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夜幕降臨,強翼樓106創新工作室的燈光依舊通明,橙汁QC小組的成員們正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工作中。會議室投屏上閃爍著復雜的數據模型,會議桌上堆滿了各種工具和材料。小組成員武子恒目不轉晴地注視著屏幕上的仿真界面,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神情專注而堅定。這是他們為研制智能變電站運維仿真培訓系統連續加班的第20個夜晚。

“橙汁”是英文“change”的中文音譯,代表改變與創新是小組的鮮明底色。自2015年成立以來,橙汁QC小組便立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通過創新手段解決電力培訓中的痛點。當時,變電站運維培訓面臨諸多挑戰,傳統培訓方式難以滿足學員對智能變電站新技術、新設備的深入理解和熟練操作需求。小組成員孫聰回憶起初期調研時,一位資深運維工程師提出的建議:“如果能有一個模擬系統,讓新手先練熟再上場,那該多好!”這句話成為了小組創新的起點。
創新之路充滿艱辛。在研發初期,團隊嘗試采用傳統二維動畫模擬變電站操作,但效果并不理想。畫面卡頓、交互性差,無法真實還原運維場景。小組成員馬躍洋回憶道:“那段時間,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工作室里反復測試、推翻、重來。”直到小組成員張克江提出引入全局虛擬化仿真技術,項目才迎來轉機。
全局虛擬化仿真技術的引入為項自注入了新的活力。小組成員全身心投入到虛擬現實的研發中,從建模到編程,從調試到優化,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為了驗證一個仿真操作的準確性,武子恒曾連續測試12個小時,直至凌晨才離開工作室。數月后,一套高度逼真的智能變電站運維仿真培訓系統成功問世。該系統能夠為新手提供沉浸式操作體驗,并實時反饋操作錯誤,提供改進建議。
這一成果不僅有效解決了培訓難題,還為小組贏得了首個國際級獎項。組長李永玲回憶起頒獎典禮時的情景,小組成員圍坐在一起,望著獎杯,眼中滿是喜悅與自豪。那一刻,他們深知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此后,橙汁QC小組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歇。在《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智能中控助手研制》中,團隊將物聯網與編程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一套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平臺,實現了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中各種電子設備的統一管理和集中控制,顯著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資源利用率。研發過程中,小組成員史馨菊為優化算法連續數日埋頭于數據之中,最終該成果在公司QC評審中脫穎而出。
創新不僅需要技術突破,更需要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在《變電站消防仿真實訓裝置研制》項目中,團隊發現變電站無人化、集中化的發展趨勢給消防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消防運維人員的能力難以滿足新形勢下站用消防運維的需求。經過無數次試驗,團隊創新性地提出基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變電站消防仿真培訓環境,最終成功設計出一套能夠在虛實聯動仿真環境中進行操作訓練的變電站消防仿真實訓裝置,有效提升了消防運維能力。
這些成果的背后,是橙汁QC小組成員對創新的執著與熱愛。組長李永玲常說:“創新就像一場馬拉松,只有堅持到最后,才能看到曙光。”團隊成員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這一信念。他們不僅在技術上不斷突破,還通過“傳幫帶”機制,將創新精神傳遞給更多青年員工。
如今,橙汁QC小組的創新成果已在多個公司推廣應用。組長季永玲望著墻上掛滿的獎狀,眼中滿是期待:“未來,我們將在智能電網運維、新能源接入等領域繼續探索,以創新的手段和方式支撐公司人才隊伍的高質量發展,用更多創新成果點亮電力行業的青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