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舞蹈,山東省新泰市青少年藝術交流協會負責人、青年舞者裴詩涵總是滔滔不絕。
音樂響起,舞臺上的裴詩涵舞姿輕盈、光彩照人。“領舞不僅僅是站在舞臺的中心,更是要用身體語言點燃舞臺,凝聚團隊,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與集體的雙重成長。”裴詩涵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裴詩涵覺得,用更精準的肢體語言去表現更豐富的情感,表現好每個細節,才可以呈現出最好的作品。
4歲開始學習舞蹈,12歲進入山東藝術學院附中,2016年以全省專業排名第四的好成績,考入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成為該校第一屆民族民間舞班學生并擔任班長。多年來,裴詩涵堅持不懈,與舞為伴。
2019年5月,在山東省第十四屆青少年舞蹈比賽中,裴詩涵與隊友合演的三人舞《海陽有個王大娘》及獨舞《一抹紅》,均榮獲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山東省舞蹈家協會頒發的專業青年組一等獎。
同年11月,在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編導老師周玉、馬嘉指導下,裴詩涵和同學們一起排練原創舞蹈劇目《喜餑餑》并擔任領舞,以此備戰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
裴詩涵回憶,那段時間,她與伙伴們從舞蹈編排到排練,一遍遍地打磨作品,無數次地修改,在時間與空間的維度中編織情感、思想與文化,直到作品能超越娛樂層面,立在舞臺上成為精神的深刻表達。她們以練功房為家,腳跳腫了,腿跳疼了,卻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最終,《喜餑餑》贏得觀眾及評委的認可,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提名獎。
2019年,裴詩涵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參演了開場舞《春海》和歌舞《找朋友》《幸福中國一起走》《同心共筑中國夢》《難忘今宵》等數個節目。
走下舞臺,裴詩涵是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她現任新泰市青少年藝術交流協會會長,協會成立于2012年10月,下設一家舞蹈學校。
“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裴詩涵一直記著聞一多先生這句話。她說,學習舞蹈不僅是一項藝術技能的培養,更是一種促進孩子身心全面發展的方式,但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強迫,還要在專業老師指導下科學訓練,防止受傷。
在舞蹈教學中,裴詩涵見證了一批批孩子從懵懵懂懂到自信滿滿,從刻苦訓練每一個動作到圓滿完成一部作品,從對舞蹈的一無所知到學有所成……“看著孩子們屢獲全省、全國舞蹈大賽獎項,并考入各類藝術院校、知名學府繼續深造,我就特別高興,教起來也更有激情和動力。”裴詩涵說。
令裴詩涵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從幼兒園起就在舞蹈班學習的學員。“孩子叫魯玉涵,對舞蹈有一種癡迷的熱愛。小學五年級確定要學習專業課時,幾乎天天跟我在一起,有時就住在我家里。”那時,裴詩涵幫她一項項制訂訓練計劃,陪她練功習舞、精摳細節。
后來,魯玉涵順利考入了濟南一所舞蹈學校附中,2020年成功考入上海戲劇學院,2022年入圍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辦的“中國頂尖舞者成長計劃”全國百強……裴詩涵說:“看到孩子不斷成長,比自己獲獎都開心。”
裴詩涵認為,舞蹈教育并不只是教動作,而是通過舞蹈藝術載體幫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培養綜合素質,“如果沒有持之以恒的韌勁、勤學苦練的鉆勁、吃苦耐勞的拼搏勁,是不可能成功的”。
2013年7月,裴詩涵編導的節目舞蹈《飛天》,在第十屆中韓青少年文藝交流盛典活動中,榮獲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頒發的金獎。
除了舞者和教師兩重身份,裴詩涵還有一重身份——軍嫂。2020年5月,裴詩涵與駐地某部干部宋建枝喜結連理。
“我爺爺是軍人,爸爸也是軍人,后來我又嫁給了軍人。”裴詩涵說。這些年,她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發揮自身優長,組織了許多場次“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等主題的文藝慰問演出活動。
有一年“八一”前夕,宋建枝單位要參加上級組織的文藝會演,裴詩涵受邀擔任藝術指導,“既要幫著改編舞蹈,又要嚴格挑選演員”。
那段時間,從晚上6點一直到11點多,裴詩涵帶著官兵一遍遍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雖然他們做不到專業舞蹈演員的柔美,但完全體現出了軍中男兒的剛強、英武……”
那次演出大獲成功,得到官兵一致好評。“從此,她就成了我們單位各種文藝演出活動的義務藝術指導。”宋建枝夸贊妻子,“不僅逢請必到,還常常不請自到。”
舞蹈就是生活的藝術再現。裴詩涵記得,在編排、練習舞蹈作品《我等你》過程中,“我眼前都會閃現出這些年的不容易:孕期獨自去產檢、獨自帶女兒去醫院、獨自處理生活中的種種難題……可每次給他打電話,我都選擇報喜不報憂,只是不想讓他分心”。
在作品中,裴詩涵精準地以當代舞形式,展現了軍嫂對軍人丈夫思念、對家庭責任的擔當,以及對家國之愛的堅守,展現出了平凡中的偉大。《我等你》正式演出之后,深受軍地觀眾喜愛,尤其引發了軍嫂們的強烈情感共鳴。
2020年8月,裴詩涵和一些熱心人自發成立了擁軍志愿服務隊。每逢節假日,她就帶領大家以精心編排的優秀文藝作品,配合駐地部隊各類文藝演出活動。
有一次,裴詩涵帶著改編的《紅旗頌》參加部隊演出活動。排練時,她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平時這個舞蹈總是女演員多,如果在舞臺上有一名戰士扛著紅旗成為核心,豈不更能表達軍民共敘魚水情?
正式演出時,當一名戰士揮動著紅旗登上舞臺,全場即刻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幾年,裴詩涵經常參加敬老助殘、捐資助學、文旅推廣、周末大舞臺、文化下鄉、慰問抗戰老兵等文化藝術公益活動。同事們也佩服她:熱情得就像一團火,總能帶給人溫暖。
2023年7月,裴詩涵獲評新泰市“最美軍嫂”;同年12月,獲評新泰市“最美志愿者”。
一個舞步,是詩情畫意的心靈綻放;一堂舞課,是輕盈如夢的美育浸潤;一支舞曲,是和諧如春的唯美交響。軍嫂裴詩涵依舊醉心于舞蹈事業,踏著生活的節拍優雅起舞……
(作者為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