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852.2-4;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31(2025)09-0132-03
DOI號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9.029
AbstractTo cultivate compoun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Animal Medicine major,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in this major,based on the OBE concept,using onlin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s and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platforms,a mixed online and ofline teaching reform design and practice was carried out.Specifically,before class,students use platforms such as Chaoxing Fanya and Rain Clasroom to previewand strengthen task driven learning;in class,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chnology,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s,and classroom discussions are used to explain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imely summarize and reflect afterclass,and assess the average score of daily performance and experimental report.The practice shows that underthis teaching model,students’knowledge levelandability literacyhave been improved,and theyhas won honors suchas the special prize in the profesional skills competition;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and the theoretical courses supporting experiments had been approved as national first-class courses.
Keywords 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Animal Medicine; livestock production; virtual simulation
近年來,新技術不斷應用于畜牧生產和獸醫臨床,這些均與動物生理學的發展密切相關。例如,胚胎工程技術的應用以動物生理學為基礎,需考慮動物機體生理條件及適應性等,而生理條件及適應性的確定是動物生理學實驗較為重要的基礎部分。動物病理生理學、動物藥理學、動物毒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均是在動物生理學及其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該實驗課程對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正確區分動物健康狀況,辨別其在病理和藥物作用下的變化情況等產生重要影響。白浩辰等從創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改進該課程教學策略,切實提升了教學質量。李小金等2對該課程實驗教學的翻轉課堂進行研究,通過制作實驗課教學視頻和相關課件、提供課前的實驗準備和指導以及評價課后檢測結果等策略,激發學生對實驗操作的學習興趣。李在建等3結合課程特點,對課程大綱進行修訂,增加與臨床結合緊密的知識點,并建立了教學案例庫。
目標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以產出為導向,以學生為本[4-5]。韓浩園等基于該理念設置4個課程目標,通過案例法、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探索的習慣;范艷麗等結合該理念設計“線上課堂 + 線下課堂 + 實踐訓練”的教學過程,強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OBE理念在動物醫學專業課程體系(尤其是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研究有待深入。
本文引人OBE理念,對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革,包括課前強化任務驅動、課中豐富教學手段,課后及時總結反思。分階段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測試,有效解決其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理論知識獲取、實驗技能操作和綜合素質發展能力。
1動物生理學實驗課程教學現狀
動物生理學的內容不斷推陳出新,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給其實驗教學帶來了一定挑戰。一方面,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既要保留基本內容,又要與時俱進更新,以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常規實驗教學模式下的課時較少,教師需對部分授課內容進行精簡,導致部分學生的知識體系缺乏系統性8,且部分實驗無法在課堂上操作,加大了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難度。此外,實驗課程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如實驗器材、實驗動物等可能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實踐操作需求。另一方面,常規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部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該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基于OBE理念的實驗課混合式教學設計
基于OBE理念進行動物生理學實驗課程教學設計,明確學習成果導向,通過課前學生學習 + 課中教師講解 + 課后反思總結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
節,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加深其對實驗原理和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綜合素質。
2.1課前利用課程資源,加強任務驅動
課題組根據理論知識模塊,結合教學大綱,優化實驗內容,錄制了11個實驗視頻文件,包括紅細胞滲透脆性實驗、血液凝固及其影響因素、紅細胞凝集現象、蛙心起搏點觀察、動脈血壓的直接測定、胸膜腔內壓的測定與氣胸觀察、胃腸運動的調節、小腸吸收與滲透壓的關系、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與反射弧分析、蛙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的制備、呼吸運動的調節與呼吸功能不全。錄制的實驗視頻已應用于課堂教學,并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根據實驗內容在視頻中設置12個任務點、35個非任務點。
課前,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OBE理念,收集學生學習過程數據。教師在超星泛雅平臺發布教學任務,學生自主觀看視頻,提前掌握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和實驗操作過程等內容,并完成自測任務;教師查閱學生自測結果,重點關注易錯題、疑惑較多的知識點、正確率較高的學生名單等,以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調整實驗教學內容。
