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周潔接到愛人程哲的電話:“聽說你們醫院開始招錄文職人員了,你不是一直想穿制服嗎,該好好準備準備了!”
那時,周潔是聯勤保障部隊第922醫院(原解放軍169醫院)的聘用制護士,已在醫院工作了7年。
周潔一直有著軍旅情結,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入伍。得知自己所在的醫院在招聘軍隊文職人員時,周潔對要不要報考還是有些猶豫。而遠在1000公里之外的某部軍醫程哲得知消息后,卻第一時間給她送上鼓勵。
周潔支吾著:“還是……不考了吧?”
“是不是有什么顧慮?”
“孩子剛上幼兒園,我得接送他上下學。兩家老人身體都不太好,我要時不時去照料。而且,我們科室正處于建設的關鍵階段,我哪有時間備考?”
“有困難不怕,我想辦法解決。你專心備考就是!”
很快,程哲便將孩子轉到了自己駐地的幼兒園,又把父母接到他身邊照料。
沒有了后顧之憂,周潔也“快速換擋”,將每天業余時間拆解成小塊,午休時做題、睡前半小時復盤,將學習任務像拼圖一樣嵌入生活和工作間隙。
一次和程哲視頻通話,周潔發現他照顧孩子有些手忙腳亂,便說:“我感覺自己每天像‘走鋼絲’一樣,你也這么辛苦,要不我還是別考了?反正聘用制也不錯……”
“你還年輕,就應該奮斗,困難是暫時的。”程哲勸慰道,“我剛開始照顧孩子沒經驗,慢慢就好了。你放心,我學會了照顧孩子,以后回家還能給你搭把手。”
周潔備考、工作兩不誤。在臨床護理中,她要面對不同的患者,還要處理突發情況。一天,醫院臨時收治的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不配合治療,還不斷地發脾氣,讓在場醫務人員一籌莫展。鬧了好一陣之后,患者情緒穩定了一些,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讓小周護士過來,我就治病。”
患者口中的小周護士,就是周潔。周潔趕過來后,安撫了患者一會兒,他果真開始配合治療了。原來,周潔之前護理這名患者,最初他也不配合,她就和他聊天、關心他,慢慢地拉近了距離,使他對自己產生了信任。
2020年2月,周潔被調至醫院門診部擔任護士長。半年之后,她順利通過考試,成為軍隊文職人員。
在門診大廳,周潔總會留意掛號、繳費窗口的人流量和排隊情況,思考如何通過優化流程減少官兵等待的時間;看到導醫臺人頭攢動,她會構思更清晰明確的標識系統,讓官兵能夠輕松找到自己的就診方向……
擔任護士長以來,周潔先后獲評醫院優秀共產黨員、“四有”優秀文職人員。2022年5月,還被評為駐地市優秀護理管理者。
2025年2月13日7點左右,在出差返程的D2198列車上,周潔突然聽到緊急呼叫:“廣播找醫生,11號車廂有乘客突發疾病……”
周潔連忙起身趕往11號車廂,只見一名乘客臉色蒼白地捂著肚子,說是腹部疼痛,渾身冒虛汗,還伴有胸悶氣短。
通過了解乘客的飲食史、旅行史、接觸史等信息,周潔初步判斷為急性胃腸炎。她一邊指導患者調整呼吸,一邊采取專業處理措施,使患者的癥狀逐漸緩解,呼吸也穩定了下來。
沒等周潔回到車廂,同車廂又有一名乘客也向她求助。周潔仔細詢問了乘客的病史,大致了解情況后,指導他調整姿勢,緩解了剛才不小心壓迫到氣管而引起的身體不適。
直到兩名乘客狀態慢慢好轉,確定生命體征穩定,并讓乘務員隨時觀察情況,做好聯系下車就醫的準備后,周潔才放心離開。
兩天之后,列車長給醫院發來了感謝信,大家這才知曉那天發生的事。“救死扶傷是醫護人員的職責。”周潔覺得,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不值得多么宣揚。
“職責連著使命,崗位就是戰位。”5月12日,在醫院開展的國際護士節相關活動中,周潔作為護士代表發言,“作為部隊醫院文職人員,護士也要像戰士一樣,敢于沖鋒,敢于勝利。”
(作者單位:聯勤保障部隊第922醫院)
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