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中蘇兩國外交官先后面臨兩項重大任務。一是1989年實現中蘇關系正?;欢窃?991年12月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蘇聯繼承國后,實現中蘇關系向新的中俄關系平穩過渡。
中國外交部對1991年12月8日簽署《別洛韋日協議》發表談話稱:“作為鄰國,中國自然關心蘇聯局勢的發展,希望有關各方盡快通過協商穩定局勢?!?2月底,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李嵐清率政府代表團訪問莫斯科。12月29日,中俄副外長簽署會談紀要,中國正式承認俄羅斯聯邦為蘇聯的合法繼承國。紀要確認,雙方愿意在國際交往的普遍原則基礎上發展雙邊關系。兩國關系進入新的時期。
新時期開年,即1992年,是特別困難的一年??偟膩碚f,兩國關系的起步還是令人鼓舞的。1月31日,在紐約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首腦會議期間,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舉行了簡短會見。李鵬邀請葉利欽訪華,葉對邀請表示感謝并接受邀請。
由于葉利欽政府奉行親西方外交政策,中俄關系隨即出現一些緊張跡象。那時,中國因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而遭到西方制裁。1992年美國故技重施時,俄對美表示支持。此外,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8屆會議上,俄代表團團長在發言中對中國政府出言不遜。
1991年后,對華關系已成為俄國內議程的一部分。共產黨人和所謂的“民主人士”兩大相互對立的政治勢力針鋒相對,對俄羅斯未來發展道路展開激烈論戰。共產黨人建議走中國道路,“民主陣營”則表示不可接受。其結果是,俄羅斯政壇和社會上,部分人把中國視為反面典型甚至是政治對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俄關系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和領導人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葉利欽及其側近人士的反共言論不能不引起中方的警覺。即使沒有直接抨擊中國,在當時的條件下,莫斯科和北京也很難就社會發展方向達成共識。這促使雙方要為兩國關系制定出一個“去意識形態化關系”的表述方式,而這一表述載入了在半年后發表的關于兩國關系基礎的聯合聲明。
雙方遲遲無法確定葉利欽訪華日期。直到中俄外長7月在馬尼拉東盟會議、9月在紐約第48屆聯大會議期間會晤后,事情才有了眉目。當時,俄外長上呈給總統的報告中提出了訪華大致日期為11月底,后來又確定為12月中旬。
1992年3月抵達北京的俄羅斯駐華大使羅高壽是俄國著名漢學家,也是俄羅斯外交權威,一到任便敢于承擔,履職盡責。1992年4月12日,羅高壽大使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遞交國書。他身著黑色大使禮服,胸前佩戴國家獎章,其中一枚周恩來總理50年代末親自頒發的“中蘇友誼紀念章”格外引人注目。他飽含深情的話語、標準的京腔京韻給楊尚昆留下了深刻印象,主席的臉上始終洋溢著親切的微笑。
在羅高壽大使領導下,使館培養出一支非常團結能干的隊伍。正是這一點保證了使館順利完成1992年面臨的重要任務,解決了很多突發事件。在發展對華關系、國內外調研、使館內部和對外工作中,大使的得力助手是公使銜參贊沃羅比約夫。正是那一年,大部分工作都壓在這位杰出的漢學家和出色的外交官肩上。
1992年夏季以來,雙邊交往日趨頻繁。隨著元首會晤臨近,雙方互訪團組數量激增。6月4日至5日,俄羅斯文化部長西多羅夫訪華。6月6日至12日,司法部長費多羅夫訪華。8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和國防部長秦基偉訪俄。10月,中方接待了俄羅斯最高法院院長列別杰夫、科學院院長奧西波夫和國防部第一副部長科科申。11月,原子能工業部部長米哈伊洛夫訪華。
一切準備就緒。12月17日至19日,俄羅斯總統對中國進行了首次正式訪問。12月18日,葉利欽和楊尚昆簽署了《關于俄羅斯聯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互關系基礎的聯合聲明》,將兩國關系提升到全新水平。雙方還簽署了《關于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和建立軍事領域信任的諒解備忘錄》《關于和平利用與研究宇宙空間方面進行合作的協定》,以及其他具體領域合作協定共24份。葉利欽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甚至建議將此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葉利欽與江澤民的會晤至關重要,它開啟了此后整個90年代兩國元首之間的密切互動。江澤民為葉利欽總統舉行的工作早餐對雙方建立個人友誼發揮了關鍵作用。最初的緊張氣氛很快就煙消云散,席間交談輕松融洽。令許多人驚訝的是,兩國領導人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語言。
(摘自《大使回憶:中俄關系難忘的歲月》)
生活給我一拳,但我出的是布。
——面對重擊,我們不妨溫柔回應
習慣養成之后,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好習慣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梁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