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農村,我的小學和初中時光都是在不遠的鎮上度過的。
初一開學第一天,新的英語老師滿臉是陽光的笑容,他小步快跑到講臺前,開始了自我介紹。他說自己姓李,是我們鎮里人。
隨后,他在黑板上寫下了“Brother Li”的字樣。他說,對他的稱呼可以用“BrotherLi”。他的板書很好看,傾斜著的字母有力地相互牽連著。
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們沒帶傘。這時,李老師來了,說要開車送我們回去。在車上,他說起了小時候的經歷。那時家里窮,每天放學后就要干農活,平時讀書也很迷茫,不知道將來要干什么。“這時,我遇到了我初中的英語老師。”他的神情豁然開朗了起來,“老師告訴我,上學是為了提高自身文化修養,擺脫苦日子,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他的話成了我迷途時的燈塔。”
作為一個農村孩子,他曾經的迷茫何嘗不是我現在的迷茫?但李老師用親身經歷講的故事,著實令我振奮。
之后,李老師便成了我的一個精神領袖。每當想到他的話語,我總是會受到莫大的鼓舞,于是努力學習。最后,我如愿考了一個很好的成績。填報志愿之前,我回去拜訪了李老師,并告訴他,他在那個雨夜給我講的那個故事,實實在在激勵了我很多年。
他先愣了一下,接著笑著說:“其實那個故事是虛構的。”
我愣住了。但繼而,我也笑了,說:“李老師,是虛構的又何妨?我并不怪你。相反,我無比感激你,因為這個故事,我才開始了對外面世界的渴望。”
我覺得,這就是教育的傳承吧。我會永遠記得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