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詩圣”杜甫在詩中描繪了十三朝古都洛陽“開元之治”時的盛景。轄區位于今天的洛陽市政治核心區,其“開元”之名,寓意“繼往開來、創新紀元”,延續盛世光景。轄區面積4.2平方公里,實有人口56713人。轄區內有市、區兩級政府、檢察院、法院等23家黨政機關。
近年來,開元路派出所錨定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目標,創新“四個三”工作法,高效服務轄區群眾,有力保障了轄區的安全穩定。
第一個“三”:堅持“三個強化”,激發黨建引領的“第一動力”
一是強化思想引領。派出所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五星黨支部”創建與“派出所主防”相融相促,不斷打牢思想根基。
二是強化政治引領。派出所堅決扛起“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為法護航”的政治責任,把黨建思維延伸到日常工作中,不斷強化對日常業務工作、管理工作的政治引領。
三是強化組織引領。派出所充分發揮所長、社區民警進辦事處、社區黨組織任職的優勢,努力做到社會治理推進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
第二個“三”:緊町“三個立足”,延伸感知風險的“第一觸角”
一是立足社會防線更嚴密。派出所堅持屯警街面、動中備勤,建立完善“防控網格”,最天限度地將警力投放到街頭路面。同時,創新社會力量動員方式,組建社區警務團隊,將“震慢、快反、防范、服務、展示”五大效能落到實處。
二是立足警務實戰更靈敏。派出所深入推進“無黑”“無毒”“無詐”“無訪”等多種形式的平安創建活動,將電信詐騙防范宣傳融入警務工作全過程,全面加強對各類風險隱患的前期處置,初步實現了由被動保平安向主動創平安的轉變。
三是立足要素管控更精準。派出所推行“查控清”機制,大力推進治安要素管控工程,依托網格員、樓棟長、治安積極分子在轄區成立治安信息員隊伍,不斷延伸要素管控的觸角。
第三個“三”:規范“三個流程”,打造化解矛盾的“第一陣地”
一是規范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流程。派出所建立工作例會、首接負責等制度,明確在受理、取證、移交、調處、反饋等環節的職責任務,確保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及時化解。
二是規范分類聯調工作流程。派出所完善“12345”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對尚不違反治安管理的小糾紛、小矛盾,一般性的矛盾糾紛,法律關系復雜、涉及多個部門的矛盾糾紛和有重大影響的矛盾糾紛,分別由社區調解員、議事會、警企民聯調會、政法機關聯調會進行調解。
三是規范跟蹤走訪工作流程。派出所通過建立“家庭檔案”“家暴檔案”,按照“誰調解、誰負責”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穩定當事人情緒,鞏固調解成果,確保做到“矛盾不上交”。
第四個“三”:實施“三個推進”,擦亮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
一是推進預約服務。派出所秉承“群眾第一”理念,認真履職盡責,不斷完善戶籍窗口便民利民各項措施,積極開展周末和節假日預約服務,用真情服務密切警民關系。
二是推進物品保管制度。派出所社區民警在工作中發現經常有群眾忘記鎖車,導致電動車、摩托車丟失。為此,社區民警輔警在下班高峰時段和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一起對各小區進行巡查,發現未鎖車輛第一時間推到保安室進行臨時保管,并撥打110進行報備,避免群眾因大意導致車輛丟失。
三是推進失物招領制度。派出所與洛龍區城市管理局聯系,將轄區3000余名環衛工人發展成為失物招領志愿者,建立了失物招領微信群。環衛工人在工作中發現遺失物品,及時將信息發到群里。民警通過相關平臺查找失主聯系方式,通知失主及時領取遺失物品
近兩年,開元路派出所調處矛盾糾紛成功率均達到了 9 9 . 3 % 。民警對接幫扶的17名問題未成年人全部迷途知返。派出所探索情節輕微違法嫌疑人員參與社區服務和平安建設的“相對不起訴工作”,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自覺遵法、守法、護法,成為全國試點。
2022年,開元路派出所被洛陽市公安局授予“五星黨支部”,榮獲市公安局“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稱號;2023年,先后榮獲洛陽市“工人先鋒號”稱號、市公安局“先進基層黨組織”,被省公安廳命名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在“豫筑平安”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中榮立集體二等功。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開元路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堅持不驕不躁,從小事做起,繼續以實際行動和扎實效果展示新時代派出所工作的新擔當、新作為、新形象,努力為古都繪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警務工作新景象。
(作者系河南省洛陽市公安局洛龍分局開元路派出)(李會軍 韓錦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