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過這樣的困擾——在網上發布了一個問題想尋求解答,回答的人卻寥寥無幾,甚至無人回應。有一個方法或許能幫助你快速獲得想要的答案。
爸爸想給明明買一臺5000元以內的新電腦,在網上詢問:“5000元以下的電腦有值得推薦的嗎?”卻久久不見網友的回復。明明想了想,讓爸爸在網上留言:“5000元以下的電腦都是垃圾!”沒過多久,就涌現了很多網友的反駁,他們不僅列舉了5000元以下的優質電腦,還從性能、配置等方面對電腦進行了專業的比較分析。從網友的反駁中,爸爸終于挑選出了滿意的電腦。
明明其實是利用了“坎寧安定律”——當人們看到了錯誤的結論,或與自己認知不符的信息時,會觸發一種被外界挑戰或侵犯的潛意識,人就會傾向于去糾正這些結論或信息,減輕心理矛盾。坎寧安定律正是通過激發人的心理自我保護和防御機制來發揮作用的。與此同時,證明別人的錯誤會讓人產生更強的優越感,因此人們有時并不喜歡直接說出正確答案,卻喜歡反駁錯誤答案。
用坎寧安定律尋求答案更適用于網絡。現實中人們有著各種顧慮,比如,自己的反駁可能激怒對方,或者自己笨嘴拙舌,可能有理說不出。但有了網絡的掩護,人們能事先整理好信息和語言再留言反駁,做到有理有據、邏輯清晰。
現實中,坎寧安定律還能讓害羞的人對你敞開心扉。例如,小杰的新同桌小方總是很沉默。一天,小杰問他:“聽說你很擅長下圍棋,圍棋就和五子棋一樣吧?”喜愛圍棋的小方終于忍不住對小杰介紹起了圍棋的規則。
此外,在沉悶的談話中,一句顯得傻氣的言論也能適時打破尷尬的氣氛,引發眾人討論的熱情。
不過,使用坎寧安定律要慎重。一些裝傻的言論可能冒犯別人。雖然你并無惡意,但實際上還是通過故意說錯話來引誘別人上當,因此點到為止就好,不要忘記,真心最重要。
(張秋偉摘自“大科技”微信公眾號,小栗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