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為導向的“新雙高”建設背景下,要實現打造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任務,就一定要構建依托專業群的梯度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群建設為例,通過構建“五級三維”梯度進階的師資培訓體系和“四平臺支撐,三層次貫通”的人才培訓體系,提升專業群社會服務功能,培養更多與區域經濟社會相適應、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技術 新雙高 梯度培訓體系
1 緒論
2024年5月,教育部提出要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創新推進以“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為導向的“新雙高”建設。其中,“辦學能力高水平”要求學校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完善的教育教學設施、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高效的管理機制,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產教融合高質量”則要求學校與企業、行業等緊密合作,實現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培養符合新時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引導汽車產業轉型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驅動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但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相關從業人員的缺口極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打造高水平的專業群,要構建依托專業群的梯度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
2 智能網聯汽車專業群師資和人才培訓面臨的問題
2.1 師資隊伍培訓體系構建面臨的問題
2.1.1 師資培訓體系層次不清晰,缺乏系統性
一是存在培訓管理體系不合理。目前高職院校培訓對教師層級劃分不清晰,難以對不同類型、層級的教師提供針對性培訓,也使得師資隊伍建設缺乏合理規劃,不利于可持續發展。二是培訓實施不精準。高職院校未建立師資培訓體系,沒有根據教師成長過程不同階段的需要進行持續性服務。
2.1.2 師資培訓理實銜接不緊密,缺乏實操性
一是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數量不足。二是企業主體參與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企業參與“雙師型”教師培訓難以為其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他們擔心企業核心技術、高級技術顧問及先進技術生產場地等資源泄露或損失,校企在培養師資方面合作不深。
2.1.3 師資培訓實施方式不靈活,缺乏創新性
一是部分培訓專家培訓內容仍以理論為主,落地性不強。二是學習培訓與實踐檢驗不銜接,培訓作用和效果十分有限。
2.2 人才職業培訓體系構建面臨的問題
2.2.1 人才職業培訓體系育訓對象單一,層次不明,缺乏針對性
由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這個工種2024年也剛剛列入職業目錄,導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才培訓體系構建得比較倉促,主要表現在不同崗位等級的人才需要在全球范圍內來看,不定期的波動存在,社會培訓也僅僅針對當下短期的人員需求而開展,長遠發展考慮不足,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無法取得系統性提升,職業壽命也隨之縮短,最終影響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供給的穩定性。
2.2.2 人才職業培訓方式缺乏創新,缺乏職業特色培養的深度和廣度
一是培訓場景主要在學校實訓室里進行,無法及時跟上造車新勢力的智能、綠色、專業發展趨勢;二是企業考慮到保密、營銷策略等問題,最新的車型等核心技術一般也很難進行公開培訓。
3 智能網聯汽車專業群梯度培訓體系路徑構建
“新雙高”建設背景下,落實到打造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任務上,就是要構建依托專業群的梯度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一是構建新進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以及教學名師為梯度,以知識、技能和品德為維度的“五級三維”梯度進階師資培訓體系;二是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以國際視角構建“四平臺支撐,三層次貫通”的人才培訓體系;三是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專業群建設為例,落地實施師資和人才培訓體系。
3.1 構建“五級三維”的梯度進階師資培訓體系
實施匠師梯度進階工程,構建“新進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五級分類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
實施新進教師“五個一工程”培訓計劃,即講好一門課程、對接一家企業、做好一個項目、結對一名導師、帶好一項比賽。新進教師入校后主講一門專業課程,通過完成課程教學整體設計、單元設計等教學資料,完成教材編寫、在線精品課建設等任務,通過考核后,完成課程認證;選擇與其研究方向相符、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開展企業經歷工程,頂崗實訓每年至少2個月,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每年不少于1項,完成教師本身的“雙師”認證;通過“一人一議”明確新進教師承擔一個專業建設項目來參與專業建設,通過項目建設過程來加深對專業的理解;配備一位導師進行教學指導,通過互相聽課,教學研討,賦能新進教師快速提高教學能力;通過擔任班主任等學生工作,自行組織一個學生團隊,提早謀劃一個比賽項目,為后續的技能大賽蓄積能量。
實施合格教師知識賦能提升工程培訓計劃。合格教師應對其教授的課程進行完整的知識儲備,通過微觀把握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重難點、安排拓展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
實施骨干教師成才計劃,推進“研、培、賽、服”一體化能力提升策略。鼓勵骨干教師參與援外及企業員工培訓、青少年職業體驗、技術下鄉等社會服務項目,激發骨干教師的積極性、創造力和服務水平。
