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應該秉持理想匯星光,造炬成陽耀四方。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宏偉志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不懈奮斗,也應當成為我們當代青年心中堅守的理想。
胸有理想,豁達逐夢,是當代青年應有的精神風貌。成長之路,荊棘叢生,失敗在所難免。但我們要以豁達之心看待挫折,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他在困境中仍能豪邁放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份自信與豪情,源自他對心中理想的篤定。王勃雖命運多舛,卻堅守“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即便身處逆境,也不改變自己追求理想的決心。辛棄疾一生渴望收復失地,卻屢遭排擠,但他一心為國,他的“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展現出在復雜世事中堅守理想、豁達灑脫的心境。
以蓄勢待發之姿,為理想拼搏,是當代青年的使命擔當。生逢其時,我們不能坐等機會降臨,而要懂得蓄力待時,審時度勢,而后果斷出擊。回望歷史,蘇秦以錐刺股,蟄伏讀書,終有所成。于是,憑借著卓越的智慧和口才,游說諸國,促成合縱聯盟,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南宋時期,陸游面對動蕩局勢,將抗擊外敵、保家衛國的理想融入人生,“讀書三萬卷”“學劍四十年”。如今,是最好的時代,生逢其時,我們青年一代更應抓住時代機遇,不斷充實自己,為實現理想做好充分準備,在時代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堅定信念,踐行理想,是成就非凡人生的關鍵。袁隆平懷著“禾下乘涼夢”,一生扎根農田,默默耕耘。無數個日夜,他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只為實現糧食增產,讓人們遠離饑餓。他用一生的堅守,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桂海潮從小對浩瀚星空充滿向往,他努力學習,厚積薄發,最終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踏上了浪漫的太空征途。他們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只有堅定心中理想,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當代青年應以理想為基礎,砥礪前行,筑就中國新輝煌,書寫中華新篇章。
【河南鶴壁市綜合高中,指導老師:李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