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州市華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潔凈車間內,透過一臺超精密車床的視窗,可以看到金剛石刀尖正在進行零件切削,當主軸以10000rpm的轉速開始旋轉時,車間內傳來蜂鳥振翅般輕微的嗡鳴。公司副總經理谷秋梅指向一旁顯示器上的實時數據:“看,控制精度這一欄的數字在毫米后六位,說明這臺車床能夠實現納米級的加工精度。其產品能廣泛運用于光學領域和軍工領域,比如紅外瞄準鏡、導彈制導系統所需的高精度零件、紅外鏡片。”
輕輕拿起一塊鏡片置于日光燈下,鏡片反射著晶瑩的光,也折射出谷秋梅和團隊在超精密裝備領域七年磨一劍的純粹初心。
扎根泰州,開啟創業
2018年7月,谷秋梅和十幾名團隊技術成員跨越兩千公里,從哈爾濱來到泰州姜堰,開始了公司的籌建。面對陌生的環境、從零開始的研發任務、人手缺乏等重重困難,谷秋梅顧不得焦慮,立即著手以姜堰經濟開發區科創中心為依托,開展智能制造領域的人才引進、技術孵化與項目導入。
經過近一年的凝心聚力,團隊發展至三十余人,并初步完成了科研體系的搭建。谷秋梅清晰地記得,2020年11月,公司大樓正式落成的那天,秋日暖陽灑在團隊成員的臉上,也映照著寬敞明亮的精密裝配車間,她第一次有了在泰州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的感覺。
團隊在泰州接到的第一個項目是江蘇太平洋精鍛DQ380,負責精密齒輪產線的智能化建設。不同于完全自主可控的產品生產過程,智能化項目需要設備、技術、生產等多方面人員的配合和反復調試,直到真正實現穩定批量化生產才能交付。項目時間緊、要求高,團隊成員駐扎在產線上,經過九個月的披星戴月,終于順利交付。
“研發超精密技術需要深厚的研究基礎和較長的研發周期。”盡管背靠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相關研究積累,但華粹完全脫離了高校實驗室,幾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了超精密裝備的研發之路。
從零到一,從一到十
谷秋梅介紹,目前,全球超精密加工技術仍由美國、德國、日本等傳統工業強國主導,而國內超精密技術起步較晚,目前這一領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科研院所中。“想要從實驗研究轉化為產品生產,實現從零到一的跨越,是最迷茫和艱難的過程。那時,對于華粹來說,除了人、電腦和手里的技術,其他都是一片空白。”
2018年,華粹開始第一臺一軸半超精密車床樣機的研發。團隊陸續購置先進的加工、檢測設備,一邊設計研究,一邊工藝摸索。大多數時候,加工出來的零件都不合格,甚至連車床樣機都無法運作,團隊便一遍又一遍查找原因。三年時間,谷秋梅和團隊一點點試錯、一步步積累,從一個個零件到部件,最終完成了車床整機的打磨。
谷秋梅至今難忘第一臺樣機交付時的情景。2022年9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光是協調各方專家線上評審就費盡周折。”她回憶道,“當評審順利通過的喜訊傳來,我們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也為這段從零開始的創新征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臺凝聚著團隊心血和智慧的樣機,是華粹在超精密車床研究領域邁出的第一步。2023年,華粹打造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精度車床產品。最令谷秋梅和團隊自豪的是,成功研制出的納米級超精密單點金剛石車床,實現了超90%的國產化率,其中,氣浮主軸、液體靜壓導軌等關鍵部件實現了技術突破和自主知識產權,攻克了一系列制約超精密裝備產業化的“卡脖子”技術,填補了我國納米精密制造領域對工業母機的需求,實現進口替代,并獲得三十余項發明專利。目前,超精密金剛石車床已經從兩軸、三軸升級至五軸聯動,能夠加工精度和復雜度更高的部件。
超精密車床的第一個客戶是一位泰州企業家。這家企業生產的一種光學小錐鏡對精度的要求極高,而進口一臺設備的費用高達數百萬元。客戶希望華粹能幫助他開發所需的超精密專機。“在前途并不光明的時候,他選擇相信我們,并且陪伴我們完成一步步試驗和優化。也正是在開發專機的基礎上,才有了后來一系列通用超精密機床產品。對我們來說,他既是客戶,也是長久以來并肩而行的伙伴。”谷秋梅言語間充滿感激。
研發團隊陸續為客戶提供了十多臺專機設備,幫助他打造了一條生產線,并通過機器人上下料,實現了“無人車間”,提高了產品的加工效率和質量。“通過這條超精密生產線,這家企業在相關領域形成了顯著的技術優勢,成為行業標桿。”谷秋梅說著,臉上滿滿的自豪。
夠專業,也夠努力
初夏的泰州,綠意沿著江水流淌,谷秋梅常會想起七年前的那個夏天。“那時,孩子正在老家讀高三,泰州這邊也是最需要人的時候。”經過慎重考慮,谷秋梅依然堅定地選擇暫時放下家庭,投入創業中來。2019年,孩子順利考上大學,丈夫為了支持她的事業,辭掉了在哈爾濱的工作,來到泰州和妻子團聚。“這時,公司的研發工作也取得了初步進展,我對未來更有信心了。”
在谷秋梅的帶動下,許多初始創業團隊的成員紛紛將小家搬來泰州。如今,華粹員工已發展到近百人,但團隊那股敢闖敢干的銳氣和善于鉆研的韌勁卻一直沒變。華粹相繼開發出五軸超精密金剛石車床、高精度運動單元系列、圓弧刃金剛石刀具研磨機、超精密飛切機床等高端產品,在國內高端超精密機床方向市場占有率穩居前列,有力保障了我國高精度武器制導系統和低空經濟智能駕駛視覺系統的規模化供應。谷秋梅用一句話概括了團隊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為我們夠專業,也夠努力。”
谷秋梅表示,超精密加工技術是支撐現代高科技產業的核心制造技術。“未來,我們將加大對超精密加工核心技術的投入,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化合作,共同攻克行業難題,為超精密制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