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京世界田聯室內田徑錦標賽,吳艷妮以8.01秒的成績,打破女子60米欄全國紀錄。比賽開始前,相關直播間里還在刷屏“坐等搶跑”的彈幕,之后突然被滿屏煙花特效淹沒。評論區畫風陡轉,一派和諧。
在此之前,吳艷妮被罵得有多慘呢?2023年杭州亞運會女子100米欄決賽,吳艷妮右眼角貼水鉆的特寫鏡頭,讓“運動員該不該化妝”沖上熱搜,并引發群嘲:“正經運動員誰成天捯飭臉?”更致命的一擊來自“搶跑事件”。當裁判判定她因搶跑成績無效時,輿論瞬間爆炸。某體育博主直播拆解視頻:“故意搶跑制造話題!心機!”
如今,當吳艷妮披著國旗繞場奔跑時,這些聲音自動隱匿了痕跡,好似從未發生過。
那些曾用顯微鏡挑剔她的人,正忙著用望遠鏡尋找贊美角度,某體育博主連夜把置頂三年的《吳艷妮十大作秀名場面》改為《天才少女的十大高光時刻》,評論區涌現出無數“早就看出她天賦異稟”的新粉絲。
這種輿論場的瞬間倒轉,不只發生在吳艷妮身上。早前有劉翔奪冠時是“國家驕傲”,因傷退賽就是“劉跑跑”;眼下也有全紅嬋摘金時全網喊“女兒”,失誤一次就被罵“傷仲永”。
態度的變化,取決于成功或失敗。而當“成功”成為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那偶爾失敗,就注定會變成一種罪過。
這很諷刺,也很現實。慕強是人的天性,人類從遠古走到今天,很多時候靠的就是強者的勇往直前。
為了專注訓練,吳艷妮剪了短發,每天節省38分鐘洗護時間,增加為力量訓練。2024年冬訓期,她每天5點起床進行反應力特訓。這之后,吳艷妮開始野蠻生長,口碑迎來徹底反轉。
破紀錄后,有媒體問吳艷妮“如何看待輿論反轉”,她指著左眼下兩條鮮紅的“戰斗天使”彩繪笑道:“以前有人說我貼水鉆是作秀,現在他們管這叫心理戰術。”
每個人對強者都有依附本能,實力成就如同濾鏡,能自動美化瑕疵,甚至讓身邊的“壞人”也變成“好人”。吳艷妮還說:“我現在理解那些罵我的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發泄口。”這句話道破了寬容的本質——它不僅是強者的修為,更是自我和解的鑰匙。
除了實力是最好的自我濾鏡,吳艷妮的遭遇還告訴我們,無論你是誰,無論處于什么階段,都需要學會重構寬容的尺度——寬以待人,也寬以待己,要允許自己階段性失敗。
余華在《我膽小如鼠》里寫道:“上小學的時候忘戴紅領巾,感覺天要塌了;初中考試不及格,感覺要完蛋了;高中沒考上理想的大學,覺得人生沒有希望了;畢業后沒找到好工作,又覺得人生已經完蛋了。但其實人生的容錯率是很高的,很多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你經歷了那么多覺得會完蛋的事情,現在不也還好好活著嗎?”
沒有人會一直“不優秀”,也沒有人會始終“優秀”。我們可以變成那個“優秀”的人,但也要允許這個世界上有“不優秀”存在。
只有允許一切發生,才會遇見更多驚喜和可能。
(摘自“益美傳媒”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蘿卜葉子圖)