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我在一個主要由全國多地紀檢干部組成的微信群里,發了一條關于“校園餐”案件線索的征集信息。華南地區一地級市所轄區紀檢干部向我爆料稱,他所在的區紀委監委去年查辦了一起案件,性質非常惡劣。該區經濟不發達,涉案的學校還是一所鄉鎮初中,時任校長、副校長、飯堂負責人連續10多年套取學生餐費,很多學生反映“吃不飽、吃不好”。校長還被發現涉及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目前還未辦結,其余兩人已獲刑。我由此萌生了去實地走訪、深度剖析該案的想法。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該校位置偏僻,四面環山,一些教學設施比我預想的還要落后,學生幾乎都是“山里娃”。很多學生反映,他們的家長經濟條件一般,一日三餐,總共只有十多元的餐費。
與醫療、金融等領域的反腐相比,“校園餐”案件涉及的金額往往不多。在我采寫的上述案件中,涉案的三人累計共侵吞92萬余元餐費。學校食堂領域的“微腐敗”涉案金額雖小,但其事關家長和學生的切身利益,侵犯的是正在長身體的學生的健康權。能從學生餐費中奪食的教育工作者,說他們枉為人師并不為過。群眾對此普遍有切膚之痛。
這樣的案件屢屢發生,除了具有一定隱蔽性、監管不到位等原因外,也具有一些內部原因。山東省一位中學教師告訴我,校長對食堂有著很強的話語權,比如供貨商的選擇、餐費的收支等,校長的意見非常重要,這也讓校長成為一些供貨商重點圍獵的對象。此外,學校的財務也不夠透明。一些學校因校園餐產生的“利潤”,可以放進學校的小金庫,特別是當這些資金用于給教師發放福利時,教師即便對這筆資金來源知情,往往也會保持沉默。
今年的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公報提出,2025年紀檢監察機關將深化“校園餐”等方面突出問題治理。這表明,校園食堂已被列入今年紀檢監察機關的重點反腐領域。
整治“校園餐”問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還需要多方發力。期待隨著整治工作的推進,相關部門可以進一步堵住“校園餐”腐敗漏洞,切實維護學生利益。
@子烺爸爸:此類事件讓人痛心!孩子是父母的期望、國家的未來。事關學生群體,一出問題就是大問題、嚴重問題。食品安全和質量問題一定要高度重視,對貪這種錢的人嚴懲不貸。
一生專注學問的裘錫圭先生以強大的個人魅力,吸引著后輩們,將古文字這項“冷門絕學”傳承下去。贊嘆與敬畏!向裘老師致敬。(@張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