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加強新媒體建設迫在眉睫。縣級融媒體中心是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建立的統一媒體平臺,實現資源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媒體宣傳效果[1]。面對不同的媒介環境與受眾,縣級融媒體中心在“破”與“立”中尋求自我發展。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一種基層媒體形態,與傳統媒體不同,它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媒體,具有更加多元化的傳播途徑,以滿足不同層次群體和不同領域受眾的信息需求[2]。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也是連接中央與省級、省級與市級的媒體體系,是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紐帶,為民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如政府政策新規、便民生活政策、特色文化娛樂等內容,從而助力地方社會的協調發展,它是縣級空間行政體系中大眾傳播資源的引領者[3]。然而,隨著信息傳播渠道日漸增多,信息內容逐漸數字化,內容生產者身份復雜化等問題出現,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安全保障問題逐漸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必須認真應對的核心議題。
一、政治安全是安全播出的第一生命線
堅守政治安全底線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首要任務。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嚴格遵循法律法規、堅守政治安全底線,使媒體在信息傳播中起到輿論引導作用,有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保證信息傳播的合法性和正當性[4]。縣級融媒體中心必須堅守黨的政治導向,確保信息傳播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5]。為了更好地守好安全底線,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探索新的安全保障途徑。第一,建立預警機制,從信息源頭分析,對敏感內容、關鍵詞和表述模糊、歧義內容做數字化信息篩查,形成信息內容風險預警預報[6]。利用人工智能數據庫進行首輪篩查,其次利用專門的政治安全研究團隊,分析政治風險,為決策提供支持[7]。在新聞報道中,要提高政治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嚴把信息審核關,從而提高政治安全把關能力[8]。第二,建立備份體系,進行身份識別。縣級融媒體的內容生產中,素材提供者政治素質、政治修養參差不齊。這就要求建立備份體系,進行有效的數據分析,其中包括數字內容視角識別,識別不同類型的內容信息(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以及數字結構視角,對信息傳遞內容結構的“點”“線”“面”分析,即節點、內容、鏈接拓展的呈現。以上方法對容易出現政治安全用語、表述的問題和用戶進行有效匯總與分析,為預警準確性奠定基礎,同時對重點人員身份進行識別,有助于更準確地捕捉信息源頭。
二、內容安全是安全播出的關鍵任務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內容安全一方面是確保其發布的信息符合法律法規、道德標準、內容準確無誤,同時保護用戶隱私和維護社會和諧;另一方面是確保內容生產在互聯網平臺的廣泛傳播不會遭受惡意二次創作、歪曲內容,不會給自身帶來不良影響[9]。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內容安全保障上首先要建立嚴格的內容審查機制,確保產出內容符合倫理、法律標準及具有準確性。其次,要確保發布內容不侵犯他人版權和知識產權,同時確保在緊急事件發生時能傳達準確信息。再次,要在備份系統下建立動態的內容監控系統,進行日志的全面跟蹤和動態數據的時時監控,對篡改內容、惡意二次加工、不良反饋與評論等數據進行快速識別,并反饋給中央系統。這些措施有助于建立受眾信任,確保內容質量和安全性。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內容生產一般采用“中央廚房”模式,其工作流程可以理解為“通用資源庫 + 二次開發 + 分別輸出”,上傳到素材庫內容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影響最終輸出內容。這就要通過“預警篩查”機制對原始素材庫內容進行檢驗。
三、技術安全是安全播出的最后一道防線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一套有效的技術安全保障策略迫在眉睫。“以數字化為宣傳思想工作賦能”是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基層思政工作守正創新的關鍵。近日,河北省承德市委宣傳部強化樹立“數字化思維”,依托“中央廚房”建成一體化采編中心和全媒體內容管理系統,將新技術新應用融入縣融媒體中心建設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服務群眾的能力及文化產品數字化供給,推動主流媒體融合轉型發展。可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網絡技術安全格外重要。
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網絡技術安全保障中,針對網絡攻擊問題,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安裝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安全設備,對網絡訪問進行嚴格控制,及時發現并阻斷惡意攻擊。針對數據泄露問題,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加強數據保護措施,實施嚴格的數據訪問權限管理,避免敏感數據被未經授權的人員獲取,加強數據備份和恢復工作,確保數據不會因意外情況丟失,且定期對員工進行數據安全培訓,提高他們的數據保護意識。針對惡意軟件問題,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建立完善的惡意軟件防御機制,安裝殺毒軟件、惡意軟件檢測工具等,及時發現并清除惡意軟件,并定期對系統進行安全加固,防止惡意軟件利用漏洞進行攻擊。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一個集內容生產、分發、傳播、用戶體驗為一體的新型傳媒機構應予以高度重視。