實施專業負責人領航工程培訓計劃,發揮團隊帶頭人領航者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國內外訪學研修、示范課、公開課、技能比武等多種方式,強化教師崗前培訓、崗中實踐、崗后提升,發揮團隊帶頭人領航者的輻射帶動作用。
實施教學名師攀登計劃,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卓越領導力的專業群帶頭人。支持其參加國際研修培訓和高端學術交流,擔任頭部企業技術總監或設計總監,使之成為國內一流的金師名匠。
3.2 以國際視角構建“四平臺支撐,三層次貫通”的人才培訓體系
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以國際視角構建“四平臺支撐,三層次貫通”的人才培訓體系。框架如圖2所示。
3.2.1 四平臺支撐,筑基規范,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才培訓體系
以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世界職業技能大賽構建育人平臺;以國家職業標準體系構建標準平臺;以國家培訓基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培訓基地構建提升平臺;以國家級教學資源庫、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構建學習平臺。
育匠心,抓實踐,孵化行業骨干,形成育人平臺。優化頂層設計,將“汽車強國、中國匠心”的理念融入培訓方案及教學實踐,以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融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素質養成三位為一體,全方位全程育人。
建標準,引標準,形成標準平臺。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合作,制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職業標準,促進行業規范持續發展。
“走出去,請進來”,多維度培訓,形成師資提升平臺。通過“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傳幫帶、青年教師下企業與行業技術能手結對子,保障師資提升;執行德國先進職教標準,堅持“引進來”“走出去”雙向提升策略,為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目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已建成中德萊茵學院,已落實招生中外合作辦學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90名,為區域德企或相關企業培養高技能汽車工匠,提升了區域在職人員的職業能力水平和職業素質,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建資源,促變革,整合優化,形成學習平臺。教師積極參與培訓教學方法改革和培訓資源建設,建設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面向全行業開放學習;開發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實現學員反復模擬操作和自我考核。
3.2.2 “基礎—特色—前沿”三層次貫通,全方位開展培訓
對準職業資格,開展逐級培訓,實現遞進培養。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從崗位需要的核心知識和技能出發,定期修訂培訓計劃,保證培訓與行業發展同步。每年多次開辦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培訓班,逐級遞進、逐步提升行業人員職業資格,形成從初級至高級技師的五級培訓體系。
對接企業需求,開展特色培訓,實現動態調整。一方面,專業教師不斷改進教法、實操技術,與企業合作開展教科研課題研究,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受聘為企業講師或特聘專家,開展特色培訓,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培訓基地,促進國家節能與新能源大戰略實施以及加快整個行業人才的培養進程。
緊追國際前沿,開展精英培訓,促進行業發展。多多參與國際專家領銜的論壇,使得教學內容和授課形式與國際接軌,提升專業帶頭人及技術骨干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方面的技能水平,使其綜合技能與國際接軌,并超越國際水平。
4 總結
實施匠師梯度進階工程,構建“新進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五級分類培養體系。實施勝任力提升分類分層培訓工程,落實高職院校教師“經師、技師、人師”的“三師”培訓目標。“五級三維”梯度進階師資培訓體系需要橫向貫通,縱向融合,保障師德師風的品德培養貫穿始終。而“四平臺支撐,三層次貫通”的人才培訓體系則可以培養更多與區域經濟社會相適應、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
基金項目:杭州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度校級科研項目“‘新雙高’視域下智能網聯汽車專業群梯度培訓體系路徑探究”(ky202522)成果;浙江省高職教育“十四五”第二批教學改革項目“科教融匯賦能‘大師育匠’拔尖式人才培養的策略與路徑研究”(編號:jg20240113)成果;浙江省首批職業院校技能大師工作室“楊愛喜技能大師工作室”(浙教辦函〔2023〕119號)成果;2024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專項課題(2024JCD017)成果。
參考文獻:
[1]廖夢鯕,欒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云南省高職教師隊伍的梯度建設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2(2):213-214.
[2]陳玉歡.育訓結合背景下職業院校職業培訓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2):50-53.
[3]徐艷華,周盈,陳玉紅.數字賦能高職教育高質量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22,30(2):23-27.
[4]曾天山.“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5-10.
[5]肖沁雨,徐生明,唐德才.“崗課賽證”融通的高質量航運人才梯度育訓體系構建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4(01):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