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寒冷的一天,猛風擊打著略顯單薄的樹木,樹木如不倒翁般搖擺。然而,透過小窗,華華的房間內卻顯得異常火熱。與華華四目相對的是他哥哥,他們分坐桌子兩側,整齊的棋盤正等著他們大展身手,他們各自發誓奪下這場象棋比賽的勝利。
從小到大,華華與他哥哥便系“死對頭”。無論華華做什么,哥哥都要拿出一副“既生瑜何生亮”的架勢。他們爸爸媽媽早已司空見慣。爸爸一如既往地坐在哥哥身旁,并擔任本次比賽的評委。媽媽始終是華華的“粉絲”,她溫柔地坐在華華身邊,擔任比賽的解說員。說時遲那時快,緊張的局勢一觸即發,比賽正式開始。
媽媽解說道:“他們的‘捉棋技術究竟是不是‘半斤八兩’呢?哥哥主動發起攻勢,連續幾子下來,尤其這一步落得真是‘濕水棉花,有(mou5)得彈。此時,華華似乎陷入了煩惱,宛若‘老鼠拉龜,無從下手’。”
粵語任我講
捉棋:“捉棋”一詞生動地展現下棋時就像通過移動棋子,捕捉對手失誤而取勝的策略。
半斤八兩:八兩就是半斤,因此半斤八兩指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同學可能疑惑,為何半斤不是五兩而是八兩呢?這與秦始皇有關,他統一度量衡,規定十六兩為一斤。該規定延續至今,到如今,部分行業仍實現十六兩制。
濕水棉花,冇得彈:這個粵語歇后語使用的語境多為稱贊一個人或一件事很好,完全找不到可挑剔之處時。廣東人常蓋的棉被在夏天時往往被壓得又扁又結實,因此人們會將棉被交專業人士,通過彎弓、棉花錘等工具打松棉花,爸爸的出現打破了僵局,他向華華“靜雞雞”支招。華華茅塞頓開媽媽笑問:“爸爸你究竟支持誰呀?怎么像‘墻頭草,隨風擺’
在爸爸的暗示下,華華勢如破竹。就在他將要拿下本場比賽的勝利,打敗不可一世的哥哥時,耳邊竟傳來了哥哥那熟悉又煩人的聲音:“還睡?要遲到了,快點起床。”華華癟了一下嘴,原來竟是一場夢!不過,即使是夢,他也算贏哥哥一場,他滿意地點點頭。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結合粵語元素向大家分享一下你在學習與生活中的故事呢?快來投稿到信箱:tswdsr@126.com吧。
此過程為“彈棉花”。但若被水打濕的棉花會變得又硬又重,彈棉花也無法彈松棉花。在粵語中,“有”是沒有的意思,“彈”還有批評、質疑的意思。“有得彈”就是無可挑剔的原因。
靜雞雞:形容做事靜悄悄的、鬼鬼祟祟的模樣。這個詞匯典故源自雞走路時趿手躡腳的模樣。
墻頭草,隨風擺:墻頭草的生態能力強,處處都能成為它們的“家”。無風的環境中,它能亭亭玉立;但當風吹向哪邊,墻頭草就會擺向哪邊。該歇后語形容人沒有主見,見風使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