四、播出安全是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
縣級融媒體中心在信息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播出安全直接影響社會穩定。播出時不僅要確保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還需要加強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安全保障。這些安全保障包括防正虛假信息、謠言的傳播,保護用戶隱私和敏感信息,以及避免受到網絡攻擊和惡意訪問等[10]。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播出安全不僅關系融媒體中心聲譽,還涉及社會穩定和公共利益。為保證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播出安全,媒體應加強信息核查,確保報道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建立事實核查部門或機制,迅速糾正錯誤信息,同時媒體應加強信息安全管理,確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采用技術手段提高信息安全性。此外,媒體從業者應秉持職業道德,遵守新聞倫理,不發布虛假信息或挑釁性言論,以更好地履行媒體責任,在保證信息傳遞安全的同時更好地為地方宣傳、信息傳遞和文化傳承做出積極貢獻。
總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政治安全、內容安全、技術安全和傳播安全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一個健全、全面的縣級融媒體安全體系。這些方面的互動和協作保障信息傳播的安全性、可信度和穩定性。在這個安全體系中,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維護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安全運行。
五、結語
本文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安全保障路徑進行深入研究,旨在幫助其更好地應對信息時代面臨的各種安全挑戰。通過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工作特殊性、安全保障現狀、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及安全保障路徑的探析,提供如何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的參考。在信息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安全保障不僅是一項必要的責任,也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繼續發展和繁榮的關鍵因素,通過堅守政治安全底線、不斷創新、加強安全傳播和常態化安全教育,縣級融媒體中心才能更好地履行其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職責,同時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媒體服務。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安全保障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議題,需要不斷研究和實踐。只有立足縣級融媒體中心實際,完善內容安全、網絡安全、技術安全和播出安全,才能切實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影響力,助力地方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紹華.如何做好融媒體中心網絡安全防護工作[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06):238-240.
[2]王忠.新形勢下縣級融媒體中心網絡安全防護工作探討[J].互聯網周刊,2023,(01):83-85.
[3]吳其法.探究全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電視節目安全傳輸[J].東南傳播,2021,(03):143-145.
[4]宗慶,柴毓斐.5G環境下縣級融媒體安全風險分析——以麗江市寧蒗縣融媒體中心為樣本[J].現代電視技術,2022,(01):157-159.
[5]王成偉.談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安全播出[J].中國有線電視,2021,(11):1131-1133.
[6]楊木偉,肖輝,王祥剛,孫暉,胡國華,王洪剛,王振東.基于廣電安全運營大腦的縣級融媒體中心網絡安全等保2.0合規建設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20,47(10):105-109.
[7]陳維華.淺談縣級融媒體平臺的信息安全建設[J].新聞傳播,2021,(20):117-118.
[8]陳守湖.媒介·文化·政治—縣級融媒體運行機制的三重邏輯[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0(01):143-151.
[9]王智麗,張濤甫.超越媒體視域: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政治傳播學考察[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07):1-6.
[10]楊明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實與前瞻[J].新聞戰線,2019,(03):11-14.
(作者楊博系河北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學院教授;作者岳子琪系河北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學院研究生)
責任編輯:苗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