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的北風在旗桿上奏響凜冽樂章,渤海灣的浪花拍打著岸邊礁石,千里之外的南方某軍港,一艘戰艦正靜靜地等待它的指揮官……2024年冬,我們一家三口的生活軌跡,在地圖上勾勒出一個三角形:我在葫蘆島的某部隊醫院工作,女兒留守大連求學,丈夫南下任職。
微信視頻接通時,手機屏幕仿佛成了一扇神奇的窗戶:丈夫身后是郁郁蔥蔥的南國風光,我這邊卻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一句“你在南方的艷陽里露著腰,我在東北的寒風中裹著棉襖”的玩笑話,成了我們之間最溫暖的問候。
當葫蘆島清晨的陽光穿透云層,我已經穿上一身筆挺的“孔雀藍”制服。作為醫院的宣傳干事,我的“戰位”雖不在救死扶傷一線,卻是連接軍地、溝通醫患的重要橋梁。4年前,換上這身制服時,我還帶著些許迷茫;如今,這抹“孔雀藍”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
“上周拍攝的關于醫院深藍醫聯體聯盟,對患者實行雙免服務的視頻已初見雛形。”早交班后,我開始部署工作,“聯系相關科室,補拍一些專家會診、對病人術后護理的鏡頭,同時注意保護病人隱私。”宣傳工作是醫院對外的一個窗口,展現的是軍隊醫院姓軍為民,保障官兵、服務百姓的綜合實力。
午休時,手機突然震動。女兒的老師發來喜訊:女兒榮獲魅力中國說青少年藝術盛典遼寧賽區金獎。2021年,我通過軍隊文職人員招考后,女兒便成了住在姥姥家的“留守兒童”。視頻里那個一臉笑容、自己整理書包、自覺完成作業的小小身影,常常讓我眼眶發熱。
2023年,我在《軍嫂》雜志封面刊登的一張照片,意外登上了全軍文職人員招考宣傳海報。當同事把海報鏈接等發到群里時,我的手指在屏幕上微微顫抖——那些我認為只是本職工作的平凡時刻,竟成了文職隊伍的縮影。我很榮幸,我的這抹“孔雀藍”能和萬千戰友一起,構成新時代中國軍隊的豐富色彩。
華燈初上,視頻通話的提示音準時響起。這是我們特殊的“家庭團聚”時間。屏幕上,正趴在書桌前寫作業的女兒向我們展示最新畫作,身著作訓服的丈夫描述著上艦的喜悅,我開始分享新制作的醫院宣傳片,女兒又迫不及待地朗誦她的獲獎演講稿……三地三人,被一方屏幕緊緊連接。三座城市,三種生活,三人不同的堅守。
丈夫在視頻里說,下次休假回來,要拍一張特別的全家福:他穿“浪花白”,我著“孔雀藍”,女兒穿校服——這將是我們投身事業、學業的記錄,是“三城記”生活的最完美注腳。
(作者為92493部隊醫院政治工作處干事)
編輯/牛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