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0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吉瓦時級新型儲能安全監測平臺正式亮相,這標志著我國新型儲能產業數字化水平取得實質性突破。目前,該平臺已實時監測8座電化學儲能電站的運行狀態。
“我們精準采集了各個電站470多萬個測點數據信息,運用‘云端’近1800萬個算法進行秒級的大數據分析,幫助運維人員足不出戶地掌握儲能設備的健康狀態,準確率高達
”南網儲能公司儲能科研院數據資產研究所所長張豪介紹。除了具備從源頭查找儲能設備缺陷的功能外,該平臺還能提前15分鐘以上預報儲能裝置燃爆、火災等事故的發生,給故障處置創造寶貴的“黃金期”。儲能裝置熱失控的常規預防主要依靠對電氣量、氣體的感知,該平臺集成了“聲光熱力電氣”6種手段,多維度綜合診斷,讓事故防患于未然。
據悉,到2025年底前,該平臺將接入我國南方區域85座儲能電站,規模超過全國新型儲能在運裝機總量的
來源:《科技日報》

南方五省區一季度綠證綠電交易突破千億千瓦時
2025年一季度,廣東、廣西、云南、海南、貴州南方五省區綠證綠電交易規模達1289億千瓦時,對應綠證1.289億個,交易總量已超越前兩年之和,跨省交易占比高達81% ,單獨綠證交易規模占全國75 % ,綠色資源全國范圍優化配置特征凸顯。
綠證資源“西綠東輸”凸顯。云南、甘肅、內蒙古、新疆等西部可再生能源富集省區成為綠證供應主力,廣東、江蘇、浙江等東部經濟大省穩居需求前列,綠證綠電市場促進區域協同節能減排效應顯著。綠證市場價格維持在每張1至5元的區間,價格波動與電量生產時間、區域供需和電源類型緊密相關。
據介紹,綠證即買即用,靈活性強,價格比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等環境權益產品更經濟,以深圳為例,使用綠電減碳成本約11元/噸,同期CCER市場價約80元/噸。通過“綠證 + 技術改造”的組合策略,企業能有效平滑設備更新周期內的節能減排風險。
來源:人民網

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量子電流傳感器投運
2025年4月8日,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量子電流傳感器在昆柳龍直流工程柳州換流站投入運行超過72小時,標志著我國電力領域首個量子傳感技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據悉,依托量子特性,這套傳感器可以在零下40攝氏度至零上85攝氏度的極端環境下,實現從毫安級到10千安級的超寬量程覆蓋,成功將量子精密測量技術拓展到常規工業溫度范圍。此外,這套特高壓直流量子電流傳感器基于金剛石氮-空位色心的量子傳感機理,量子態穩定控制技術的應用能夠在高電壓、極寒、極熱等氣候環境下保持高精度測量。
相比傳統的電流傳感器,量子電流傳感器的精度提高了近4倍,不管直流處于空載還是重載狀態,都可以實現高精度監測,并實時傳遞數據到后臺,為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提供極高的測量可靠性保障,這一技術的突破為電力系統的智能化、高效化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