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偏遠山村里,有一群年輕的“追蟲人”——肩負著草地貪夜蛾等重大跨境遷飛性害蟲監測預警的重任,致力于建立防控技術體系,為“蟲口奪糧”增添更多底氣。為將防控工作提早到源頭,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云南的江城、瑞麗、尋甸等縣市陸續建立了多個監測點,開展重大跨境遷飛性害蟲監測及防治技術等研究。
2018年起,孫小旭、趙勝園、劉大眾等多名學生便一直住在村里,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研究。在這里,這些科研人員和當地農民共同生活。盡管條件簡陋,他們卻始終保持熱情,積極開展害蟲田間調查及觀測,探究遷飛規律,開展防治技術等研究工作。為了減輕草地貪夜蛾對玉米造成的危害,他們深入田間,與農民們緊密合作,詳細調查蟲口密度及葉片損傷程度,并指導當地村民科學用藥。除了地面上的害蟲,高空中的遷飛害蟲監測工作,同樣至關重要。科研團隊安裝并調試了高空測報燈,實時監測空中草地貪夜蛾等遷飛害蟲的種群動態。
(選自《光明日報》2025年2月8日)
◆素材解讀
1.實踐出真知。科研人員走出實驗室,在云南的偏遠山村里建設監測點,進行田野調查,探究規律、研究防治方法。他們將自己的科學研究真正地服務于農民,將理論化為實踐,保證了農民糧食生產的穩步推進,更保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2.熱血青春譜贊歌。“追蟲人”不畏山村科研與生活的辛勞艱苦,守護著田壟里的農作物;盡管條件簡陋,他們也不曾離開,是青春的熱血支撐著他們付出與堅守,譜寫出一曲青春科研人員的優美贊歌。
◆適用話題
科技興農 理論與實踐 青春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