可能會燒毀原始起火點的痕跡,導致因果關系鏈斷裂。此外,現代建筑中廣泛使用的鋰電池、新型保溫材料等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鋰金屬氧化物、含氟聚合物熱解產物等復雜化學殘留。這些化學殘留物會形成多相混合證據,使得傳統色譜分析難以有效分離和鑒定疊加態物質。
3.3" 人為因素的隱蔽性??
在實際火災調查工作中,人為因素的隱蔽性給火災調查帶來惡意干擾與客觀條件局限的雙重挑戰。部分縱火者常通過“二次點火”制造起火假象。如在電路故障引燃后潑灑汽油,利用助燃劑燃燒速度快的特點掩蓋原始起火源,這種疊加式破壞會嚴重誤導調查人員對火勢蔓延方向和起火原因的判斷。此外,老舊場所監控缺失或損壞的情況較為普遍,導致火災發生時的關鍵畫面無法獲取,形成證據鏈斷層。而幸存者對時間節點的記憶偏差也會導致關鍵時間線重構錯誤。在此情況下,調查人員需結合燃燒產物擴散模型反推火勢發展時序,然而,虛假痕跡會嚴重干擾熱力學參數的計算,可能誤導調查人員對火場溫度、燃燒強度等關鍵參數的判斷,導致基于這些參數得出的起火原因分析結果出現偏差。
3.4" 時間壓力與資源限制
火災現場的實際調查工作常面臨較大的時間壓力與資源限制。一方面,關鍵物證存在很強的時效性,如熱塑性塑料,在高溫下形成的變形形態需在火災發生后的72h內通過三維掃描固定,否則環境濕度變化、微生物侵蝕將導致物理特征永久性降解,直接影響起火原因的準確判斷。另一方面,技術資源分布不均比較突出,偏遠地區常因缺乏專業實驗室,不得不依賴遠程傳輸數據的方式,將現場采集的物證樣本送往其他地區具備相應條件的實驗室進行分析檢測。然而,熱力學參數分析、化學組分檢測等關鍵檢測項目對設備的精度和穩定性要求較高,這就導致關鍵物證的微觀特征可能出現丟失或誤差。
4 火災調查取證的對策分析
4.1" 提升工作人員取證意識
目前,為有效降低火災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提升火災調查取證水平成為新時期工作重點。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增強調查取證人員的取證意識?;馂默F場環境復雜多變,調查取證人員須具備較強的洞察力和專業素質,能夠快速、精準地識別火災現場關鍵證據,并做好證據收集。為此,消防救援機構應加大調查取證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幫助其充分了解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相關要求。例如,可以邀請消防行業專家學者或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前來授課,重點講解火災現場勘察技巧以及火災現場物證收集方法等,通過系統培訓,使調查取證人員掌握調查取證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在實際工作中可以依法依規地高質量開展調查取證工作。同時,要加強對取證人員取證意識的培養,如采用“理論+實踐”的培養模式,讓取證人員認識到證據在火災調查中的關鍵作用,牢牢樹立“證據至上”的工作理念。此外,要引導取證人員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不放過火災現場任何微小細節,善于從細節中挖掘重要信息。
4.2" 組建專業取證團隊
火災現場調查取證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工作,僅靠單人作業難以完成取證工作。因此,需依靠“團隊”協同作業,通過細化物證、證人證言、電子數據、視聽資料等各類證據調查的任務分工,使取證人員能夠各司其職,在擅長領域發揮個人專長,并逐步樹立團隊協作意識。
雖然當前倡導“全員火調”理念,但面對機構縮編、火災調查專業人才緊缺的實際情況,應積極探索跨部門聯合及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化路徑,組建一支專業、高效、協同的取證團隊。一方面,建議以消防救援機構為核心,聯合應急管理、公安、住建等部門建立跨領域火災調查專家庫;另一方面,要著力構建“專兼結合”人才梯隊,面向社會招聘、儲備一批兼職火災調查取證人員。
4.3" 引入先進取證設備
實踐中,無論是火災發生時的現場調查取證,還是火災后的檢驗分析環節,各種專業取證設備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為妥善應對各類火災事件,消防救援機構應充分保障取證設備的資金投入,制定科學、合理的現場取證設備購置計劃,定期對老舊設備進行評估和更新,防止因設備老化而影響調查取證的質量。此外,消防救援機構還應結合當前火災發生特點與未來趨勢,引進更為先進的火災調查取證設備,配備先進的火災現場勘查儀器,如高精度錄音錄像儀、高靈敏度建筑內電子煙霧報警器等,加快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的數字化轉型,提高調查取證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為實際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4.4" 提升調查取證規范性
火災造成的損失往往不可估量,加強火災現場調查取證工作,不僅能夠精準查明火災起因,還能預防未來類似火災的發生。因此,必須著力提升火災調查取證的規范性。發生火災后,要及時抽調精干力量組建火災調查小組,小組內部設立物證勘驗組、詢問書證組、電子視聽組等多個專業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確保調查取證工作有序開展。進一步完善調查取證制度和流程,制定各類型證據取證的標準化流程,以提升調查取證規范性。
4.5" 加強現場保護和證據收集
火災調查現場取證工作還應進一步加強現場保護和證據收集。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要設立警戒線和隔離區?;馂陌l生后,調查人員應在現場周邊設置警戒線,并通過警示標志和障礙物進行隔離,避免無關人員進入現場,防止對現場造成二次破壞。第二,要全面記錄現場情況。調查取證人員應對火災現場展開全面勘查,使用草圖繪制、照片拍攝等手段,詳細記錄火災現場的布局及物品擺放等關鍵信息,以保障現場情況的完整性。第三,要詳細記錄證據收集過程。調查取證人員要對火災現場進行全面拍攝和錄像,詳細記錄物證的位置、狀態和收集過程,為后續證據分析和比對提供參考。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火災的發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加強火災現場保護和證據收集,對準確分析火災原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深刻認識火災調查取證工作的必要性及工作原則,探索更加有效的調查取證策略。消防救援部門應加大研究、探索和規范火災調查取證工作的力度,切實提升火災調查人員取證意識,優化現場保護和證據收集的相關措施,確保調查取證工作的合法性、客觀性,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火災調查認定工作。
參考文獻
[1]劉妤嘯.火災現場調查取證的必要性及重難點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4,10(9):102-104.
[2]于振華.火災調查取證的難點及解決對策[J].今日消防,2024,
9(4):126-128.
[3]陳亮.火災現場調查取證難點及對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3,
8(1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