2.2課中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2.2.1采用虛擬仿真技術 利用虛擬仿真教學平臺,讓學生在線進行實驗操作,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導向的培養,結合臨床案例開展教學,主要包括蛙心起搏點的觀察、以動物假飼模型為基礎的胃液分泌調節、基于ESP內核的心臟電生理、基于臨床案例的神經一肌肉接頭處信號傳遞4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學生在虛擬仿真系統中根據提示步驟操作實驗,身臨其境了解動物各器官的生理特點;經教師設置答題闖關模式,系統不定時跳出答題頁面,學生回答正確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促使其掌握實驗原理、目的以及所需儀器設備、試劑耗材、手術器械等;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與實驗相關的病理、臨床案例應用分析,培養其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2應用實驗項目化教學方法 教研組不斷整合創新實驗內容,以節約動物成本,提高教學效率。將學生分成4\~5人/組的學習小組,根據提前發布的學習任務,整合可用的動物資源,要求各小組均完成2個及以上實驗任務。例如,將“蛙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的制備\"與“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與反射弧分
析\"兩個實驗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實驗順序,先分析反射基本特征與反射弧,該實驗對坐骨神經無損傷性作用,因此可將其繼續用于制作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這不僅需要學生牢固掌握和充分理解知識內容,更需要其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動物實驗成本。在課堂動物實驗操作環節,組員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實驗,例如,在蛙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制備實驗中,分配1名組員記錄實驗現象,1人剝離坐骨神經和腓腸肌,1人用剪刀剪斷多余肌肉和穿線結扎神經,1人手持玻璃分針分離神經、骨骼和腓腸肌。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2.3課堂討論 教師根據學生課前自測結果,針對疑難點設計討論主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
2.3課后及時反思總結,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課后反思總結環節,根據學生課前在超星泛雅學習通平臺的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在虛擬仿真實驗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根據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與活體動物實驗設計進行項目化匯報、總結、討論;教師答疑解惑,并不斷反思總結,完善教學方案,提升教學效果。
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主要由平時成績與實驗報告平均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由課前知識點自測情況、實驗項目完成情況、實驗操作情況、課堂討論情況4個部分組成;實驗報告由實驗原理、實驗器械耗材、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實驗結果討論與分析5個部分組成,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課前知識點自測主要考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實驗項目完成情況主要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操作和課堂討論環節主要考核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等。
3動物生理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采用混合式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將OBE理念引人動物生理學實驗課程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學生知識水平、能力素養均有所提升。通過課前發放學習任務、自測打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中采用虛擬仿真技術,以及分組進行了動物實驗、項目化教學等措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在課題組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獲得全國“生泰爾杯\"大學生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特等獎、全國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一等獎。二是教師教學能力得到較大提升。課題組成員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名師榮譽1人,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全國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優秀指導老師\"5人次,指導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7項。此外,逐漸形成了特色課程,實驗配套的理論課程獲批國家一流課程;課題組成員主編出版了《動物醫學實驗教程》教材,錄制線上實驗學習視頻資源并配套習題。截至2024年10月31日,錄制的視頻課在網絡平臺上已選課661人次,點擊量110175次。
綜上,本文基于OBE理念,對動物生理學實驗課程混合式教學進行設計與實施。充分利用超星泛雅、雨課堂、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實驗內容多、部分學生無法全程參與等問題。通過任務驅動教學和虛擬仿真技術,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白浩辰,于航,蔡玉梅,等.“動物生理學”課程多元化教學的改革探索[J].科技風,2024(23):102-104.
[2]李小金,趙春芳,李磊,等.基于翻轉課堂的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畜牧,2024(6):76-78.
[3]李在建,劉文強,秦緒嶺,等.動物生理學課程過程性考核改革初探[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4(6):17-19.
[4]熊雪,董建新,朱國芬,等.基于OBE理念的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24,30(5):103-106.
[5]郭晉.探索OBE教學理念的生物醫學傳感器通識課教學[J].生物學雜志,2023,40(4):119-122.
[6]韓浩園,李君,李聰聰,等.基于OBE理念的動物科學專業文獻檢索與開題報告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4,13(14):43-46,51.
[7]范艷麗,傅婧,劉源,等.新農科建設背景下食品化學課程OBE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食品工業,2024,45(8):206-209.
[8]李月勤,楊樹,王軍,等.基于云班課構建的SPOC模式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以動物生理學實驗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3,9(19):113-116.
[9]周杰,王菊花,彭夢玲,等.“雙萬計劃”背景下動物生理學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23,29(19):138-140.
(責任編輯: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