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課文《海底世界》,我們了解到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本期“課堂內外”,我們繼續潛入海底,探索更多的奧秘。
為什么海水是藍的?
我們站在沙灘上看到海水總是藍藍的。但是如果你用手捧起海水,就會發現海水并不是藍色的,而是和我們喝的水一樣,無色透明。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是太陽光變的戲法。我們知道,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的光組成。這7種光中,從紅光至紫光,波長逐漸變短。而可見光的顏色是由它的波長所決定的,所以在海水中,波長較長的紅光穿透力強,折射和散射的程度低,容易被水分子吸收;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穿透力弱,容易發生反射和散射,從而到達我們眼中。由于人的眼睛對紫光不敏感,而對波長稍長一些的藍光比較敏感,于是,我們所見到的大海就呈現出一片蔚藍色或深藍色了。
另外,從地理分布上看,海洋中的水色和透明度隨緯度的不同也會有不同。像熱帶、亞熱帶海區,水層穩定,水色較高,多為藍色;溫帶和寒帶海區,水色較低,海水并不顯得那樣藍。
為什么浪花是白的?
浪花主要是由泡沫和一些小水珠組成,泡沫的表面是水膜,小水珠則像一面面小棱鏡。當光線照在浪花上時,會發生以下三種情況:
1.光線會受到浪花的反射。組成浪花的泡沫和水珠的表面對各種顏色的光的反射機會幾乎是均等的,不會像海水那樣,有選擇地反射。
2.光線會受到泡沫和水珠的散射。和微小的水分子相比,泡沫和水珠是“大粒子”。當大粒子散射時,散射的光強和波長的關系不大,所以照上去是白光,回到我們眼中時,還是白光。
3.像小棱鏡般的小水珠既能透過光線,也能反射光線。由于光線經過無數水珠的折射后,會從不同方向到達我們的眼睛,眼睛接收到的是七色光的混合體。因此,我們看到的仍是白色。
海豚為什么會救人呢?
海豚是人類的好朋友,有許多海豚救人的故事令人感動,人們也親切地稱呼海豚為“海上救生員”。但海豚真的是有意識地救人嗎?當然不是??茖W家對海豚的生活習性進行仔細觀察后,得到了答案。通過觀察發現,海豚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因此,海豚在水里游一會兒就要浮出水面呼吸空氣。雌海豚為了讓剛出生的小海豚能夠順利地呼吸到第一口空氣,總是讓小海豚的頭最后出來。等小海豚的頭部露出后,雌海豚再將身體往上一翹,小海豚就正好露出水面,呼吸到第一口空氣。這樣,等到小海豚再沉下水時,就不會淹死了。有時,小海豚的出生不太順利,頭部不能及時露出水面,這時,海豚就會用吻部輕輕托起小海豚,使其露出水面,直至小海豚能自己呼吸為止。
久而久之,海豚便養成了一種習慣:凡是停留在水里不太動的東西,它們都要用吻部去推它,或者用牙齒輕輕去咬。要是有人落水,它們也會這樣做,而當人們看到海豚推人或托起人的時候,以為它們在“救人”,實際上,這只是海豚的一種本能表現。
魚兒怎樣睡覺?
絕大部分的魚是睡覺的,只是魚沒有眼瞼,不能閉眼睛睡覺。不過,魚類會通過減少活動和新陳代謝來進入一種類似睡眠的休息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有些魚漂浮著,有些魚則將自己嵌入泥沙或是珊瑚這樣的安全地帶中,還有一些魚甚至建立起舒適的巢穴睡覺。如小丑魚躲在海葵里睡覺,隆頭魚鉆到沙子里睡覺,南洋鸚嘴魚自己分泌泡泡躲在里面睡覺,蝴蝶魚不動就是在睡覺,海馬纏在海藻上豎著睡覺。
鯊魚會吃人嗎?
我們對鯊魚的恐怖印象大概都來自于恐怖片里鯊魚的殺虐。鯊魚有著非常鋒利的牙齒,看起來一口就可以把人給撕碎。并且龐大的身軀,飛快的游泳速度,都足以給人非常強悍的威懾力。別看恐怖片里鯊魚一口一個活人,但事實上,鯊魚一般不吃人。鯊魚在人類出現幾百萬年前就開始進化了,人類不在鯊魚的菜譜。大部分鯊魚主要吃比它們小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一些更大的鯊魚吃海豹、海獅以及其他的海洋哺乳動物。鯊魚有300多種,其中只有12種襲擊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